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她比烟花不寂寞
《一出好戏》近阶段的各种正反脑洞解构刷屏了社交圈,黄渤以豆瓣7.4的高分稳坐处女作导演口碑榜top的同时,这部电影也让观众看到了很多演员的另外一面。
在以马进,小王,张总的权力三角更迭里,黄渤,王宝强,于和伟承担了「好戏」的大部分情节。相比于前两位在电影圈的出场频率,后者其实并不是很常见。
作为实力派“叔圈101”的一员,于和伟在大多数时候被提起都是以“那个横贯三国的男人”闻名,无论是《新三国》的刘备,亦或是《军师联盟》中的曹操,都给人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相比口碑过硬的电视角色,盘点于和伟的过往电影作品,大概只能用“惊鸿一瞥”来形容。
虽然他参演过《老炮儿》《建军大业》《幕后玩家》等优质作品,虽然角色戏份不算很多,但无一例外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
第一次在大银幕让我惊艳,是来自于《我不是潘金莲》中的郑众。
在李雪莲的案件中,他扮演的是接手烫手山芋的新任县长,把人性中的通透圆融演绎的淋漓尽致。
对内,他认真筹谋安排争取抚慰李雪莲上告的心思;对外,小心翼翼步履薄冰经营着自己来之不易的事业。
凭借着自然流畅的演技和对社会的现实体验,于和伟在一众优质戏骨中脱颖而出,拿下了当年金鸡奖最佳男配角。
《一出好戏》是于和伟在大银幕又一次有分量的表演,而这回,我看到的是当下真正实力派男演员永不停止的专注和值得挖掘的更多可能性。
在电影中,于和伟饰演的张总是当之无愧的权力上峰人物,现实社会属性中金字塔顶端的阶级。
在未踏入荒岛之前,张总是典型的意气风发的中年领导,既有上位者的风度气场,又通过给员工加薪的细节铺垫夯实了他擅长管理人心这一特点。
这种优越感是始终存在的,并一直延续到海啸之后。
在世界可能彻底消失,金钱一无所用的大背景概念下,荒岛上的阶级属性陡然翻转过来——不懂爬树打渔等生活技能的张总彻底成为了最底层人物。
在“生存”本身的压迫下,张总最擅长的文化洗脑在一开始失了效,但他很快通过自有的智慧解决了这一点,在短时间内实现了阶级反转。
如果不是马进的“彩票鱼”开了挂,带有资本家色彩的张总理所应当还会占据岛上的主导地位。
找到倒转颠覆的大船是他手上持有的原始资本积累,是最大的一张生存王牌,但暴力与怀柔并行的手段则是他在过往多年社会经验里总结出的最行之有效笼络人心的策略。
无论是哪位当权者,都默认岛上最有价值的资源是“人”。
面对想要投靠张总阵营的员工,他来者不拒甚至热情相待,反之面对离开的背叛者如马进小兴,则是毫不留情的拳打脚踢。
张总在荒岛上复刻的是完整的现代社会秩序,把扑克牌作为货币实现流通交换,设立人员内部的奖惩政策,组织人员捕鱼浣衣建立可循环的闭关生态……
当马进还在为彩票筹谋不展的90天内,他已经迅速接受了世界消失,并以几倍速的效率重建了一个简易的“无野蛮有文明”的社会结构。
这也为马进后续进行“宗教式”的呼告奠定了最为基础的精神前提。
在荒岛权力层层更迭的进程中,这一阶段的角色演变是最贴近现实,也最让人有共鸣和代入感的。
相对小王所代表的蛮荒年代,以及马进所代表的荒诞的乌托邦,张总始终将整体环境维持在一个稳定的不逾距的状态,没有过分返古亦或是极端癫狂。
在简易的社会关系中,张总标签上的特权阶级格外真实,不仅是享受最好的物质条件,连“超发货币”都有迹可循。
于和伟在扮演张总的角色时是十分克制的,更多是以“文化人”的儒雅姿态贯以始终。
落魄时候没有嘶声力竭,成功时候也没有得意忘形。他所秉持的是有身份有地位的人不管遇到各种情况都要保持的一份“体面”,也是为掩藏自己内心想法戴上的面具。
其中有一个细节表演令我记忆很深,当张总真正相信外面的世界已经毁灭的时候,他站在悬崖将人民币撒向大海。
在绝望的境地之下,于和伟的表现是平静中的暗潮汹涌,他有一瞬间的失神黯然和遗憾叹息,但没有捶胸顿足和怨天尤人,更多的甚至是恍然之后对新世界的笃定自信。
只有这样的性格才能承担起资本家的角色,于和伟表情的变化值得细品。
但人物本身并不仅限于此,张总一直努力保持的微妙平衡在直到小兴拿出女儿的视频之后彻底被打破,也是难得的一次“失控”。
无法再见的女儿是张总心中唯一的软肋,也是能让他放弃一切得以交换的终极杀招。于和伟一直隐忍的情绪是瞬间迸发出来的,同小兴的冲突戏显得更为震撼,且打破了“体面”的张总人物立刻鲜活生动起来。
这也是成熟演员在表演中下意识控制的节奏和尺度,很精彩。
可庄可谐戏域宽广,切换游刃有余事实上,于和伟在《一出好戏》中展示出的喜剧天赋同样令我惊喜。荒诞风格包裹下的剧情时有不合理之处,同真实本身对照生发出的阴差阳错是让人发笑的地方。
最常见的笑点是“打脸式”的情节,刚立下flag就马上破功,不过张总承担的笑点是“变脸式”的,前一秒还是严肃冰山一板一眼,后一秒则化身混不吝的活泼老男孩,反差萌令人忍俊不禁。
《一出好戏》里张总和马进在船舱顶部的黑暗里用打火机对话那场戏就设计的很好玩,两个中年男的互动也觉得挺可爱的。
黄渤在安排张总这个角色的时候其实很用心思,也贴合于和伟自身的气质。
出场最多的造型是格纹外套和纯色衬衫,颜色低调注重内涵,但又偏偏戴了一条花里胡哨的领带,张总的另一面性格也从里面可以看出来——外表老成持重,内在偶有风骚,既心思活泛又精致雅痞。
不是一口官话的刻板领导,而是能在丛林法则下适者生存的能力者。
同样,在表达文化人张总的“体面”的时候,也用了很多具有仪式感的道具。
在上了大船之后,其他人注意的是船上的食物,马进注意的是船上的工具,唯有张总,心心念念雪茄和红酒,并在往后几乎从不离手。
在悬崖上,他习惯性的动作是通过打高尔夫的方式释放内心压力。
这些细节都足以表明,即使在最不堪的生存环境中,你也可以精准知道,这曾经是一个有钱人。
于和伟在前段时间《人民日报》的采访中曾经提过他最近看到的一个视频,讲的是人艺艺术家们模仿老北京城的各色叫卖声,感叹这才是生活的声音。
无论是他一直以来的角色还是这次的张总,都是深耕于生活本身的现实主义题材。
比起番位流量,这类演员往往更注重角色在作品中能展现出的引领和思考作用,这也和电影的寓言体十分契合。
在生活中体验角色,在银幕里实现表达,我希望《一出好戏》这类有深度的国产片可以越来越多,更希望如于和伟这样的真演员能有更多大银幕的展示机会。
他的时代,应该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