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而立。
当年龄的头文字变成三时,女人心中的焦虑有多少、有多大,林若君给出了真实全面的展示。父母身体渐衰,甚至可能随时会永远离开。心中的苦不能向他们倾诉,常常在急躁中对他们不耐烦,之后又自责不已。直到真正失去,才觉得人世间最痛苦的事莫过于此。谈了多年的男朋友变成鸡肋,明明也是自由恋爱的,明明也有彻骨难忘的回忆,却不知何时没有了聊天的欲望。气他不考虑结婚,又不想真的嫁给他。不想放弃现有的生活方式,又不得不去迁就另一个人的感受。最要命的是,常常费力不讨好,徒惹烦恼和争吵。闺蜜们出来聚会也喧喧闹闹,然而彼此的观念差异越来越大,在痛苦迷茫时依然只有自己。事业不算失败,多年打拼也算小有起色,可为此熬坏了身体、牺牲了时间、承受的压力只有自己知道。人生怎么如此艰难。同样的三十,可能有不同的颜色。黄天乐不如林若君漂亮,没有林若君工作好,不像林若君一样吸引男生,但她乐观开朗,活泼可爱,积极地看待一切,所有和她在一起的人都喜欢她,都会被她的快乐感染。是吗?如果你问黄天乐,她可能会说,她其实想作林若君。她想变成一个在职场杀伐决断的大美女,有男朋友,男朋友不好可以甩掉,没有男朋友也有好的工作支撑自己。有家人。有朋友。最重要的,身材很好。而且,没有乳腺癌。很讽刺是不是。我们都喜欢黄天乐,但我们都是林若君。而如果有的选,我们也还是愿意作林若君,不愿意作快乐而患病,可爱而胖乎乎的黄天乐。林若君不知足吗?不是的。她所有的苦闷我们都感同身受。黄天乐真的没有负面情绪吗?不可能的,我们都心知肚明。其实我们都是黄天乐,也都是林若君。有从丑小鸭到白天鹅的蜕变,有工作上的一点点向上,有暗恋、相恋、失恋,有亲人,也有亲人的离去,有健康,有疾病。没有人永远是林若君,也没有人永远是黄天乐。黄天乐和林若君是我们的正反面,就像她们两个在一个屋檐却从未见面,而事实上她们早就彼此接触过,只是没有发现而已。舞台剧改变电影的意义我之前一直不是很理解。舞台剧本身就非常棒了,干嘛非要改变成电影呢?这类的电影有浓重的舞台剧色彩,又没法真的像舞台剧现场那样让观众感受到近在咫尺的张力。无意中看见29+1,我忽然明白了,就是给我这样没机会了解那些优秀舞台剧的观众一个机会啊。如果不是看见这部电影,我根本不会知道有这样一出好戏。也有很多优秀的剧目,世界上绝大多数观众是没有办法身临其境去观看的。电影丰富了观看的人群。感谢。感谢这些把舞台剧送给观众的电影,感谢电影保持了舞台剧的水准。当我还是小孩子的时候,我觉得郑欣宜又肥又丑,只是靠父母的名气生活而已。当我也是头文字三的女人,我心疼欣宜,喜欢欣宜,希望她像黄天乐一样快乐,像肥肥一样豁达,像秋倌一样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