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不少观众朋友看完这部电影后,都会和我有同样的感觉:“我们终于拍出了这样的电影!”
这样的电影指的又是谁呢?
比如,反映聋哑人群遭受性暴力的韩国电影《熔炉》。影片上映后,由于民众强烈反响,当年案件被重审,涉案人员也被再次起诉。韩国还为此通过了熔炉法,加强了对残障人士和未成年人性侵犯案件的惩罚力度。
再比如,印度电影《摔跤吧!爸爸》《神秘巨星》。这两部电影的励志故事虽然俗套,却反映了当前印度男女教育不平等、女性地位低下、家庭暴力泛滥等弊端,体现了对社会问题的关注,以及底层民众的人文关怀。

回过头看,去年以来,内地市场接连出现票房爆款的作品,动作片《战狼2》创影史记录拿下56亿、喜剧片《唐人街探案2》也收获了33亿。
但现实题材票房、口碑双丰收的佳作却少之又少。去年底上映的《嘉年华》算是一个突破,但受制于题材、阵容等原因,其最终票房仅落脚在2000余万。
欣慰的是,这个空白所带来的遗憾,终于由《我不是药神》出色的弥补。

影片贩药敛财的故事给人第一感觉是中国版《达拉斯买家俱乐部》,但全片却一直注入了“悲天悯人”的情感,主角程勇更像是挽救无数犹太人生命的辛德勒。
据了解,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存活率最初不到50%,一旦患上这种病,除了忍受病痛的折磨外,还要负担高额的治疗费用。
其中,格列宁(真实名字:格列卫)的治疗效果最为显著,它不仅可以把患者存活率提升至近90%,而且还能让多数患者与常人生活工作无异。

但它实在是太贵了。
据程勇的原型陆勇介绍,小小的一盒格列卫,当时他服用的时候,要价高达23500元/盒,平均一粒200元,一年光吃这个药就要花费30万。
数不清的患者为了买这种药,“房子没了,家人也拖垮了”。
而从印度过来的仿制药,每盒售价仅为4000余元(现已降到200元/盒)。
这也由此引发了法律与情理之间的矛盾冲突。徐峥饰演的程勇,就是在这段剧情冲突中,完成了角色的升华。

起初,程勇贩卖格列宁只有一个原因——钱。
生意不景气付不起房租,前妻打算带孩子移民,亲爹患病急需手术钱……想要扭转这一切都需要大量的金钱,这也逼着他走向了走私药品的道路。
2万多的正版药,印度仿制药一盒成本500,倒手一卖5000,简直是良心价。
自己挣钱了,多数患者也负担得起,程勇也成了患者眼中的“药神”,这显然是个多赢的局面。
然而,“药神”不是那么好当的,面对警察的追捕、假药贩子的威胁以及坐牢的恐惧,程勇选择了收手,仿制药也从此不再廉价。

又过了一年,随着一系列事情的发生,程勇开启了救赎他人与自赎之旅。
500一盒的药,平进平出。再后来,2000进500出,一个月倒贴几十万。
直到最后,程勇被抓进了监狱,判了5年。
片尾病友自发送行程勇的一幕,让我想起《辛德勒名单》中辛德勒撤离前泪洒道:“我本可多救一个人,可我没有,可我没有……”
这种小人物的成长在韩国电影中并不少见,但国产片却不多得,好在它所散发出的人性光辉,依然如此的闪耀与感动。

再说下演员,徐峥的演技依旧在线,这也可以说是他演员生涯最好的表演之一。配角周一围、谭卓、章宇、杨新鸣均可圈可点。
不过,最令我印象深刻的还是王传君。
他的每一次出场,就像《X特遣队》中小丑女一样,极度抢戏。剥橘子、病榻戏、勉强挤出笑容……这些表演上的细节把握相当到位,能看出非常用心地在饰演这一角色。

最后再多说一句,希望这不是我最后一次为国产现实主义题材电影打满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