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弹感还是踩屎感,哪个才是跑步的最佳脚感?:(1)要想跑速度就要“弹”,把着地的冲击力转换为前进的动力,像跷跷板,像投石器,这边压下去,那边把你弹出去。
(1)要想跑速度就要“弹”,把着地的冲击力转换为前进的动力,像跷跷板,像投石器,这边压下去,那边把你弹出去。
(2)要想脚底板舒服不累,就要“软”,软的踩屎感。特别是在长途跋涉中,脚底是很累的。
(3)我穿的最多的跑鞋是NIKE PEGASUS 飞马系列。但是在马拉松的后半程,P35会觉得脚底有明显的疲劳感。
但是我穿NIKE LUNAR EPIC跑全马,脚底就一点都不累,即便是一个全马跑完之后脚底也不累。我穿EPIC马拉松跑过3小时26分。
(4)去年出了飞马加强版TURBO之后,感觉有了新宠,比普通飞马要更弹。但是半程之后P35 turbo依然觉得脚底板累。
(5)后来入手了ZoomFly,这个脚感好,是弹和软的结合体,
跑起来速度杠杠的,而且长途奔跑脚底不累。
性价比也高。曾经在上海NIKE的大宁折扣店看到过399的女式Zoomfly。虽然不是上面照片上的新款,但是白菜价啊。
我用Zoomfly跑了半程马拉松1:30:40,跑了全程马拉松3:18:04
2谢邀。
最佳的脚感是Q弹感还是踩屎感?永远记住:适合自己的才是最佳的!可以听取别人的建议,去多试几双,但最后一定要选择最合脚的那双,否则几公里跑下来,不但脚难受,踝、膝、腰这些关节都有可能受伤!跑步的时候可以穿一般的衣服,但一定要有一双合适的鞋(是合适的鞋,不是漂亮的鞋)!
我们可以从这几个方面去选择适合自己鞋:
一是包裹感。系好鞋带后,鞋跟脚能柔和的贴合在一起,裹而不紧。在跑步的时候鞋能紧紧的跟着脚,不会有松动的感觉,也不会有勒着的感觉。这样可以保证脚部的足够活动度,保持整个脚的血液循环通畅。在包裹的同时,还要有良好的透气功能,及时的把脚部的热量散发出去。
二是脚底感觉,就是所谓的Q弹感或踩屎感。通畅Q弹感鞋底较为硬朗,反弹效果好,力量损失少;踩屎感则鞋底比较软,缓冲好,同时力量的损失会大些。在田径场、泥地这样的软和的地面跑步的时候,地面本身就有足够的缓冲,此时穿Q弹感的鞋跑,可以提高用力效果,增加速度,而穿踩屎感的鞋去跑,则会感觉脚发沉,跑不起来,或跑起来很累。而在柏油路、水泥路等硬路面上跑的时候,则要穿踩屎感的鞋来增加缓冲,减轻地面对关节的冲击。另外就是跑者的身体状态和技术特点了,如果本身体重不大,跑步技术好,那么用Q弹感的鞋可以更好的发挥脚的力量;而体重大、跑步时缓冲做不好的,就选择踩屎感强的鞋,增加缓冲。
三是跑步的速度。长距离需要足够的减振效果,降低长时间跑步对关节的冲击,此时踩屎感的鞋会更好一些。而短距离快速跑,则需要良好反弹力,提高跑步的效率,此时Q弹感的鞋就是比较好的选择了。
我们可以看一些职业的比赛,跑道上的短跑项目,运动员穿的鞋鞋底都比较的薄,尤其是前脚掌的位置,就是为了让运动员的蹬地力量能尽可能的转换成向前的速度。而长跑运动员的鞋底相对要厚一些,缓冲效果也会好一些,在长时间的跑步中能给脚提供足够的保护。
所以,选择什么鞋,要看自己的脚合适不合适。
3跑鞋可以说是跑步最重要的装备,没有之一。一双适合自己的好跑鞋不仅能提高跑步成绩,还能降低身体和脚掌的疲劳程度,降低受伤的风险。
选择跑鞋,首先要看自己的脚型,普通足型选择缓震跑鞋,如果经常跑长跑,最好选择有支撑系统的跑鞋,对降低足弓疲劳程度,降低足弓受伤风险会很有帮助。如果是高低弓足,选择支撑型跑鞋,内外旋足选择稳定型跑鞋。因为高低弓足通常伴有内外选择,所以支撑和稳定型跑鞋通常作为一个系列,并不做严格区分。特殊足型可以多看看亚瑟士和圣康尼的跑鞋。
应该说不管是缓震跑鞋,还是支撑稳定型跑鞋,都有Q弹感和踩屎感,只是不同品牌,不同系列的跑鞋在Q弹和踩屎感上有所侧重。对不同跑者来说也要根据个人配速、体重、脚掌着地方式等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跑鞋。
Q弹和踩屎感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我认为并不矛盾。以我穿过的几双跑鞋来说,我认为没有哪个更好,只有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踩屎感是大家对跑鞋缓震性能的一种非常直观的感受,主要发生在跑步时脚踩到地面的过程中的感受。各品牌和系列的跑步鞋中,阿迪达斯的boost跑鞋是公认的踩屎感非常好的跑鞋。boost这种材料以及被其它各品牌使用,不再是阿迪独家使用。踩屎感好的跑鞋,在脚掌接触到地面时会有很好的舒适感,但是踩屎感太好的跑鞋,鞋底的反弹性能要稍微差一点点。
Q弹感是跑步时脚掌在踩到地面后,离开地面时跑鞋中底由于受到挤压后产生形变,这种形变会产生反弹,这种反弹带给跑者的感受。Q弹的跑鞋在脚掌接触地面时的感受要比踩屎感好的跑鞋稍差一点点,但给跑者带来的反弹要好于踩屎感好的跑鞋。
Q弹和踩屎感这两种感受对跑鞋来说并不矛盾,只是不同的跑鞋有所侧重,不同的跑者在跑步时对这两种脚感也要有所侧重。
如果跑者跑步时配速比较低,体重比较大,建议选择踩屎感好的跑鞋为主,可以考虑阿迪达斯的boost跑鞋。配速低,体重加大,跑步时一般用后脚跟着地,少部分人用全脚掌着地,前后鞋底高度差在10-12或8-10毫米即可。一般不适合前脚掌着地。
如果配速较快,体重在正常范围内,建议选择Q弹感好一点的跑鞋。比如耐克的zoom,具体说就算Pegasus,zoom fly 3,高手可以考虑next%,或者是下一代的alphafly。由于配速较快,通常用前脚掌或全脚掌着地,前脚掌着地的跑鞋鞋底高度差在0-6毫米,前脚掌鞋底高度差在8-10毫米。如果用前脚掌跑步,能充分利用跟腱弹性,再加上跑鞋本身的Q弹,对跑者来说助益更大。
目前市场上比较公认的两种缓震材料是TPU和PEBAX,前者比较侧重踩屎感,后者比较侧重Q弹感。
PEBAX材料相对TPU来说略轻。
PEBAX和TPU两种材料对比,PEBAX在不同温度下性能相对来说比较稳定,TPU性能变化较大。TPU的耐久性更好,PEBAX材料寿命较短,而且容易出现褶皱,影响美观。
两种材料对比都有各自优势和劣势。使用PEBAX材料的跑鞋价格较高,使用TPU材料的跑鞋价格相对要低一点。
两种材料都有很多品牌使用。比如使用TPU的除了阿迪达斯,还有圣康尼等。
总之,如果只是慢跑,踩屎感是最佳选择,如果想追求更好的跑步成绩,Q弹是最佳选择。但也并不绝对,比如踩屎感很好的boost跑鞋也有专门针对竞速设计的adizero系列跑鞋,性能也不错,也曾经创造过马拉松记录。只是后来被更侧重Q弹感的跑鞋所取代。
4态极和361高达这两双我都有,站在一个普通跑者的角度说一下自己的理解,首先有必要明确一下“踩屎感”和“Q弹感”这两个概念。
我理解的“踩屎感”是上脚舒软,回弹反馈相对弱一些,运动过程中鞋底会出现大面积的形变,从而达到缓震的效果,类似的中底科技比如Boost,匹克态极。
不过这几年“踩屎感”这个词真的被用烂了,大众对于这三个字的理解无非就是穿着舒服,上脚软塌而已,对于运动提升和中底耐久度等更专业的属性并没有较为明确的认识,这种需求其实很容易达到,对EVA稍加调教即可,但凡长了点心的厂商也不太可能让金主爸爸们在2019年震膝盖,但要是上升到跑步,也就是另外一件事了。
说到这就不得不提一下我不久前入手的李宁V8,初穿脚感惊艳,踩屎感MAX,还自带增高效果,成为了我近两个月内日常唱、跳、RAP的常青款。
有天下班懒得回家换装备直奔健身房,穿它在跑步机上蹬了个6km,跑的时候能明显感觉到重心不稳,防侧翻不及格,跑完了也就没太注意,回到家不夸张的说足弓疼了足足有三天,随后耐久度也出现了问题,鞋底越踩越瘪,初上脚的踩屎感也逐渐消失。
V8就是一些人眼中典型的“踩屎感”的跑鞋,很多人会穿着类似的鞋进行跑步运动,但它们却连跑鞋的入门级都没有达到,是远远不足以应付跑步特别是长跑运动的,“舒服=能运动”是最严重也是最常见的误区。
再说说Q弹感,我理解的Q弹则是一些偏硬质中底材料的在运动过程中的表现,运动中鞋底会出现少量的形变,同时聚集的能量让双脚得到源源不断的动力反馈,从而提升运动表现,类似的中底科技比如阿迪Bounce,李宁云,还有361 QU!KFOAM,也就是最近大火的Q弹。
对于厂商而言,把鞋子调教到软很容易,但要调到弹真就要拼技术了。17、18岁小年轻那会儿看到个高物就像跳,穿什么鞋也都无所谓。过了25岁明显感觉到运动能力和体力的退化,至此开始研究鞋子的各种中底科技和运动表现,也就对跑鞋开始挑了起来,从对Boost的执著再到后来对硬质缓震材料的偏爱,穿了一圈我发现Bounce中底的跑鞋更适合我,虽然没有Boost很强的踩屎感,但是反馈及时,脚踩AlphaBounce一趟5km跑下来明显要轻松不少,就是第二天膝盖会有微微的疼痛感。
为了保护膝盖再多浪两年,我又回归了踩屎中底的怀抱,也尝试了全网爆款的态极1Plus。PS:1代丑到实在下不去手,最后入了这双1.0plus,初上脚真的有被态极的踩屎感惊到了,仿佛置双脚于席梦思,但态极科技目前只用在了态极1和态极1.0plus这么两款产品上,鞋底过于软塌,支撑性也完全不过关,我都能想象到5km跑下来的酸爽,总体1.0plus只能说是一双用来压马路很棒的休闲鞋,要论跑步别不服,还真就是个弟中弟。
跑鞋关注多了就很难忽略361度的名字,这个被称之为国货跑鞋之光的运动品牌,在知乎和虎扑对它的故事略有耳闻。国内的361是什么档次大家都懂得,但在海外它的跑鞋产品却享负盛名。
自2014年361°国际线成立至今,多款361°国际线跑鞋获得国际大奖。 《跑者世界》(RUNNER'S WORLD)是世界跑步领域绝对的权威,1960年创刊于美国,经过50多年的发展至今已拥有18个国际版本,可以说是如教科书一样严谨的跑步杂志,以其强大的公信力被称为跑步界的奥斯卡,但凡被《跑者世界》点赞的跑鞋均代表着极强的实力,也被业内人士广泛认可。
361在美国拥有超过800个销售网点,在巴西更夸张销售网点已经破千。在北美、南美以及欧洲均有一票死忠跑粉,当一个在海外旅行的华人看着高大上专柜里上百美金的361跑鞋,不知会作何感想。“海外钻研做产品,国内低价收韭菜”,这个玩法我是第一次见,也让我对361的海外产品线充满了好奇。近两年361度的国际线将目光转回国内,我的目光也转移到了它最新的爆款产品Q弹高达跑鞋上,运用在这双鞋上的QU!KFOAM是从亚瑟士中底科技的FlyteFoam而来,经过了一番调教另起门户。我应该是为数不多尝试过QU!KFOAM篮球鞋鞋产品的人,就是那双酷似科8的Mazer球鞋鞋垫用的就是QU!KFOAM材质,这双球鞋给我最深刻的印象就是抓地力很稳、启动很快,但脚感却硬如钢铁,鞋面刚性不足也就造成了防侧翻的不及格,几场球下来我就把它发配到了闲鱼。虽说球鞋和跑鞋的反馈差的有点多,但我一直觉得QU!KFOAM只是个噱头,这种自创个英文单词就吹成黑科技的事儿在鞋圈里很常见。今年618在虎扑装备区被高达的联名款刷了屏,300左右的价格全掌Q弹还是回忆童年的IP联名款,貌似不入就亏了的样子,大爱白色款,无奈手速慢没抢到,最终入了双黑色,收到了货跑了几个5km,没想到我会真香到沦为Q弹跑鞋的自来水。
- 包装
讲真我对于高达没什么情怀加成,但还是被鞋盒满满的细节惊到了,打开鞋盒里面有一层塑料纸,同时附带一张高达的贴纸和Q弹材质的小球,简直就是白内障可见的用心。
- 球鞋设计
相比于大多数国产品牌捉襟见肘的设计表现,361的产品还是有着一定的设计风格的,这双跑鞋的鞋面中部带有《机动战士高达》立体 Logo,后跟印有地球联邦军 Logo 和 WHITE base 字样,各种细节都充分凸显了高达元素,要是换个Nike标的话,价格不敢想。
- 支撑和保护
鞋头则是均匀分布透气孔,保证跑步过程中脚感的舒爽,鞋面采用编织材质,侧面以立体织法形成独特纹理并强化包裹,上脚就有很强的包裹感受,鞋帮填充适中,一体性出色,但鞋底的刚性不足是一个瑕疵。
- Q弹科技中底
鞋垫与中底使用361°独家研发的QU!KFOAM,比一般EVA更轻,弹性更好,更吸震,更舒适。将QU!KFOAM中底表面包覆一层特殊并具有延展性的薄膜,可以将空气锁于QU!KFOAM中,不会因外部的温度与压力产生不稳定,进而提供更好的的更持久的缓震与加速功能。
后跟厚度长达5cm+的QU!KFOAM中底,跑步过程中性能爆炸,B站已有UP主评测,Q弹科技的小球具体有多弹,截了个GIF你们感受下。
目前穿着高达跑鞋十余天,Q弹的脚感已上瘾,相比较其它缓震材质,Q弹的反馈要来的更直接,对于运动表现的提升也非常明显,隔天一次的5km膝盖没有出现任何的不适感,这真的是让我粉上361的一款诚意之作。
从初中的那双不知名的别克旅游鞋,到被“多一度热爱”反复洗脑的央视广告,再到今天搭载了QU!KFOAM的专业高达跑鞋,361一次又一次的刷新了我对于它以往的认知,也让我看到了一颗专注于产品的赤诚之心。 如果你的鞋柜里缺一双跑鞋,可以考虑支持下这双国货之光。
因为它真的很优秀。
5不得不说,发明这两个词的人展示出了超强的想象力
但是,到底是Q弹感还是踩屎感更佳,这还要真要分情况来说
亲身实践,在路面比较硬的情况下(比如石子路、水泥路)Q弹感为佳,因为可以增加足部弹性,同时缓冲也不错。在路面比较软(塑胶跑道、柏油马路)的情况下踩屎感为佳,增加足部的舒适感,让足部感受到帝王般的享受。
6Q弹感(缓震回弹)更适合跑步,特别是中长距离跑,能够让跑者感受到跑步黑科技,不断的吸收地面的冲击力且反馈能量给跑者。
踩狗屎的跑鞋,中底太软,不适合长距离跑步且容易严重发热。
如果只是进行日常跑步(5~10公里),每公里配速5~8分钟,踩狗屎感和Q弹感的跑鞋都适合。进行日常跑步,跑量不会大,跑速不会快,也就是跑者不需要跑鞋反馈能量,所以踩狗屎感的跑鞋也适合日常跑步。
跑步时间短,跑速慢,对膝关节的伤害非常小。踩狗屎的跑鞋无法快速吸收对地面的冲击力,但也能够满足跑者的日常跑步需求。
众所周知,中长距离跑步和马拉松比赛,都需要跑者足够的耐力和速度,进行到后半程,跑者往往会很疲惫,所以一双Q弹感的跑鞋,能够让跑者更轻松地跑,快速吸收对地面的冲击力并化为能量。
如果穿着踩狗屎感的跑鞋进行中长距离跑步或者马拉松比赛,那么后半程会非常痛苦。跑鞋中底太软,无法及时回馈能量和减弱地面对膝关节的冲击,导致跑者跑不动的现象。
7Q弹感我觉得是相对于踩屎感来说的,Q弹感的前提是具备踩屎感,踩屎感最好的例子就是亚瑟士的K系列,如今出到了26代,可见其成功,但是k系列的弊端是鞋的自重较大,适合的人群是初跑者或者是体重偏大的跑者,对于这部分群体来说,很好的缓震至关重要,可以起到保护膝盖的作用,但是通过我穿k系列跑鞋,我觉得这系列的跑鞋不够Q弹,它的gel胶吸收掉了很多的动能,每一步踩下去的时候确实可以感动到比较舒服,但是反弹效果不够明显,尤其是10公里以后,对于我来说,感觉不是很好。这就是踩屎感带来的弊端,但是Q弹感就不太一样了,这种感觉有点像弹簧一样,不光可以感受到缓冲,还能有反作用力,这点上我更推荐的是索康尼的ride系列和布鲁克斯的甘油系列,同样是跑步爱好者的选择,但是要比亚瑟士的受众人群少一些,我国跑马爱好者的首选品牌还是亚瑟士,因为亚瑟士的颜值确实要高于其他两款。在我看来,我认为一双好的跑鞋首先要选择是否足够Q弹,只有Q弹可以满足的同时才是踩屎感,这样,可以让你在全程马拉松的后程中给你提供更加充足的动力。以上是我的个人观点,希望可以帮助到你。
8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穿跑步鞋是为了日常跑步或者走路舒服,如果不是经常跑步的话,踩屎感是比较适合的,走路柔软,脚跟不会觉得太重。
如果是为了跑步的话,那踩屎感就不合适了,因为弹性相对差点,会让你增大发力点,耗费更多体力!Q弹感就更适合跑步啦,每一步会给你弹簧式的感觉!
9我觉得Q弹感比较重要,因为落脚可以缓震,再借助弹力,可以用更少的力去迈开下一步。
10Q弹,更安全而且能够良好的保护你的脚踝,腰椎,颈椎,不容易磨损受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