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据说,原定暑假上映的最新国产动画《昨日青空》撤档了,据说而已,笔者不敢肯定。笔者没能看成这部据说画风媲美新海诚的所谓国产佳作,但看过去年同样被看好过的国产动画片《大护法》。笔者无法看到也无法评价之前被寄予厚望的《昨日青空》,因此只能通过浅析《大护法》,来聊聊对于“中国动画的希望”的看法。

先说说《大护法》。其实在笔者看来,“限制级”和隐喻都还不是影片最大的亮点,电影语言向真人电影看齐才是。虽然动画电影在内容表达上的拘束和真人电影相比较少一些,但在当下的中国电影环境,这也容易成为中国动画创作制作弱智化(不只是低龄化)、偷工减料的借口。不少国内动画创作者总会说“动画看着开心就好,干嘛想那么多”,殊不知在海外无论是美国的奥斯卡金像奖,还是台湾的金马奖,动画电影可以和真人电影一样争取除了动画长片之外的技术类奖项,可见在电影语言体系下,真人形式和动画形式往往是平等的。而《大护法》叙事、分镜、剪辑几乎都在按真人电影的标准完成,人物的动作设计近乎写实,音效设计也接近真实物体的发声效果。当然这些亮点未必能掩盖《大护法》的不足,但至少《大护法》主创的努力,可以狠狠地打那些拿动画的低幼定位、抽象表达作遮羞布的圈钱人好几巴掌。



不过,或许是为了摆脱大家对中国动画的刻板印象,《大护法》在文本创作上显得操之过急,反而有点顾此失彼。这主要体现在世界观和人设的交代上。其实世界观和人设交代不完整的问题不只出现在动画电影中,真人电影也不例外,动画导演出身的许诚毅执导的《捉妖记》系列同样有这个问题,但《大护法》和包括《捉妖记》在内的主题浅显简单、只图观众一乐的合家欢动画/真人电影不同,它在主题表达上是有野心的,好些段落也很明显地体现了主创对现实问题的反思,可惜由于设定的凌乱,表达也受到了影响,效果也大大折扣,即使通过对白和旁白补充信息也难以弥补。比如从小的方面说,跟在大护法身上的萌物是什么来头?小鸣这个小人精最后究竟是什么下场?从大的方面说,影片中太子和大护法是来自一个叫奕卫国的国家,那么这个国家的景象是什么样的?和花生镇是什么关系?如果它有真实蓝本的话,究竟是咱中国的唐宋元明清,还是联合王国、法兰西帝国?有人说到时候会有续集,问题是这些问题要解释清楚的话,得几部续集才足够?退一步讲,万一续集计划流产了呢?
综上所述,《大护法》是一部掷地有声的国产动画作品,但如果说它是“中国动画的希望”,对不起,人家是真的受不起,因为就算不计较它剑走偏锋的尝试和显而易见的瑕疵,哪怕它真的成了神作,也未必为中国动画带来春风。中国动画的希望可不是一部看似打破刻板印象的作品就能带来的。
在笔者看来,中国动画最理想的状态,莫过于多元化的运作。通俗作品中,可以有张小盒系列那样的轻松调侃,也可以有《秦时明月》这样的侠客情结;既允许《大英雄狄青》一般的严肃正确,也允许《十万个冷笑话》一般的戏谑恶搞……偶尔也推出几部《海公子》《折枝》这样的为静态的非物质遗产赋予动态的生命力的作品,向国内外观众充分展现中国传统文化魅力。百花齐放,求同存异——这才是一个文化大国的健康状态,而不是举国体制下的各种第一。

可现实是怎样的呢?先不说政策和市场,只说现象。不谈别的,同样是片名带“大”字的国产动画电影,《大圣归来》爆款后,不少文化公司比以前更“热情”地投入制作CG动画(包括前段时间沦为院线炮灰的《吃货宇宙》);《大鱼海棠》爆款后,日系手绘动画又成了这些文化公司高层眼里的香饽饽(《昨日青空》就是这种跟风意识的产物);《大护法》口碑爆棚后,好些端了很久的动画制作团队也憋不住了,开始在作品中开黄腔了……
写到这里,笔者不禁想起了在网上看到的一则评论:
“这世界又不是只有两个国家,中国和外国,咱们不用太在意文化软实力,把科技、经济搞上去就行了……”
在这种思想观念的影响下,区区一部片名带“大”字的国产动画片就能为中国动画界乃至中国文化界带来曙光吗?
开玩笑。
(本文首发于公众号“电影疯人院”,微信号:dianyingfengrenyuan。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