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70后和80后,绝大多数都是看国产动画片长大的。即便是现在三四十岁的光景说起小时候看的动画片,还能回忆得“眉飞色舞”,并且一脸自豪。那时候的中国动画片,确实牛。

《大闹天宫》《哪吒闹海》《天书奇谭》就不说了,随便来点儿《小蝌蚪找妈妈》《雪孩子》《崂山道士》之类的就足以与强大的美国动画片抗衡,甚至是超越。这个真不是吹,彼时中国动画片的精神内核、美学造诣、深刻的人性和哲学,美国动画片真学不来……
可“好汉不提当年勇”,再“忆往昔”,也只是“峥嵘岁月”。如今的90后、00后,甚至是10后,大多数是由美国动画电影陪伴长大的,这是事实,也是无奈。

不可否认,美国动画电影的确有其可取之处,比如视效、音效、想象力,以及无所不用其极的包装。但包裹着美国文化内核和精神的美国动画电影真的适合中国孩子吗?
咱们再对调一下角度。美国孩子会从小就开始看中国动画电影,或者是其他非同种文化的动画电影吗?肯定有,但做出这样选择的孩子,一定是微乎其微。那我们的孩子成长在中国,为什么要看着美国动画电影长大呢?这事想想都觉得不可思议。

我个人不反对成年人喜欢本国文化或是异国文化,但在成人之前,还是应该尽可能多研习本国文化。道理不想讲太多,因为这本身就合理。
动画电影当然也是一种文化,只是目前美国动画电影已经开始抢中国动画电影的“饭碗”了。说的直白一些,中美文化正在打一场“奶瓶战争”,这“奶瓶”,指的就是动画电影。那中国动画电影究竟该如何应对、接招、反击?

我倒觉得中国动画电影还是要保持自己的价值观体系,形式倒还在其次,关键是精神内核要把握好,才能顺利走出第二步。拿即将在11月9日上映的中国动画电影《两个俏公主》来说,该片的画面和人物看起来虽有些中西结合式的玄幻,但对当下的孩子而言,却不失为一种容易接受的方式。
最值得肯定的是,《两个俏公主》的精神内核是典型的东方式,能量之正特别适合成为“中国奶瓶”。中国孩子在这部动画电影里不仅可以感受到美丽而又绚烂的画面,还能从红铃和桃茜两位俏公主的所作所为中领悟到中国人特有的善良、坚韧、智慧、诚信,这显然是迪士尼动画电影所不能比拟的。

如果说中美文化的“奶瓶战争”中方已经落后了几分,但《两个俏公主》所带来的完备的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内核,至少可以让我们在与迪士尼动画电影的比拼中,扳回一城。
动画电影真的不只有充满想象力的故事和酷炫的画面,有时候打动孩子内心的,恰恰就是一瞬间的感动。单冲这一点,就值得为《两个俏公主》打上一c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