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图虫:已授站长之家使用
来源:投资界(微信公众号ID:PEdaily2012)
国庆回乡,冗长的假期里,免不了和七大姑八大姨吃吃喝喝唠唠家常。数月不见的表兄弟姐妹,也难得一聚。
“拼多多是个好企业呀”,我那一直走在家乡意识形态前沿的表哥说,“救活了多少小企业和即将死于库存的企业。新闻上都说是消费降级,但其实也没什么降级不降级,只不过把三四五线人群的消费习惯从线下转移到了线上而已”。
话虽这么说,但是家族群里,发砍一刀的亲戚,明显比几个月前少了很多,“假货太多”,二姨说,“9. 9 拼了两支云南白药,到货一看是云南中药……还会在用,不过谨慎了”。
近日美股市场,中国概念股全线下跌,两个月前刚在纳斯达克上市的拼多多也未能逃其难,继 4 日收盘跌13.62%之后, 5 日继续下跌4.05%,当前市值 241 亿美元。尽管如此,相比 19 美元/股的开盘价格,拼多多依然全是美股市场较为稳健的一支股票。哪怕在多数人看来,拼多多并不高级。
你却并不能否认其成长之迅猛。从成立到年度GMV(网站成交金额)过千亿,拼多多只用了三年时间。为了达到同样的成绩,淘宝跑了 5 年,京东跋涉 10 年。而今,一夜之间, 38 岁的黄峥身价暴涨, 150 亿美元左右的身价,甚至超越了电商大佬刘强东。
国庆假期已过半,你在五湖四海看风景归来,我从十八线小城与旧识酣谈过半,看过底层购物逻辑,再来复盘迅猛崛起的拼多多,以给节后复工打一针缓冲剂。
并非草根:曾与巴菲特共进午餐
对于媒体来讲,互联网大佬筚路蓝缕的创业辛史向来是极受媒体关注的焦点。黄峥是个例外,上市之前,你几乎很难在网络上查找到他的个人信息。神秘,成了人们形容这位新一代大佬最多的词汇。
“黄峥的成功,几乎是坐着火箭跃升的”,有人慨叹。直到拼多多上市,大家也只觉得他像是一个突然冒出来的年轻人,突然间便中了幸运大奖。一时间,赞誉也好,诘难也罢,几乎所有对商业敏感的人,都将目光或多或少的投在黄峥及拼多多之上,生怕错过了这个搅局者一丝一毫的动态。
上市之后,当人们从拼多多的财报中按图索骥,蓦然发现,丁磊、段永平、张震、宓群等人,不仅是拼多多的投资人,在此前的十数年,已早已与黄峥有了交情——这并不是一个草根的创业者,尽管他做的是最草根的生意。
黄峥是个 80 后,上世纪 80 年代初出生在杭州的一个普通家庭,父母学历并不高,却丝毫没有阻碍黄峥成为一个十足的学霸。 12 岁进入杭州外国语学校, 1998 年,被保送进入浙江大学混合班(竺可桢学院前身),这是浙江大学的最著名学院,主修计算机专业。也就是在这个混合班,出了多名中国科学院院士、长江学者、优秀的创业者,以及现任浙江大学校长吴朝晖院士。进入这个班级的学生,道一句“天选之人”并不为过。
也就是在读混合班期间,丁磊找到了黄峥。 2002 年 1 月,网易在纳斯达克复牌,刚刚绝境求生的丁磊时刻保持着警惕,在遇到一个技术问题时,他通过MSN找到了还在浙大上学的黄峥,只因黄峥曾在网上发布一篇文章,丁磊认为,这个年轻人或可以解决他的困境,二人相谈甚欢。也是在丁磊的引荐下,黄峥和步步高创始人段永平相识,并与之一同奔赴了 62 万美元拍下的巴菲特的午餐。
彼时的段永平已实现财务自由,刚刚获得美国绿卡的他举家移民美国,开始了投资事业。 也是在段永平的建议下,黄峥从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硕士毕业之后,面对微软与Google双双抛来的橄榄枝,决然选择了上市挣扎期的Google,顺利拿到期权,三年之后顺利套现,身价数百万美元。加入了回国创业的浪潮之中。
2015 年,再遇到相识近 10 年的黄峥,高榕资本创始合伙人张震在他身上看到了连续创业者“厚积薄发”的气质,在Costco模型系统上二人观点一拍即合。光速中国创始合伙人宓群在谷歌工作时和黄峥相识。黄峥的三次创业,宓群都从自身对行业的判断及投资的角度给予了反馈,二人就Costco的业务模式也经常深入探讨。
很自然,丁磊、段永平、张震、宓群等人成了黄峥创业的投资人。这一切,都从其大学期间,就开始织出了一张细密的大佬交际网。黄峥的机遇好得令人嫉妒,但难能可贵的是,握着这一手好牌,他能够打得纹丝不乱,步步到位之余,还能出奇制胜,这才是他真正的卓越之处。
曾创业 3 次:每一段创业旅程,都是拼多多的垫脚石
拼多多并非黄峥的第一次创业。在此之前,他做过电商网站,创办过游戏公司,再到后来的水果电商,每一段创业旅程,都是后一段创业的垫脚石。这几段创业史连起来,便可发现,黄峥并不是一个空想主义者,他的每一次创业历程,都是前段的成长与衍生。一次又一次的摸爬滚打中,拼多多俨然成形。
这个硅谷回来的技术青年,第一个创业项目是一个3C电商网站,名曰“欧酷”,尽管创立之后发展迅速,但并不能与当时的劲敌京东相互抗衡。三年之后,黄峥将“欧酷”卖出,但保留了技术团队,筹办了第二个项目电商代运营公司“乐其”,并很快实现了盈利。
这之后,他又瞄上了游戏。 2013 年,乐其内部孵化了黄峥的第三个创业项目——寻梦游戏,并在不久后成为最赚钱的业务。关于这次创业的终结,外界有说因其身体不适离开休养,随后不了了之。但这前三次创业,无一不是能够迅速盈利,黄峥赚快钱的能力早已在这时已牛刀小试。而这三次创业中,两次都是与电商有关,也就不难理解其接下来的项目——拼多多的前身“拼好货”。
第三次创业终止后,黄峥休养了好一阵子,也就是在这期间,骤然发现以微信为代表的社交流量发展迅猛,与此同时,微博、陌陌、快手等社交平台亦有很强大的流量,但与之对应的商业化却依然停留在微商层面,稍有不慎,便有跌入传销的风险。
但这可是个巨大的生意,前几段创业历程打磨的嗅觉,他怎可能错过这块香饽饽。
2015 年 4 月,“拼好货”正式上线,这是一个自营的水果电商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当前拼多多的模式已初有显现。拼好货主要是以拼单玩法为切入点,通过微信朋友圈等社交平台邀请好友参团,达到规定的人数之后拼单就会生效。
毫无意外,“拼好货”开张没多久,销售额不断增长,黄峥的赚钱能力再次复刻。但很快,他便发现水果自营是一个重资产模式,无论是人力、仓储还是物流都需要大资金的投入,需要对供应链有很强的把控能力。之后拼好货出现了爆仓、水果狂烂、退不了货、退不了款等一系列问题,加上生鲜这个品类烧钱太快,黄峥决定转型,创立了一个以服务为主的全品类电商平台——拼多多终于诞生!
五环外生意:在巨头到不了的地方发家
拼多多诞生的日子是 2015 年 9 月,是一家主打拼团的“社交电商”平台,起初与“拼好货”平行运行,通过拼多多,用户可通过与朋友、家人、邻居的拼团,以更低廉的价格买到商品。 2016 年 9 月,又与黄峥创办的拼好货合并,形成了现在的拼多多平台。
与其他电商平台不同的是,拼多多主要走“农村包围城市”路线。在拼多多的用户里,许多人的互联网生涯甚至没有经过PC端,直接进入移动互联的生态。他们对于互联网的需求是以社交为主,微信是其主要网生生态。于是攻陷微信入口的拼多多,降低了用户使用的学习成本,借助极易上手,又兼具社交功能的生态,成功攻陷三线以下城市,亦获取了阿里与京东难以获取的用户群体。
正如黄峥的那句广为流传的名言——“阿里、京东做‘五环内’的生意,拼多多的人群在五环外”。中国的阶层从此有了新的划分方式。
在此之前,业界普遍认为电商格局已定,阿里、京东、苏宁等“虎视眈眈”,每日奏着“消费升级”的凯歌,极力拼杀攫取新中产阶级可发掘的空间,拼多多偏不凑这个热闹。它清楚的知道,五环外人群及长期被忽视的三四线城市消费群体,对商品的价格具备极大的敏感度,这块儿骨头,跟它争抢的人不多。在这一点上,拼多多无疑拿捏的很是到位。“拼多多找到了一个细分的消费市场,现在都在说消费升级,但确实有一个人群,对所谓品牌附加值不关心,只要实惠,从这个角度看,它其实有不小的价值,让更多人接受了互联网的观念”,高域智能研究院专利运营专家王琦琳说。
黄峥邀请的上市敲钟人亦显示了拼多多的底色:用一分钱幸运抽中了一台iPhone X的中国消费者张怡,是从近千名初选用户中遴选出来的赴美国敲钟。在上海敲钟的,则是多次将商品成功砍至 0 元的来自北京的杨靓婧一家五口。
毫无疑问,这个群体极其庞大。拼多多GMV一路高歌猛进。
招股书显示, 2017 年拼多多共完成 43 亿笔订单交易;截至 2018 年 3 月 31 日的过去 12 个月,拼多多的GMV(Gross Merchandise Volume,成交金额)为 1987 亿元,有2. 95 亿活跃买家,活跃商家超过 100 万。
另外一个数据,根据极光数据发布的《 2017 年移动互联网行业盘点app榜单》报告, 2017 年 12 月,拼多多在综合电商APP渗透率排行榜中位列第三,把京东在内的一众老牌电商甩在了身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