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怎样看待还房贷?:最近我算过一笔账。假如你有100万贷款。利率5.7,等本金,360期。那么每个月要还款7,527.78,月减少13.19:-房贷,看待
最近我算过一笔账。
假如你有100万贷款。
利率5.7,等本金,360期。
那么每个月要还款7,527.78,月减少13.19。
这个时候你有50万的话,有两个选择:
第一是把50万拿去买理财。
第二是把50万拿去直接还贷。
然后会有两个错误的算法。
第一个错误的算法是:
买理财1.057年回报,那么30年后就是5.27。但是利息到不了那么高。所以买理财划算。
这是不对的。
错误在于还贷款的时候每个月都在还本金,这部分本金没有计算在成本里面。
第二个错误算法:
提前还贷后每个月只需要还3500多,少还4000多。所以提前还贷划算。
这也是不对的。
错误在于,提前还贷以后,现金流增加了,但是本金的成本依旧没计算在里面。
我昨天犯了第二个错误,过于重视现金流而忽视50万的本金,算错了。
评论区说的是对的。
当然可能这个比较难表达清楚,一定要多算算,数学不会骗人,
每一笔进和出都算清楚,这个事儿要把本金的成本算进月份,是最复杂的。
如果理解不了,那么提前还款还是没错的,因为你肯定买不到5.7的理财。
评论区有一个意见是很准确的:在什么时候你提前还贷不划算呢?
在你有办法利用这么多钱的时候,提前还贷不划算。
因为这笔钱还了以后,你不会有机会第二次借到成本那么低的钱了。
当然,题主的5.7不在范围内。5.7已经不低了。
---------------
以下是原本错误的说法。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贷款利率5.7有点高,实际利率可能超过10了要(约数,没算过)。
(关于实际利率是这样的,可能正轨的学名不叫实际利率吧。具体到效果来说就是,如果有个年化5.7的理财,你拿去买理财获得的回报会比直接还贷减少的利息要少。更何况普通人现在根本找不到5.7的理财。)
一般人的现金价值变现能力远远小于这个数。
建议提前还贷。
2简要回答如下:
①、贷款买房是花明天的钱,当然划算,在持续通货膨胀的中国,贷款尤其划算。
②、当初80年代的万元户是多么的富裕,那个万元是多么的遥不可及,很多人一辈子根本不敢想能挣到一万元。
③、当时的购买力是多么的强大,以当时的生活,一万元一辈子就用不完了,如果当时有两个万元户,一个买资产还贷款了,一个存银行了,十年二十争以后一个还是富人了,一个已经是穷人了。
3还房贷在目前来看,是一件很幸福的事,为什么?
首先,恭喜你你买房了,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这是很多人奋斗的目标,可是如果你处于还房贷的阶段的花,就意味着,你有房了。
第二,房子在增值。由于M2广义货币量今年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1%,什么意思?就是你手中的钱被稀释了11%,或者说你的现金的购买力降低了这么多。但是相反,一旦你买入房子,那么你的房子由于具有保值能力,他可以抗衡通胀,M2增加后,房价也同步增加,所以你不会“被贬值”。我用我在深圳前几个月买的房来举例吧,我买的时候是1200万,目前已经涨到1410万了,才几个月的时间,涨了210万。
第三,银行为你打工。很多人以为买了房,每个月给银行利息就是给银行打工,这是一种落后的思想,为什么?因为银行给你这笔贷款的利率低于通货膨胀或者说,低于你手中钞票贬值的速度 所以你是利用了银行的钱给自己赚钱,用钱生钱,所以目前这种低息的请款下,只要你每个月能还贷,能贷多一些就多贷一些出来。
所以,还贷虽然有压力,但是是幸福的,过10年后,回过头来再看看没买房的跟自己的差距有多大吧。
4结合自身和身边的人的还贷经验:控制在家庭月收入的一半以内,在这个范围内,能贷多久就贷多久,能多贷就多贷。
我买房的时候,跟一个朋友聊起来,他还嘲笑我,说贷款30年,还到何年何月啊。他选择买了车。我房贷原来全部是商业贷款,后来全部转为公积金贷款了,每个月少还500多元。公积金贷款利息比商业房贷利息还要低,所以买房的时候优先使用住房公积金贷款。
房贷利息:
深圳当前公积金贷款利率:5年以上,3.25% ;5年以下(含5年),2.75%。
深圳商业贷款:5年以上,4.90%;1-5年(含5年),4.75%;1年(含)以内,4.35%。
所以房贷利息相对于个人信用贷,例如像消费贷款;企业贷款都要便宜很多的。
不管是住房公积金贷款或者商业贷款,有两种还款方式,等额本息和等额本金。两种计算方式是不一样的。
等额本息就是每个月还款的金额都是一样的,等额本金是每个月需要还的钱是先高后低,逐月减少的。
如果不打算提前还款,加上目前通货膨胀,建议选择等额本息还款。
计划提前还款的,建议选择等额本金还款方式。
如果你的房贷超过你们家庭收入的一半或者三分之二,那压力相当的大的。有能力的人熬一熬,可以。总之量力而为吧。
感谢邀请!
不同的人对房贷有不一样态度:
- 刚需购房者:恐惧—由于不了解房贷而害怕房贷,以至于不敢买房,导致错过了一次次的购房机会。首次购房会特别地担心断供,害怕还不起房贷,杞人忧天的怪心理作祟。
针对这类购房者我给他一点建议(提醒):房贷是国家提供给购房最便宜的贷款,利率低,房贷本身就是为了解决一些想买房而短期拿不出那么多存款全款买房的问题,在南宁房贷利率首套5.88左右,相对高于全国大部分城市,但是房贷利率比很多贷款比如装修贷利率低好多。再者,每个城市都有购房公积金,如果你所在城市工作单位帮你缴纳公积金,可以选择利率更低的公积金贷款,月供相对来说会低好几百块一个月。如果没有公积金,那也没有关系,面对房贷一定要要勇于面对!首次购房最好是预留够2到3年月供的存款,给自己一个缓冲的时间,合理安排理财,不至于购买商品房后就开始手慌脚乱!
房贷就是纸老虎!不用怕,买了房以后安心月供,为什么说一定要或者最好预留三年左右月供存款?房子一般三年左右可以交房(新房)、二手房直接就可以过户,再次转手的时间有一些限制,有的城市限制2/3年不等,即使到时你真的断供,你可以选择出让,如果房价上涨,还可以获得一笔收入,解决经济问题!
- 改善型购房者:因为是第二套或者第三套(有的城市没有限制)都可以贷款,首付一般要求比首套多,这时月供相对低,此时房贷对于他们来说是小意思。提前消费,提前享受更舒适的居家生活。
- 投资者:这类人就更加喜欢房贷了,巴不得所有的购房名额都可以贷款,因为政策限制,购买一定套数以后就不可以贷款,迫于无奈选择全款。他们的态度就是能贷则贷,因为他们知道长久来看房贷利率不算高,现在5000的月供,8000块的收入,再过五六年可能是另外一种情况—15000的收入还是5000块的月供。这类人就是喜欢各种贷款,充分利用杠杆。
总结一下:
房贷是最便宜的贷款,20万可以提前30年住100万的房子!非常划算。购房者不用害怕房贷,前提是要努力稳定收入,不至于手慌脚乱,不用担心要还30年的月供,其实套房的居住黄金时间只有10到15年,正常来说一个家庭不会住一套房子10年以上,8-10年左右会选择出让再购入新房。
6个人觉得这是个人的选择,况且那么大一笔钱,贷款流程也不短,大多数情况也不是一时头疼脑热造成的结果,既然选择了背上房贷,那就安安心心供楼,好好过日子呗。
至于房贷本身,这两年买的房的话,多半房贷要高过同样一套房子的租金不少,对于中低收入家庭可能是一种负担,日子没法过得那么潇洒,生活品质会有所下降,可是租房没法给你带来那种住在自己房子里的归属感和安全感,坚持几年,随着收入的增加,还贷本身压力会小点,不过需要用钱的地方也多了,子女教育更是个无底洞[捂脸]
在我看来,房贷最大的影响可能还是限制了人们选择的任性吧,毕竟每个月都要还款,由不得那种说走就走的辞职或是高风险的投资创业。
不过换个角度看,房贷也让很多人收起了躁动的心,收敛了自己的小暴脾气,安安份份过日子了[捂脸]
7凡事都有正反面哈,从正反面都去看看:
1. 正面:买房的贷款金额应该是大多数人能从银行贷出来的最大金额,不得不说是种难得的机会,如果欠了100万,把100万*2,分为30年去还,宏观来看,是个基本稳赚不赔的生意;拿中国作为例子有点变态,很难想象30年前1990年的收入所得和现在2020年收入所得的对比;1990年人均可支配收入1510元(对此数据,我有些疑惑,感觉太高了),2019年非私营单位的平均年工资为90501元;如果你针对现在贷款可以勉强搞定,除了面对天灾人祸,以后应付还房贷应该是洒洒水啊~如果对于中国高速发展存疑,美国数据也是发展太好,我们拿欧元区的法国看看吧,只能拿人均GDP来看看了,1990年为21.8K 美元,2019年为40.5K 美元;不得不说在法国大额贷款貌似真的不值,但也可以勉强不亏;这个道理告诉我们脱离国运看自己,很难有丰厚所得;有没有贷款就是赌国运的感觉?但现阶段看,没啥问题啊,如果真有问题,也不是简简单单贷款有问题那么简单了
2. 反面,不要超出自己可支付额度,虽然说国内发展说的过去,但是国家肯定是考虑的大部分人群的保障,如果你太狠,采取各种极端手段,疯狂贷款,兄弟,你不在国家考虑保障的范围里面,每月还房贷会成为你至暗时刻,我们应该回不到10年前房地产疯狂发展的时代了,现实一点;
听过很多大V做过的节目,有一点是认可的,量力而为,投资健康,吃好玩好一路走好
8一辈子都在还贷款。神经应该说真的很强大。期间还不能出现经济危机。家庭成员还不能出现状况。否则可能崩溃
9还房贷呀。。。比交房租上算多了。交再多的房租房子都是别人的,能还上房贷的人都是自己有房子的人,了不起!
10还房贷是一件很自然的事,再说了,你首先得有首付才有房贷,如果你连首付都没有,哪来的房贷,所以我觉得,能有房贷起码你的收入还算可以的,毕竟买房不像买菜买衣服买车,买房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思考才决定的事情,不是头脑发热,因为头脑发热如果没有首付款那是做不到的。在中国,没有买房而选择租房的基本上可以说很少,除非因为工作性质不稳定而放弃买房,一般有能力的,收入稳定的都会选择买房供房。
如果再考虑上结果或者说家庭的因素,更加需要自己买房,除非确实买不起,但凡有能力,绝大部分的人还是会选择供房,当然,如果你是富豪,一次性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