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过马路时,余老师会告诉小杰,一定要确定没有车了再通过。 |
![]() |
下午放学后,余老师送小杰回家。 |
从家到幼儿园的路,长500余米,5岁多的贵阳男孩小杰(化名)感觉却是那么的漫长。每天早上入园时,别的小朋友都是爸爸妈妈或者爷爷奶奶送来;下午放学前,同学的家人便已早早等候在了门口。父母接送,对于小杰却成了一种奢望,因为他的爸爸妈妈都是盲人,双眼什么都看不见。
孩子,别怕,有老师们在!得知孩子的特殊情况后,入园那天起,贵阳市云岩区粮食幼儿园的老师们便轮流客串起了家长的角色,每天早上接,下午送,陪伴着小杰走过了一年多。近段时间来,这样的一个故事在贵阳传播开来,成了这寒冷冬日里的一股暖流。
一面锦旗 说不完的感谢话
一面大红锦旗,上面写着:“疼爱无微不至关怀教导有方”。12月17日下午,36岁的吴传富和妻子文树在邻居们的帮助下,来到了儿子小杰就读的粮食幼儿园,将锦旗交到老师们的手中。
吴传富和妻子都是盲人,在云岩区民生路菜场附近开了一家康宁盲人按摩中心。说是按摩中心,其实面积不到100平方米,摆放着几张按摩椅,夫妻俩靠精湛的手艺给人按摩,每个月的收入支付完房租,勉强够维持一家三口的生活。
“我们老家在毕节市七星关区,将年幼的儿子从老家带来贵阳,最初的本意是,希望身边能有一个看得见的人,可以领着我们去买买菜。”吴传富说。据其介绍,刚来贵阳时,他们夫妻俩是没打算让孩子上幼儿园的,因为需要儿子充当他们的眼睛,加上夫妻俩都无法完成对孩子的日常接送。
2017年8月下旬,适龄的孩子都在忙着报名上幼儿园。夫妻俩虽然看不见儿子的表情,但却敏锐地感觉到,快4岁的儿子小杰比以往更加沉默了,他也想上幼儿园。可周围哪儿有幼儿园? 每天的接送问题又如何来解决?吴传富和妻子发愁了。
“是中东社区服务中心莲花居委会的潘晓燕书记和云岩区粮食幼儿园的田灿铭园长了解到我们家庭的特殊情况后,帮孩子报了名,并减免了一半的学杂费。每天早上和下午,幼儿园的老师还负责接送孩子!”吴传富对记者说。
早接晚送 老师们爱心接力
12月19日上午8点05分,22岁的余学静老师准时出现在了小杰家门口。
班主任老师每天要忙着照顾班上的其他小朋友,而作为配班老师,事情相对少一些,每天早上8点开完幼儿园的晨会,余学静老师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接学生小杰来幼儿园。
跟爸爸妈妈告别之后,今年已经上大(一)班的小杰背上了小书包,牵着余老师的手出了门。这一个学期来,余老师每天早上都会准时出现在家门口,对她,小杰早已经不陌生了。
“余老师,昨天我的表现很好,你说过要奖励我一张小贴画的,是不是搞忘记了?”刚刚走出居民楼,5岁多的小杰开始跟余学静聊起天来。
从小杰家到幼儿园,需要经过一个丁字路口,来往车辆较多。过路口之前,余学静会先给小杰讲安全常识,提醒他注意来往车辆。过路口时,她每次都会拉住小杰的手,将他护在身后。
“我刚来这家幼儿园才一个学期,而小杰是2017年9月入园的,幼儿园的很多老师都接送过他,大家都自愿参与到这种爱心接力中来!”余学静说。
大爱无痕 平淡之处显真情
“可能是因为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吧,小杰给我的感觉是比同龄的孩子要懂事得多。早接晚送这段路,每天花费的时间不到10分钟,从来没有发生过什么惊险故事,真的好像没啥值得说的。”面对记者询问,余老师如此回答。
可在小杰的妈妈文树看来,老师们的无私付出,却是帮了他们家的一个大忙。
已经接送了300多个早上和下午,还有一个学期,幼儿园老师们的爱心接力还将继续下去。而儿子身上的一些变化,更令文树感到欣慰。
“可能是家庭的原因,儿子以前比较内向和自卑,不太爱说话。怕见陌生人,
喜欢躲在大人的背后。在老师们的关怀和教导下,他现在变得开朗多了。周末陪我去菜场买菜时,他会替我观察菜品好不好,秤头足不足,还会跟菜贩砍价。”文树说。
“幼儿园的老师很好,每天早上来接我上学,下午放学后又送我回家,还教我过马路要走斑马线!她们像姐姐,更像妈妈。”小杰对记者说。(本报记者 任勇 杨兴波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