当年校招进国有银行的,有多少离职的啊?:就我那一届的情况来说,2年之内离职了一半,不过大多数是跳槽去了其他股份制银行和公务员单位,5年之后又离职了20%,这
就我那一届的情况来说,2年之内离职了一半,不过大多数是跳槽去了其他股份制银行和公务员单位,5年之后又离职了20%,这一批离职的大多数是看透了国有银行,离职后不会再从事银行业,所以总体来说,我那届一起进银行的人,只有大概30%还留在国有银行。
从国有银行离职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1. 感觉晋升无望。校招进国有银行的,肯定都要从柜员岗位做起。但是很多人(包括研究生学历的)做了两年还是柜员,感觉晋升无望,选择离开。
2. 本身就骑驴找马。很多人的工作期望还是公务员单位,进银行只是过渡缓冲,所以他们是一边工作一边还在进行国考省考,考上就辞职走人。
3. 不喜欢国有银行的官僚体制。国有银行,官僚气息浓厚,很多年轻人并不能接受,从价值观层面有着强烈的冲突,最终选择离开。
4. 被直接上级逼走。在国有银行工作,经常被换领导,有时候来了一个特别不和的领导,真的会一气之下不得不离职。
5. 工资太少,活不下去,必须另谋出路。讲真,从2014年开始,整个银行业的工资水平下降得厉害。特别是国有银行,持续跌到了2020年还没有大的起色。股份制银行基本从2018年开始,薪酬水平又开始往上走,但是很多国有银行的基层机构依旧很难。很多基层员工每个月都是拿两三千的低保工资,那些要养家糊口的人,真的是活不下去的。
6. 工作强度、工作压力太大,身体承受不住。银行工作虽然很少被吐槽996,但是银行工作实际上也是5+2、白+黑的运转,特别是坐上了领导岗位、管理岗位的,如坐针毡,感觉随时顶着一颗雷,不知道底下哪个员工一个不小心就会把雷引爆,所以身心压力巨大。特别是女性,身体的反馈会更加明显。为了身心健康,离职找一份没那么大压力的工作,为了让自己可以活得久一点。
2看见这个问题,真是感慨万千。我当时是14年山东一本财经院校毕业(山东财经大学),毕业校招去了四大行之一的建行。当时我们学校大部分不是进银行就是考研公务员了。现在看看,也许就是当时的金融热造成的。14年山东建行校招了700人,报名人数3万多,差不多50:1的比例,我们的三线小城招来了20个人。6年过去了,辞职的大概得50%左右,包括我在内各有各的原因。有一些极个别的是半年内辞职的,受不了银行高压环境,这基本就是离开银行业了。还有一部分是上班两三年辞职的,这部分人最多,基本是不满意四大行的工资,跳槽到其他商业银行了。还有一部分就是我这样的,干了5年,对银行业没信心了,考公务员或者社招去了国企。剩下的离职的也有因为结婚去了其他城市。反正银行并不像想象中那么好,年轻人离职率很高。
3有辞职的,辞职的比例大约在35%左右,也就是三分之一的样子。辞职的原因有:一、进入行政机关;银行是企业,有人从个人前途考虑,从银行离职到行政机关;二、进入大型国企;有人为了施展才华,到大型国企这样的大舞台;三、进入学术领域;有人对学术有兴趣,通过考研等途径进入学术领域搞研究;四、进入民营企业;有些人受聘加入民营企业,在民营企业做高管或者是职业经理人;五、自己创业;有一部分人辞职后自己创业,做自己的事业。以上就是我所了解的进入国有银行后又离职的人员的去向,不一定全面,但也基本是这样的。
4你这个问题让人怎么回答啊?当年从学校招进国有银行的,让人怎么知道?又有多少离职的,又让人如何统计啊?我只能说,我当年就是从南京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分到连云港农业银行的,后离职干律师的。
5我当年进的ABC银行,一个地区八县一市总共来了14人,其中一位女生不到一个月就离职了,第二位不到半年离职当了幼儿园老师,等到第三年的时候还剩一半。
当然剩下的7人也是一边干活,一边抱怨,因为没有好的去处或者不知道自己到底想干什么工作,所以强忍着没有辞职,都在负重前行,拿着微薄的工资,完不成的任务,每天晨会夕会通报业绩,其他的都不重要,最重要的就是任务的完成量。
离职的7人一些考入政策性银行,一些当老师,一些是公务员和事业单位,还有就是进入私企搞一些技术性的工作。每个人想要的不同,选择的也就不同,每个人的情况更是不加相同,但后悔的真没有几个。因为还算年轻,一切皆有可能,还可以继续折腾,把生活折腾成自己想要的样子。
生活不易,且行且珍惜,特别是最近几年经济不景气,再加上疫情的影响,找工作太难了,能不离职的先不要离职,等新冠疫情真正的过去了再辞职也不晚。
6你好,楼主。与其说是有多少离职的,不如换一个角度看为什么会离职。离职的每天都有,可想进来的每天依旧不少,像是过滤器一样,循环往复。看看围城里面人是什么样的心声。
真的太累了,我是会计主管岗。最近正在准备辞职,马上年终了,拿完奖金就走,头都不回的那种。365天,至少340天我都在上班,什么双休什么法定假日,不存在,所有的一切都和任务挂钩,风雨无阻,日复一日,哪怕休息也都要每天早上6点50到单位开金库,17:00关库,营业前,营业中,营业后,各种乱七八糟的事儿,无时无刻不能听见别人叫我的名字,一百个事等着我去解决,一百个事我都是责任人,所有人有任何事都会找我问我为什么问我怎么回事,每天进到营业室我不停的工作不停的忙,一整天喝不上一口水,上不了一趟厕所。压力很大,事儿很多,生病了领导不给假,让我自己克服克服,原因是单位忙不开。外地无资源型员工,没有时间营销,但是存款任务下的却比谁都多,理由是我是主管应该起到带头作用,完不成任务不会因为你是主管就优待你,照样是取消休息,我曾连续25天没有休息高强度的工作,最后赶上中秋了让休息一天,立刻就病倒了,然而休息完的第二天依然要带着病爬起来上班,如果你休息就是你没有大局观。这种道德绑架,真的让人十分恶心。每天下班回家筋疲力竭,什么都不想做,精神压抑,失眠,经常做梦梦到挨骂或者任务,从三年前漂亮的小姐姐到现在满脸痘痘的黄脸大妈,鬼知道我经历了什么,知道我的内心到底有多强大。我知道离开这里,任何一个地方对我来说都会是天堂。再也没有各种检查,各种罚款,各种不休息,各种连带责任,当我离开银行以后,我一定再也不会回到这里,因为让我觉得无比的恶心。
我来更新了,10月12号,实在熬不住裸辞了,整夜整夜的失眠让我没有精力再去好好工作, 3个月以来,我几乎一个人干了所有营业室的活,主任只考虑营销却不管你的内勤业务,甚至所有人全都派去营销了一个也不就给你用,搭班授权员拖拖拉拉的办事风格,我真的不是铁人。再也没有连带责任、再也没有违规业务,再也没有业绩指标,再也没有历史遗留的问题整改,再也没有不想吃饭和喝不了几口水的焦虑,我自由了。
7
离职率是和每个银行的政策自己工作内容不同,有的银行有存款和贷款业务让人很难受,工资和待遇于储户和信用卡用户以及理财用户有关,离职率也和上述的问题有关,具体的离职率可看每个银行的任务。
8
毕竟是企业,需要要效益的、银行按照企业盈利模式管理,从业人员压力大,后台人员边缘化,技术处于从属地位,基层人员没有营销、亲和力没有竞争力。
9多着呢,我堂哥以往在信用社工作,那时1980年,信用社非常吃香,那时打工的少,农村没有经济来源,村里要上绞任务,我记得当时,我的儿子只有2岁,我在家带孩子。老公也病了,家里没钱用还借代款钱做零用。现在好多银行倒毕了。人们生活也改善了。都有钱,不借代款了。
10没有特别详细的数据,就说下我所在的分行的情况。2018年校招进的国有行,我们二级分行是40个人。本人二本,学历不高,进的目的就是为了不啃老,随时准备离开。说百分之多少的,我不知道他们的数据怎么来的,可能只是自己支行的?我们这一批,截止到我回答问题,在整个分行来说离职了5个。有做老师的,有去政策银行的,考上公务员的不多,多数最后还是呆着。离开银行,最合适的还是考公务员事业编这类的比较合适,去其他类型国企是极少数。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比国有银行好的行业单位,你可以数过来,这类的大家都想去。国有行,编制大人数多,地区不同收入差距太大,走的多数是在效益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