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孩子玩的是买来的玩具,你给你孩子做过些什么玩具呢?:像我这种70后,甚至比我小一些的,绝大多数人小时候都没买过玩具,一是缺钱,再是那时候有钱也买不
像我这种70后,甚至比我小一些的,绝大多数人小时候都没买过玩具,一是缺钱,再是那时候有钱也买不到什么玩具。所以我们的玩具都是自己做的,男孩子喜欢的大刀、手枪、弓箭、车辆,都出自于自己之手。
现在的孩子有福,街上到处是玩具店,里面的玩具琳琅满目,大方的父母,只要孩子开口,立马就买,理性一点的父母,起初坚持原则,可孩子死皮赖脸哭闹着要,最后也只好举手投降。
儿子现在三岁半,他的玩具很多,以车为主,兼顾别的,堆满了整个阳台。起初是我主动给他买,后来发现他上了瘾,见玩具就想买,只好不理他。即使如此,却丝毫阻挡不住他买玩具的热情。
于是就起了念头,给儿子做几样玩具,我小时候玩过的玩具。
第一件是弓箭。回老家的时候,提把弯刀,带着两岁多的儿子,去屋后的竹林。儿子听说要做弓箭,虽然不知道弓箭是什么,但做弓箭这种事,是令他兴奋的。让儿子站在竹林边,我进林子里砍竹。选一根小指粗细的,砍了,剔掉枝叶,剔成一根两尺长的竹棍,折了折竹棍,测试一下它的柔韧度。恰好。两头砍一点窠出来,把竹棍压成弓形,用一根较细的尼龙绳拴在竹棍两头,一副简单的弓就做好了。然后做箭。我们小时候的箭是用结实的高粱秆做的,箭头用的是铁钉,射程远,如果射中目标的话,比如鸡鸭猫狗什么的,有够它们受的。现在老家没高粱秆了,就用细直的竹子来做。虽然不如高粱秆做的好看,也不不像高粱秆做的轻便,但就地取材就行了,有那个意思就成。知道怎么做了,以后他要是愿意,可以自己做。弓箭做好了,教儿子在院坝里射箭,我们玩得不亦乐乎。回县城的时候,这副弓箭作为他的一件玩具,被他带走了。
第二件是陀螺。我幼时,最喜欢玩陀螺,每天带着我的陀螺去跟别的小朋友一起玩,用陀螺打架,那时我们每个孩子都会有好几个陀螺,而真正好的陀螺不能只体现在材质、形状和颜色上,更体现在声音上,好的陀螺旋转起来,会发出呜呜呜的悦耳声。而且,为了耐磨,我们都会在陀螺尖上扎一截铁钉进去。
带着儿子,钻进村边的小树林,选一棵红泡儿,砍下,截下一段,在儿子的眼皮底下,用刀子砍成了一只陀螺。过程并不难,无非是把一截圆木砍成一个圆锥体。这一切对三岁的儿子来说是新奇的,我能够感受得到他的快活。陀螺砍好了,就做打陀螺的鞭子。这个就简单多了,同样砍一个细竹棍,一头砍一点窠,拴上麻,像拂尘一样,便大功告成了。儿子力气小,不会打陀螺,我便在院子里示范给他看。看着陀螺满地转动,他按捺不住,要自己打。便把竹鞭给他,教他打。虽然他差不多每次都是一鞭下去,便把活的打死了,可依旧很兴奋。
我给儿子做的第三件玩具是手枪。我小时候做的手枪要精致得多,有扳机,甚至用火柴头做火药,扣动扳机,可以爆出鞭炮一样的炸裂声来,且有烟雾升起。现在想想其实挺危险,当然不能再做了,只不过找两块木板,大略砍成手枪的样子,我和儿子一人持一把,在门口玩“枪战”。我们口中发出的“啪啪啪”的枪声,也让我们兴趣盎然。
除了这些,当然也给儿子做过一些别的玩具,比如弹弓,只是现在他还小,拉不动弹弓,所以只好先放着了。做玩具的时候,儿子总是特别亲近我,而且他的参与感也很强裂,仿佛他是主角,而我只是个搭手的。玩的时候,他就更快活了,常常满身大汗依旧不愿停下。起初我常常为自己给孩子做了玩具而感到自豪,尤其当儿子说“爸爸,你太厉害了”的时候,我更感觉自己是在接受勋章一般,但渐渐我就明白,其实儿子之所以这么快乐,是因为有我的陪伴。陪伴,才是孩子快乐幸福的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