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意境?:诗言志,歌咏言!诗,是诗人激情澎湃时喷涌而出的心志篇章,一首能千古流传的诗更是如此!千山鸟飞绝,万
诗言志,歌咏言!
诗,是诗人激情澎湃时喷涌而出的心志篇章,一首能千古流传的诗更是如此!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这首《江雪》诗,是柳宗元参与王叔文集团的革新失败后,被贬为永州期间写的。有人说,这首诗简直是一幅雪景图。这可绝不是单纯地写景,而是借景抒志,短短的二十个字,满含作者孤独悲愤、坚韌不屈之情。
飞在山野的鸟看不到了,走在路上的行人没有了,这是多么寒冷的严冬呀!这不正是改革失败后残酷的政治气候吗?革新派人士被杀、被贬、被流放,连他们的亲朋好友都在极力撇清关係、划清界限、远离而去。用"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来隐喻自身的遭际,再也恰当不过。作为诗人,柳宗元也只能用这种方式,排遣心中的苦闷与愤慨。
环境是那么冷酷无情,而这里只剩下一条小舟和一个老翁了。是小舟不是战船,是手无寸铁的老者、不是披坚执锐的斗士。面对纷飞的漫天大雪,退却吗?不,不屈的心告诉他,哪怕只剩独自一人,也要坚强地面对、不懈地抗爭。诗的后两句,"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表达的正是诗人这种不屈不挠的豪迈气概。
如果说,这首诗是一幅雪景图;哪么这诗的后两句,给这幅壮阔雄浑的江雪画图,增添了生气与活力。
柳宗元,山西人,唐宋八大家之一,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与韩愈并称"韩柳",他的诗与散文有极高造诣,在国学中不可或缺。
2
###《江雪》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这是一首押仄韵的五言绝句,是柳宗元的代表作之一。作于他谪居永州期间。
柳宗元被贬到永州之后,精神上受到很大刺激和压抑,于是,他就借描写山水景物,借歌咏隐居在山水之间的渔翁,来寄托自己清高而孤傲的情感,抒发自己在政治上失意的郁闷苦恼。
这首《江雪》正是这样,诗人只用了二十个字,就把人们带到一个幽静寒冷的境地。呈现在读者眼前的是这样一幅图画:
在下着大雪的江面上,一叶小舟,一个老渔翁,独自在寒冷的江心垂钓。天地之间是如此纯洁而寂静,一层不染,万籁无声;渔翁的生活是如此清高,渔翁的性格是如此孤傲。
在这首诗里,笼罩一切、包罗一切的东西是雪,山上是雪,路上也是雪,而且“千山”、“万径”都是雪,才使得“鸟飞绝”、“人踪灭”。就连船蓬上,渔翁的蓑笠上,当然也都是雪。
可是作者并没有把这些景物同“雪”明显地联系在一起,相反,在这个画面里,只有江,只有江心。江当然不会存雪,不会被雪盖住,而且即使雪下到江里,也立刻会变成水。
然而作者却偏偏用了“寒江雪”三个字,把“江”和“雪”这两个关系最远的形象联系到一起,这就给人以一种比较空蒙、比较遥远、比较缩小的感觉,这就形成了远距离的镜头。
这就使得诗中描写的对象更集中、更灵巧、更突出。因为连江里都仿佛下满了雪,这就把雪下得又大又密、又浓又厚的情形完全写出来了,把水天不分、苍茫一片的气氛也完全烘托出来了。
至于再用一个“寒”字,固然是为了点明气侯,但诗人的主观意图是在想不动声色地写出渔翁的精神世界。
试想,在这样一个寒冷寂静的环境里,那个老渔翁竟然不怕天冷,不怕雪大,忘掉了一切,专心钓鱼,形体虽然孤独,性格却显得清高孤傲,甚至凛然不可侵犯似的。
这个被幻化了的、美化了漁翁形象,实际上正是柳宗元本人的思想感情的寄托和写照。
由此可见,这“寒江雪”三个字正是“画龙点睛”之笔,它把全诗有机地联系起来,不但形成了一幅凝炼概括的图景,也塑造了渔翁完整突出的形象。
柳宗元的《江雪》可谓将中国诗歌“含不尽之意在言外“的意境发挥到了极致。
3
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这首诗是作者贬官永州時所写,诗中描绘了一个不畏严寒,孤寂地顶着谩天大雪在寒江上垂钓的渔翁。显示出诗人清峻高洁的品格风貌,寄托了他贬谪荒僻山野的幽怨孤愤,诚如清人沈德潜所评"柳州诗长于衰怨,得骚之余意"(《唐诗别裁》)。这首诗淡淡几笔就钩出一幅绝妙的图画,使读者如身历其境,为其艺术魅力所感染,可供描绘自然景色借鉴。
4老渔翁钓的是什么?
柳宗元以老渔翁自称,他钓的不是鱼,钓的是满江雪,钓的是千万孤独。正值壮年的柳宗元,内心深处满腔热血,为国为民想要大干一场,施展自己的全身抱负。
奈何天不如愿,柳宗元参与的永贞革新运动,反动势力太过强大,改革最终失败了。而柳宗元也被贬为永州司马。十年间的流放,被管制,软禁,太多的热血也被磨平。
孤独是一个人的清欢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柳宗元《江雪》
人生的价值和梦想无处追寻,寄情与山水之间,也许能够稍稍排遣掉一丝孤独和无助,但是又有谁能够走进诗人的内心深处,去抚慰他那一颗千万孤独的心灵。
千山万山落满了纷纷扬扬的雪花,整个白茫茫大地真干净。千万条小径被雪埋没,没有一丝人的踪迹。整个世界都是安静,你听?雪落下的声音如此的安静。
一叶孤舟,一个老渔翁,不畏严寒,孤独的钓这满江雪。
诗人没有直面去写孤独,而是通过周遭环境的衬托,把内心深处的孤独感无限的放大。众人皆醉我独醒,清高孤傲,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坚守改革创新的人生价值。
江雪仿佛一幅传统的中国画“千山”“万径”展现天地之广阔。
在这“千山”之间是“鸟飞绝”,“万径”之下是“人踪灭”。
“孤舟”“独钓”衬托老渔翁渺小和孤单。
整个天地之间白茫茫一片,像一幅画布。
老渔翁的一袭蓑衣就是这画布的点睛之笔。
虚无之间给人留下真实感。让人回味无穷。
5极端天气飘雪冷的各山林鸟儿都找藏身之处躲起来了,大小路上一个行人都不见了。唯有钓翁一人戴笠披蓑垂钓无寒冷的江边,写时写景写实,反应了贫穷的钓翁为生计冒风雪垂钓的实景。
6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的这首诗是藏头隐尾诗。藏头诗大家都知道,这首诗是“千万孤独”,隐尾诗很少见,这首诗是“雪翁灭绝”。
千万孤独是说即使有成千上万的人,但是没有知音,没有知己,自己更感到孤独。柳宗元因为参加永贞改新,被贬到永州。
清代赵翼《题遗山诗》说:
“身阅兴亡浩劫空,两朝文献一衰翁。
无官未害餐周粟,有史深愁失楚弓。
行殿幽兰悲夜火,故都乔木泣秋风。
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
诗人自己的注解说“以社稷丘墟之感,发为慷慨悲歌,有不求工而自工者。此固地为之也,时为之也。”意思是在江山社稷危难的时候会造就伟大的诗人,因为他们的作品在慷慨悲歌中反映了历史的变迁,是大时代的缩影,流传并影响后世。
历史上每一次社会变革,都会涌现出一大批杰出的文学家、诗人、画家等,这说明社会制度的更替是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柳宗元就是在永贞改新失败后出现的著名诗人之一(还有刘禹锡)。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流放十年,实际上过着被管制、软禁的“拘囚”生活。险恶的环境压迫,并没有把他压垮。在政治上不利,他就把人生的价值和理想志趣,通过诗歌来加以展现。诗人用“千山”、“万径”这两个词,目的是为了给下面两句的“孤舟”和“独钓”的画面作陪衬。没有“千”、“万”两字,下面的“孤”、“独”两字也就没意思了。有千万,就有孤独,孤独者都是在热闹之外的。
稼轩词曰“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灯火阑珊处”辛弃疾笔下的美人不也像柳宗元笔下的渔翁一样孤独吗?辛弃疾运用了反衬的表现手法,表达出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追求。一个个雾鬓云鬟,戴满了元宵特有的盛装的游女们,行走过程中不停地说笑,在她们走后,只有衣香还在暗中飘散。这些人,都不是词人意中之人,在百千群中只寻找一个人,在那一角残灯旁边,最终看见了她。她到底是辛弃疾的心上人还是词人的自我形象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那个人的甘受孤独寂寞的高贵人格。
稼轩词与宗元诗有异曲同工之妙。也是千万人之中的孤独。为什么这样孤独呢?隐尾告诉我们了,因为“雪翁灭绝”。柳宗元就是那个“独钓寒江雪”的“蓑笠翁”。柳宗元在台上时,不少小人跑到他家门口排队送礼,想谋个一官半职。都被柳宗元拒绝了,柳宗元被贬下台了,他们兴高采烈地弹冠相庆,继而对柳宗元千方百计地诬陷打击。要把柳宗元置之死地而后快。
到永州未及半载,柳宗元的老母卢氏便离开了人世。就这样政敌们仍不肯放过他。造谣诽谤,人身攻击,把他丑化成“怪民”,而且好几年后,也还骂声不绝。由此可见保守派恨他的程度。贬谪生涯所经受的种种迫害和磨难,并未能动摇柳宗元的政治理想。他在信中明确表示:“虽万受摈弃,不更乎其内。”诗中所刻画的“雪翁”形象,正是诗人同恶劣环境对抗的内心世界的形象表现。诗中以辽阔空旷的背景映衬寒江独钓的孤舟,即使在“雪翁灭绝”的形势下,经受“千万孤独”的考验,表现出诗人甘受寂寞孤独也不改初心的情怀。
7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这首诗是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时所作。
天地间飞鸟绝迹,人踪湮没,没有半点生气和气息,原因在于大雪封山。虽未直接写雪,却用"鸟飞绝"与"人踪灭"暗藏着一"雪"字,读者仿佛能感觉到凛烈逼人的寒气扑面而来。
8答:这首诗是唐代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这是一首表现孤独意境的小诗,全诗仅二十个字。
前两句写了鸟儿,其实鸟无踪;写了人,其实无一人。前两句为后两句的“孤舟衰笠翁,独钓寒江雪”的“孤”和“独”意境表现出来,描绘了一副幽静寒冷的江雪美图。渲染了作者在革新失败遭受打击排挤的孤独复杂心情表现出来,把孤独的意境达到了极致。
9
看过前述答案,发现表述都不够准确。有说宏阔的,有说冷寂的,有顾左右而言他的,要么言不及义,要么言不尽意。在我看来,应是营造出浑茫、凄清、冷寂、瘦硬的意境。
诗题“江雪”,呈现背景特点,交待了地点和天气,清冷之气扑面而来;“江雪”也有象征意味,象征诗人高洁的品行,不同流合污的坚贞人格。
开头两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以鸟瞰的视角表现天地间浑茫一片,生命踪迹消失不见的情状,显得宏阔大气,又带有苍茫死寂之特征。
三、四两句“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用摇移平视的镜头对独钓笠翁加以特写,除传达出孤寂之意外,还表现出钓翁的特立独行和坚定执着。此一钓翁知其不可为而为之,显然是诗人人格的诗化表达,也是诗人人格的镜像。
从知人论世的角度分析,能更好地理解诗旨。诗人参加永贞革新,意在兴利除弊,富强国家,孰料顽固派势力太过强大,这场革新运动很快失败,诗人被贬永州,后又被贬柳州,但诗人忠君爱民的品格至死不渝。
由此可见,《江雪》表现的意境当为:浑茫、凄清、孤寂、瘦硬。
10“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是柳宗元《江雪》一诗中的前两句。天地间毫无生气和声息,表达出诗人处境孤寂、世态寒冷的意境。
说到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就不得不说与他同富贵共荣辱的“诗豪”刘禹锡。
两人同年进士及第,十年之后同朝为官,一起革新,一同贬谪,是打断骨头连着筋的好朋友。刘禹锡年长柳宗元一岁,两人各自家境殷实,自幼饱读诗书,都是少年成名,青年时期,两人在长安结交士林,声名鹊起。
793年,刘禹锡二十二岁,柳宗元二十一岁,两人同登进士第,之后又都考取博学宏词科。初入仕途的几年,两人凭着出众的才华,在长安名声大振,被并称为“刘柳”,是中唐时期的代表诗人。
803年,两人都被调回长安,任职御史台,同朝为官。两人志趣相投,经常谈天说地,吟诗赏文,遂结成私交甚好的朋友。
805年,唐德宗驾崩,做了二十五年皇太子的李诵继位,史称唐顺宗。在唐顺宗的支持下,王叔文、王伾集团执掌朝政,针对藩镇割据和宦官弄权的不利局势,采取了一些革新措施,颇得民心。
因政见相同,刘禹锡与柳宗元是革新派的支持者,柳宗元任礼部员外郎,刘禹锡任屯田员外郎,成为革新派的得力干将。
因唐顺宗中风后失去掌控能力,藩镇节度使和宦官集团联合起来反对革新派,实施宫廷政变,幽禁胁迫顺宗禅位给太子李纯,并改元“永贞”,革新宣告失败,历时一百四十六天。
王叔文贬官后被赐死,其麾下八名干将,全被贬谪到当时长江以南的边远地区担任州司马,史称“八司马事件”。其中,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刘禹锡被贬为朗州(湖南常德)司马。
两人被贬谪十年后,唐宪宗终于将二人召回京城。万万没想到,刘禹锡所作的《元和十年,自朗州承召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一诗,得罪了举朝权贵,朝廷起用他们的阻力太大,二人再度被贬谪,柳宗元贬柳州,刘禹锡贬连州,让世人唏嘘不已。
柳宗元性格内向拘谨,贬谪永州十年,身处政治险境的漩涡之中,文学创作就成为他抵御困苦的锐利武器,《黔之驴》《永州八记》《捕蛇者说》和《江雪》等佳作相继问世。柳宗元生命短暂,年仅四十七岁就客死柳州。在永州的十年,他身处逆境,没有沉沦堕落,而是作诗著文,化忧伤和悲愤为力量,砥砺前行,昭示他的正能量。
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天地之间,白芒一片,所有的飞鸟看不见,一点儿声息都没有;大大小小的路上,一个人影都没有,没有一点儿生气。就像万物完全消失了,寒气凛冽,扑面而来,让人绝望。
江上大雪纷飞,小小的一叶扁舟上,一位身披蓑衣头戴斗笠的渔翁,迎风斗雪,一个人在江心垂钓。可是,这样寒冷的季节,江水下的鱼儿早已蛰伏,哪能钓得到呢?
柳宗元用二十字就勾勒出一幅渔翁寒江独钓图,尽现阴柔之美,意境旷远,耐人寻味。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柳宗元四十七岁离世,是遗憾。而刘禹锡身心俱佳,官大寿高,照顾柳宗元的家小 ,编著《河东先生集》,是幸事。柳宗元终年四十七岁,这无论是对他个人理想的实现,还是在文学上的成就,都令人遗憾。
刘禹锡性格开朗豪爽,虽然连续被贬谪,但是他心态好,身体好,清闲自在,在巴山楚水间辗转二十余年,劫波度尽。
826年,刘禹锡取道扬州返洛阳,与白居易在扬州初次相逢,两人感慨平生遭遇,写下“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名句。
刘禹锡以沉舟、病树喻己,自己久处江湖,虽然感觉有衰沦落伍之意,却又以千帆竞发、万木皆春展示出勃勃生机的景象,表现出他正确看待自身困苦的豁达情怀,表示自己一定会振作起来。
唐宪宗死后,刘禹锡在四川、长安、洛阳、苏州任职,诗文佳作频出,晚年与白居易并称“刘白”。他的官位也越来越高,先后任太子宾客和礼部尚书,世称“刘宾客”、“刘尚书”。刘禹锡以七十一岁高龄谢世,很是让世人羡慕,是幸事。
《江雪》这首诗中孤寂落寞的渔翁形象,正是诗人柳宗元自己的写照,表达了诗人虽然际遇坎坷,处境孤独,却依然傲岸坚贞不屈的性格。【大家好!我是九日文谈。希望喜欢我的原创文字。一起学习,一起探讨,共同进步,传承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