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比北美晚了1个多月后,《毒液:致命守护者》终于在内地上映!
特别是在国庆档后,值得走进影院一看的电影少之又少,大部分观众(包括我)陷入了片荒的尴尬境地。
11月2日虽然同步北美引进了《胡桃夹子与四个王国》,但真人童话电影在内地的吸引力实在有限,再加上电影本身质量一般般。大盘没有回暖,而是延续了之前的冷清(单日票房不足4000万,单日冠军不足1000万)。
直到《毒液》上映,才扭转了这一惨淡局面。而午夜场1550万、映前预售超1亿,首日破2亿……这些亮眼的票房数据,已经堪比《美国队长3》这样级别的超级英雄电影。

不同于越来越中规中矩的超级英雄电影,《毒液》除了将大反派设为主角外,另一个比较引人瞩目的就是遭遇了媒体、影评人一致恶评:烂番茄新鲜度跌至29%,metaCritic媒体评分仅为35分……
不过观众却很买账,如果说IMDb7.1分、豆瓣7.4分还算说得过去的话,烂番茄87%的观众好评率就很厉害了。
其实作为一部商业大片,好评也好、差评也罢,最终都要反映到票房上。《毒液》制作成本为1亿美元,目前全球票房不算内地已达6亿美元,最终票房7亿美元+可以说毫无压力。除了票房大赚外,不得不说,影片出资占三分之一的腾讯,还是很有眼光的。

就我个人而言,还是给《毒液》打上一个好评。
在超级英雄电影泛滥的今天,流水线化的问题也越来越严重。各个英雄打来打去,看似热闹,过程却愈发大同小异。
作为超级英雄产出大户,漫威也意识到这个问题,并有意识地做出改变。于是,我们看到了没有超级装备亦可做英雄的《钢铁侠3》,堪比“复联2.5”阵容的《美国队长3》,以及把悲壮史诗拍成逗比搞笑的《雷神3》……
同时,R级超级英雄电影《死侍》《金刚狼3》好评及大卖,也让大家看到了这一题材的无限可能。
当然,DC也为此进行了一些尝试,至于结果……好吧,还是让我们把话题回到《毒液》。

《毒液》将反派洗白为正面角色的做法并不新鲜,但在保留反派派头的同时,又会选择性地做一些行侠仗义的壮举。这种转变磨合的过程以及衍生出的笑点,可以说是影片最大的看点。
所以,当毒液一边吃人脑袋大搞破坏,一边保卫和平挽救人类时,自己难免会有一种“我明明是个大坏蛋,怎么突然做起好事来啦!?”摸不着头脑的感觉,这种反差萌,是非常有意思的。
而且毒液本身也具有很鲜明的性格,虽然猛一看很吓人,也很丑陋,但莫名有一种萌哒哒的感觉。更厉害的是,它居然还是一个“撩妹高手”,化身为女毒液时,也是性感妖娆到不行不行滴。

另外,影片从始至终都没有灌输“能力越大、责任越大”的使命感。人类角色爱迪·布洛克是个记者,为了揭露黑幕,工作丢了、女友分了、房子没了,成为生活、感情双双陷入困境的loser。
你说他这是出于正义感的行径吧,但当亲眼看到便利店被打劫,爱迪并没有挺身而出,而是躲在角落,直到歹徒离去才露头安慰店主……
同理,毒液表面看起来很厉害,但在他们那个世界,他同样是同伴眼中的loser。所以,当爱迪和毒液组成Loser CP,不仅没有违和感,反而像是一对许久未见的知己。

当然,影片也有这样那样的缺陷,否则媒体/影评人也不会往死里打低分,但我还是很推荐它,尤其是在遭遇一个月的片荒后,无论是院线还是观众,都太需要这样一部无需费脑,单纯享受试听盛宴的超级大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