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参加社区公益活动。 |
本报讯他,曾自备行李,不收取一分钱报酬,和爱人自驾车远赴新疆一村办小学支教;他,每天清晨天还没亮,就穿梭在贵阳市云岩区中华社区的大街小巷,查看小区停放车辆的安全,清扫院落,一扫就是7年,从未间断;只要小区的学校举办考试,他还会举着牌子帮人找厕所、指路……
他就是刘正龙。虽然已年近古稀,却一直热衷于公益活动。在他眼里,这些不过是举手之劳的小事,他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坚持着。提起他,社区里无不竖起大拇指。
义务打扫院落成“必修课”
走路健步如飞,如果不是满头银发暴露了年纪,很难想到,眼前这个身形健硕的人已69岁了。8日早上9点,在中华社区圆通街19中门前见到刘正龙时,他刚做完每天的“必修课”——查看小区停放车辆的安全,清扫院落。
刘正龙告诉记者,他每天早上5点15分准时出门,顺着圆通街、堰塘街的大街小巷逛一圈,挨个查看小区里停放的车辆。“看看车子有没有关好门窗,门窗有没有被砸。”刘正龙说,有时会发现一些车主忘了关窗、锁门,他就按照车上留的电话,通知车主。检查一圈后,刘正龙回到19中门前,拿起扫帚打扫院落。耗时将近1个半小时,早上7点结束“必修课”。
支教新疆当选奥运火炬手
说起他和爱人到新疆义务支教的事,刘正龙打开了话匣子。
“那年,我爱人正好退休了。”刘正龙说,2005年初,他们在电视上看到央视《新闻调查》栏目播出的新疆喀什地区缺少汉语老师的消息。“我们一直都有去支教的想法,于是一商量,就决定去新疆支教。”第二天,刘正龙一个电话接着一个电话咨询,最终通过114,查到了学校的电话,并联系到了学校校长。接着,他和爱人带着锅、碗、瓢、盆,背着床单、背子等等生活用品,在学校开学前,开车赶到了学校。“全程5500公里,我们用了8天时间。”
喀什莎车县位于塔克拉玛沙漠边缘,自然条件恶劣,气候干燥,风沙大。冬天最低气温达零下24℃,夏天地表温度达50℃以上。可恶劣的条件,并没有吓退他们。“我在学校管总务,教体育,有空就去食堂帮忙,我爱人教语文和环境。”刘正龙说,学校是寄宿制的,他和爱人同二年级的20多个学生寄宿在当地一个农户家。
看着学生在地上打乒乓球,他找来工具,为学生做乒乓球台,还用自己织的麻绳,为学生编篮球网。整整一年,每天20多个小时的时间,让他和学生们结下了深厚的师生情。10多年过去了,孩子们都已长大了。他资助了10年的一个小女孩,也都大学毕业,成了一名老师。每年,孩子们都会打电话给他。每当接到孩子们的电话,刘正龙都会立即挂掉,然后再打回去。“不让乱花钱。”
一年的支教结束后,刘正龙夫妇荣获当地县政府颁发的民族团结奖。2008年,刘正龙与爱人被北京奥组委选为火炬手,在支教的地方完成了奥运火炬传递。
为考生家长如厕指路
从新疆回来后,刘正龙也没有闲下来,他当起了社区志愿者,每天打扫小区院落。“扫帚、撮箕等工具都是他自己买的。”中华社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从2011年开始,刘正龙就义务打扫院落,每天上午和下午各一次,不论春夏秋冬,从未间断。附近楼栋单元的声控及灯泡坏了,他还自费买来换。
2015年起,刘正龙又多了一个“习惯”。“每次19中有人考试,学校门口都会聚集很多考生和家长。”刘正龙说,他时常看到一些人因为找不到厕所而着急,由于不熟悉周围环境,甚至跑很远的地方去方便。可他知道,几十米处就有公厕。于是,每逢19中有中考高考、单位招考等考试时,他都举着一块写有“义务公厕指路”的牌子,并拿上一盒抽纸方便广大考生及家长如厕。
同时,刘正龙积极参加社区的公益活动,还是社区宣讲员。今年1月份,中华社区成立了“老兵义务巡逻队”以后,他又成了巡逻队的一员。
采访中,过往的居民看到刘正龙总是热情和他打招呼。街头巷尾但凡提起他的名字,人人都赞不绝口。用一位居民的话说,“如果哪天,你看着小区院落不干净了,那肯定是刘正龙老师出差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