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有没有发现亲戚就是一辈亲,隔代几乎不联系,为什么?:亲戚就是一代亲,如兄弟姐妹这一代还是很亲的,到了侄儿侄女,表侄表侄女这里一般就不再亲。这里面的
亲戚就是一代亲,如兄弟姐妹这一代还是很亲的,到了侄儿侄女,表侄表侄女这里一般就不再亲。这里面的原因其实有多种。
记得我当年二十刚出头,我与生产队另一个社员(现在叫村民),一起到粮站卖公粮,当时收公粮的检验员说稻子不够干,我们就把稻子摊在粮站的水泥地上晒,到了中午没有吃的,兜里又分文无有,就弄了几斤稻子加工成米,想到粮站的食堂里换口饭吃,但食堂师傅拒绝了,恰巧我二舅的儿子过来打饭,他当时是壮工班班长,我就把想换饭吃的想法告诉他,请他帮忙,但是他一口回绝。我感到非常难堪,赶紧往外走,食堂里有人问,是你亲老表吗?他说不要管闲事。那年代人特别肯饿,就这样我们饿肚子倒晚上,从此这个事情就是我心里的结。现在,我的舅舅家那边的老表们都说我傲慢,其实不是,心里一直有个结,又不能说出来,所以关系也就那样。这个事情说明,亲戚之间身份等同非常重要。
其次是我们这一代人的亲戚其实就是一个大家族,这需要一个有凝聚力的人把亲戚们拢到一起。如我们的岳父母早就不在了,我们七个连襟(大姐夫去年83岁过世了),还有两个小孩舅舅都处得很好,我们每年除了春节相聚,平时也会轮流邀请大家聚会,气氛非常融洽。但我们的下一代就接触极少,他们都有自己的事情,这就是又一个原因,其实,亲戚也是需要经常走动相聚的。所以,我们老家这边就有:亲戚越走越亲的说法。
现在,我们下一代的小孩子们走动的少,而且也由于时代进步的原因,亲情的确是在逐渐淡化,加上我们的下一代血缘关系又略微远了一点,所以就没有那么亲了。而现实就是,当我们这一代人都不在的时候,他们也就成了名存实亡的陌路亲戚了。
2老人在,是一门亲。老人走,都是陌路人。
我的姥姥姥爷在世的时候,我四个舅舅的孩子,两个姨的孩子们,经常在过年过节,以及他们过生日的时候去看望。那个时候,家人聚在一起好不热闹。可是老人都过世后,舅舅们都离开了曾经的故乡,都去了自己孩子所在的城市,姨们之间的往来也少了。彼此之间的联系,也只是微信朋友圈里点个赞留个言,或者群里发个红包而已了。曾经那种亲情的互助再也找不到了。
究其原因,我们能聚在一起,是因为家里有一个魂——姥姥姥爷。他们就是家族的塔尖,是唯马首是瞻的形象。由此,我们都会劲儿往一处用,都会向着塔尖去团结。可是当塔尖一旦消失的时候,我们每个人没有了团结的东西,没有了凝聚在一起的灵魂。由此也就各奔东西了。
其实这就是和打仗一样,为何狙击手打掉指挥官后,军队会容易溃散,就是因为凝聚力消失了。
3亲戚是什么?亲戚就是有血缘、联姻关系的个体而组成的。
亲戚之间亲与不亲,除了血缘关系以外,还有是与互动的频率有关。你再直系亲戚,不相互走动,慢慢的也会疏远;不是直系的亲戚,只要经常来往,也显得非常亲热。
至于隔代亲,不可否认,人是互相利用的,亲戚也是如此。亲兄弟姐妹也有因为财产、经济、赡养老人等问题而成为互不往来,甚至兵戎相见的仇人。也有因为利益因果而维持很好关系的。
人的本性暴露了它本质的贪婪与自私,也因而此决定了他们之间的关系亲近与疏离。
4说说我的看法,原因不外乎有二:
其一,亲属(直系、有血缘关系),这在乎家教、价值观、共生时间长短来决定的。坦白说,我就和哥哥姐姐关系就不太好(我是家里最小的孩子),主要的矛盾集中在父母赡养(并不是大家理解的那种不赡养父母)的问题上,因为我最小,也是现在唯一的男丁(哥哥多年前因病过世),由于大学毕业后外出工作,经过十多年,在离家千里之外的地方安家了,截止目前父母的赡养费用基本都是我一个人承担(姐姐们的家庭情况比我好),姐姐们负责轮流看护,我非常清楚她们确实比我更孝顺、更贴父母的心!随着父母年龄越来越大,几乎每年总会有那么一次两次,讨论父母赡养的实际问题,我也尝试过好多次,把父母接到身边,放在家里请人看护或养老院,到由于土生土长的问题,父母充其量来一次呆一个月,然后迫不及待的要回去。而每次讨论父母赡养的问题,都是姐姐们共同的讨伐~这个弟弟只出钱、不出力!思考过很多次离婚(太太当地人)回家照顾父母,可看到年幼的儿子,真的不忍心[流泪][流泪][流泪]!!!感受有二,1-每年几万元的费用带来的压力和对父母的愧疚;2-每年1-2次姐姐们的讨伐,真的很让人厌恶!
其二,1-从孔子时代,传承下来的礼、仪、廉、耻、孝等道家思想,在经历了30年经济高速发展的冲击下,逐步的被经济所带来快感替代,人们逐步的在忽略亲人之间的往来,因为这种往来是需要成本的,而成本越来越高。举例说明,如果去走亲戚,你需要一辆车(视乎经济能力,但一定是车),否则亲属之间的比对,会比陌生人带来的蔑视(或许是自己认为的,也或许这种蔑视真实存在),会让你无地自容。而这种成本,在物资匮乏的年代,可以直接忽略!其他例如结婚、拜年、聚会、访友,都不同程度的存在这种成本。2-由于经济为先,思想建设宣传,在经济的打压之下,亲属间对比后的评论,更是让人无法接受,甚至是伤害或许是终身的阴影,陌生人或许离开就可以,而亲属从心理上来说,原本就是的,无法逃避开来。
综上所述,亲属、亲戚间越来越疏远,既可能是由于物资丰富导致的,也可能属于精神层面的东西减少导致的。
5确实是这样,我记得我老爸在世时,对他唯一的弟弟关心就象对自己儿女一样,叔叔大学毕业后分配到陕西工作,很多年前那边好象米比较紧张,以面食为主,我爸一年总要设法寄几次米过去,其实那时米是定量的,我们家孩子也多,但每年寄米成了惯例,而叔叔、婶婶每年春节都会来我们家过年,过完年老爸、老妈都会送叔叔一家去火车站,火车开动时老爸眼里总会闪着泪花,而叔叔也一样,招着手久久不愿离去,这一幕至今还印在我脑海里。
后来叔叔由于工作忙,我老爸又把叔叔儿子带到我们江苏老家上了三年高中后送回陕西考大学,按理堂弟和我们兄妹在一起生活了三年且以前每年都回我们家过春节,感情还是很深的,但回陕西后基本跟我们就不太联系,我们兄妹还时常牵挂他,但他好象无所谓,后来我们兄妹聚会时也说可能就是象老话说的那样,一代亲、二代表、三代就拉倒。
其实,想想也不奇怪,这可能和生长的环境有关,老一辈的人生活都比较苦,兄弟姐妹一路过来不容易,相互扶持,所以把亲情看得很重,而随着社会的进步,生活水平的提高,尤其是大多家庭都一个孩子,凡事父母都以他们为中心,他们既不需要别人帮助,更想不到帮助别人,根本没有亲情概念,长此以往也就越离越远。
至于我们的下代就更加不用说了,由于父母基本不来往,他们谁是谁可能都搞不清,加上现在孩子都分散在各地工作,估计站在对面都不认识??
6亲戚的确是越来越淡化了。
农村俗语:一辈亲,二辈表,三辈四辈认不倒。可以说是''人情似纸张张薄,世事如棋局局新'',不是我泼冷水,这个事道本来如此,你纵观身边的三亲六戚、三姊四妹,哪一个不是这样的。
亲戚,仅仅是维系感情联络的一根纽带,相互传递彼此曾经的亲情。无事风平浪静,彼此尊重,有事为利益大打出手,六亲不认,老死不相往来。
谁最亲?只有自己的亲身父母最亲,你在跌倒摔痛时为什么''喊妈叫娘'',是因为你这一生一世,只有父母会无穷无尽给你无偿的爱和付出。
哪怕一脉同胞的亲兄弟亲姐妹也好,虽然骨肉相连,十指连筋,血浓于水。但是,在大是大非的利益面前,那块遮羞布不堪一击,什么亲情?统统见鬼去吧,老子让过谁?怕过谁?于是乎,撕破了脸皮,赤裸裸的大打出手,利益占了上峰,亲情只能趴下!
提主说的情况,在缺衣少吃的六七十年代,亲戚相处是相当淳朴浓厚的。有''人越走越亲,水越搅越浓''的亲情味,一辈是内亲,二辈是至亲,三辈四辈是老表,如此延续,代代相传相认相走不呕气,酸汤下酒一饱二醉,唱歌划拳打码称兄道弟,浓念得很。现如今,物质丰富,生活条件好了,亲戚之间反而相处的时间少了,有什么事都是电活联系,面对面的接触少之又少。这样一来,由于缺乏正面沟通,大家都各忙各的,亲情也就慢慢的淡化了。
出现这种二、三辈亲戚淡化的情况,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本身第一代的亲戚为了自身利益就闹了矛盾,彼此之间产生了隔阂,后辈们照猫画葫芦,哪怕就是舅爷姑爹这类最亲最亲的亲戚,也会断了往来,后辈也不会相认相走的。
亲戚,说亲就亲,说不亲就不亲,看我们如何经营!
7钱天然的把人分成不同阶级。小时候感觉一大家子人在一起其乐融融,现在想想,呵呵。
我奶奶有三个儿子一个女儿,大儿子当兵后分配在县城是城里人。八十年代那会儿大家都过得差不多,除了在城里的大儿子,其他几家都是一个村里的,都种地。我爸最小,最老实,那几家的活儿干不了都让我爸帮忙,我爸从来不推辞。
那时候小,过年的时候包括奶奶都在姑姑家吃饭,感觉特热闹,也没觉得有什么。
慢慢的社会变了,大家都开始赚钱,那几家都慢慢有钱了,我家还是一样。我爸感觉给他们几家帮忙的时间就多了,慢慢长大的我也感觉出他们对我爸他们这个最小的兄弟没那么看得起。一有活儿就叫他干。他们的活儿干完了,我爸回来干自家的活儿,水也没来帮忙的。我奶奶的二儿子和我姑父说是合伙做生意,后来分账不均,立马掰了,唉,看起来其乐融融的亲戚关系,在钱面前崩的比什么都快[捂脸]。然后是他们两家撕逼,拉我爸站队,我爸老实,给这家干活吧那家说对我爸好,我爸给他们家干活是没良心。给那家干吧,这家就说我爸没良心。我爸白生了不少闲气。活儿干了,出力不讨好。
后来我父母离异,我家过得更不好了,我奶奶的二儿子特会算账,我爸这活儿是没少干,基本上都是白干。
如今,奶奶去世了,二儿子第二年也去世了。爸爸这一辈人也渐渐老去,农村也不用种地了。他们几家都搬家离开农村了,后辈们根本没来往。我今年就可以把欠我姑姑儿子的钱还清,欠人钱真是难受,每年过年都不好意思看见他。这些二代们根本没往来。二儿子的儿子,就是堂哥吧,前几天还说我不来往,说他爸活着的时候他们对我们不错,我心里真是呵呵了,我爸给你们家干的活儿还少吗?谁欠谁的?他们家的思维一贯这样。我每年过年去看你爹妈,你们这些后辈什么时候来我家看看你们这个亲叔叔了?我不理你们难道你看不出来我根本就不想搭理你们么?
前天晚上仔细想想,我爸这样一辈子给他的亲兄弟姐妹们帮忙,虽然他们也帮过我们,可是这根本就不是一种独立平等的兄弟姐妹的关系。人生在世,还是自己最重要。
随着上一辈人的凋零,说实话,我真的不想再和这些所谓的亲戚有任何瓜葛。
8关于亲戚这个话题是关乎千家万户,都有一肚子心里话,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听听都是理是回避不了的一个社会共同关心和参与讨论的中心命题。
这是个几千年的命题不外乎穷与富,名与利,亲与疏,远与近,亲戚也是随着社会的进步在慢慢变味,慢慢走向功利,慢慢走向现实。
亲戚关系的深浅同文化习惯,工作背景,经济收入,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有其自身独特的因素以利相交,以情相交,以事相交,以谊相交,不管何种相交都避不开一个钱,穷有穷的路,富有富的道决不会背道而驰。
情靠走动,水靠流动,当今社会快节奏生活也使亲戚关系慢慢变淡,互联网数字化高度发达亲戚间也会变淡,独生子女的一代也会使亲戚关系变淡,都放在教育下一代的身上,这些都是社会的变迁所造成,传统也要适合社会的现状,观念也要跟上社会的发展,形式也要适合时代,总之亲戚不可忘,亲戚不可少,纽带不可断。
9以前交通、信息不发达,有一点事情通知亲戚都需要走好远的路。那个时候,大家都没有在改革开放的浪潮里游伐。基本上都在家里,大家的生活节奏也很单调。所以都更注重亲戚的交流。现在不同了。大家都在为自己的生活去拼搏,生活节奏也很紧迫。已经没有精力去孕育亲戚关系的了。
10我结婚后和我舅舅姑姑姨妈们都没有来往了,更不用说那些表姐弟们了!也不知道是亲情单薄了还是怎么了!我老公这边,他大姑和姑父都去世了,和三个表哥也没有来往了!我的侄女外甥们跟我也不亲!主要是大家都离得远,一年也不知道能不能见上那么一次,所以大家彼此都没有太多的感情!现在社会发展的太快,大家都各奔东西,一年或两年能见上那么一面,因此,亲情就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