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事情是你去东北才知道的?:我是海南黑凤梨,我来回答!我是海南人,大学是在长春上的。从祖国的最南边去到最北边读书,看到这个问题突然感到很亲切。南北
我是海南黑凤梨,我来回答!
我是海南人,大学是在长春上的。从祖国的最南边去到最北边读书,看到这个问题突然感到很亲切。南北方的生活习惯差别,对互相的不太了解,确实有很多事情是我去了东北才知道的,下面跟大家分享一下,去了东北上几年大学,海南的我才知道的一些有趣的事情。
一、洗澡,对于洗澡这件事情真的是去到东北我才知道洗澡原来在这里是不一样,我们在海南时每天洗好几次的澡只能叫冲凉。记得去到东北第一次去澡堂洗澡的时候,穿着内裤走进澡堂的我是被别人当怪物看的,看着别人都是坦诚相待的,没见过这样景象的我是惊讶的。来到东北,同学竟然教我在东北怎么洗澡,原来要先冲再蒸还要用澡巾,最后才是像我们在家这样冲洗。原来洗个澡要半小时以上是这样的。现在虽然回到海南已经几年,但是经常怀念东北的澡堂,确实很舒服。还有一点就是,来到东北才知道,原来冬天在东北几天洗一次澡真的不是因为懒,而是人在那么冷的天气里真的没有洗澡的欲望,在海南每天洗两次澡的我,去到东北也冬天三天洗一次了。
二、外面的一切服务员都要以姐或者哥称呼。记得刚到东北时,去外面吃饭,用在海南的习惯叫服务员,可以叫了半天都没人理,最后招手才过来的。也没有好脸色。最后还是东北的同学说在东北服务员要叫姐和哥的。因为很多餐馆都是家庭式经营,像一家人一样,所以叫服务员会显得有些冒昧。
三、到了东北才知道,对原来大部分的东北人来说,海南就等于三亚,他们以为三亚就是海南的所有。
四、东北人会以为每个海南人都是住在海边的,并且以为海南人都是穿带花的岛服的,还有对于从海南坐火车要把火车拆开用船载出岛这个事情十分的惊讶。
五、原来东北不都是胖子与大个子。由于在海南的很多东北人的形象都是胖子或者很高的个子,所以以为东北人都是大个子。来到东北才知道,原来身边的同学普遍身高也是一米七出头,胖子也没有那么多。当然大个和胖子的比例还是比别的地方多,但是不是普遍的。
六、到了东北才知道原来凌晨三点多天就亮了而下午四点多天就黑了这是有可能的。对于从小在海南长大的我对于凌晨三点天亮下午四点天黑这个事情一直觉得很神奇。而一些的东北农村的节奏更是与天黑一样,去过黑龙家的农村同学家吃饭,下午三点半就开始吃晚饭喝酒,新闻联播都没播完就都休息了。
七、来到东北才知道,东北的冬天是很舒服的。还没来东北之前,家人一直担心我适应不了东北寒冷的冬天。但是原来东北的冬天室内只可以让你热到脱衣服的,哪怕出门也只是一件半截袖加一件羽绒服就可以了。与南方阴冷的冬天相比,东北的冬天确实是很舒服的。
八、来到东北才知道,原来在北方的他们的皮肤并都是很白的。在海南的我们,因为经常晒太阳,所以大多人都皮肤偏黑,来到这以后,才知道原来东北也有很多皮肤黑的人,甚至比我们还黑。而且东北的太阳紫外线缺失厉害,军训晒了三周的我们,脸上都脱了一层皮。不过东北的女孩子确实很漂亮,而且性格大多豪爽。
九、来到东北才知道,喝酒原来可以这样。基本都是每个人按件来算酒,很多人的酒量也是很好,特别是东北女生的酒量让我叹为观止。
十、到了东北才知道,原来他们冬天买菜真的是白菜几百斤甚至上千斤的买的,买猪肉也是上百斤这么买的。很震撼。
十一、到了东北才知道,原来睡炕会不习惯,以前看电视剧觉得外面冰天雪地在室内睡火炕肯定很爽,但是试过后我觉得,第一感觉就是太热了,记得那时候我在下面垫了三层被子睡,半夜还是热醒了。还有火炕不是像电视里那样直接在炕下面烧火的,而是在隔壁房间点火通过管道还是什么让炕热起来的。
这就是一些我做为一个在海南长大的人,去到东北才知道的事情,其实还有很多很多,只是无法一一说完。南北方的生活习惯碰撞真的很有趣。
你有什么去了东北才知道什么事情,一起分享吧。我们一起讨论一下。
我是海南黑凤梨,您的关注、点赞与评论是我最大的动力!
2
感谢邀请
我是山东人,因为当兵去的东北,所以有所感受。
首先是气候不同,那时候还是冬天走兵,在绿皮火车上晃悠一天一宿才到哈站,在火车上感觉不出外面的温度,一下车才知道啥叫一点也不惯着你!感觉吸进去的空气在鼻子的后半截才融化成气体!用东北话来说叫“嘎嘎冷”!这是其一!
其次就是室内温度真的是很暖和,室内暖气真不是山东暖气能比的,进屋就想脱衣服,而且基本都是室内穿短袖,太热了还得吃雪糕降温!吃不了的雪糕直接打开窗户放在窗外的窗台上,啥时候想吃了再去取(包装袋包好),室外温度低,不会融化!
再有就是跟山东的墙体厚度的不同,山东这边墙体基本都是240的厚度,而东北的墙体基本都是480的,而且玻璃也采用双层玻璃,为的就是冬季的保温效果更好。
还有就是夏季时间比山东这边短太多了,夏季也不是特别热,比较适宜,山东的夏季要持续到九月下旬,而东北每年十月一就要换冬装了!
说完季节说说人文的不同吧!
东北人都很热情,豪放,仗义,不拘小节,这和山东人都一样,很能喝酒,没事整两口!
不同的是进别人家就脱鞋上炕,在山东,或者我印象里,去别人家尽量不要做别人睡觉的地方,这点不同也应该归于气候不同,东北那么冷,坐炕上也是应该的。
其他有所不同,欢迎大家评论!
3我是江苏人,去东北旅游过一次,还是在冬天,有几件事儿确实是去了之后才知道的:
1、东北冬天室外温度真不是盖的,零下二三十度是真的冷……原来一直觉得零下二三十度多穿点也就罢了,没想到穿了两套棉衣都扛不住。我是第一次冬天出门,裹3双袜子,套两件棉衣的,就这样在室外也待不了多久,一会就扛不住了
2、电子设备在室外基本没啥用,全部冻关机了
3、原来世上真的有没膝盖的雪。我们这边很少下大雪,更别说积雪了。但是在雪乡真的第一次见到了没膝盖的大雪,还是满震撼的
4、第一次知道什么叫傻狍子,原来狍子是一种鹿,但是见人不知道躲,很容易被抓,所以才叫傻狍子
5、雪蛤油,不是拿雪蛤熬得油,是雌性林蛙的输卵管的干制品
6、第一次知道啥叫杀猪菜,去东北吃了一次,味道还真是不错,酸菜、血肠、粉条、猪肉啥的一锅烩了,冬天吃还是蛮合适的。另外,哈尔滨红肠也很好吃,尤其是蒜味的……
7、东北酸菜和老坛酸菜不是一回事,东北的酸菜主要还是酸,而且是用白菜腌制的,老坛酸菜是酸辣,主要是用芥菜
8、东北尤其是哈尔滨,有很浓的俄罗斯元素,美食和建筑都有,而且能见到很多漂亮的俄罗斯小姐姐
9、第一次见识到了什么叫吐气成冰,围巾上全是吐出来的气凝结的冰碴子
10、第一次见识了冻梨冻柿子,第一次知道常温原来比冷藏的饮料更冷……
第一次去东北旅游,知道的差不多就这些~希望对你有帮助~
4地道东北人必须给你显摆一下子我们东北。东北人都贼仗义,对于陌生人看见有困难都会帮助。前一段时间来珠海,带了一个大行李箱,有点重,坐大巴的时候真的放不到车上,和边上的大哥说,能不能帮忙提下,大哥说忙着呢,没空。。。。当时就贼想家,因为在东北,不用张嘴,边上的大哥大叔或者小弟弟都会主动帮忙的。鲜明的对比就是,从天津坐车去沈阳,绿皮车。也是大行李箱,不是很重但是对我来说也有一点重的。想放在行李架上,有个大哥在上面放行李,他媳妇看我跟他说,你把这个也放上吧,她拿不动。真的超暖。回东北的操作是这样的,请君欣赏??????
5
本人南方人,2008年冬天在吉林大安的一个镇上做风电项目。一天晚上8~9点钟在宾馆待着没事,有同事提议去尝尝当地的烧烤,几个人来到一家烧烤店坐下点了些烤串,这时服务员问点点儿啥酒水?同事说要啤酒,服务员问:冰的还是常温的?大家说:常温的~服务员略显迟疑地看了看我们,又问了一句确定来常温的?我们齐声说道:来常温的。服务员转身离开后,有同事嘀咕一句:这么冷的天哪敢喝冰的呀。
不一会烤串啤酒上桌,大家吃着烤串打开啤酒,确发现啤酒不能从酒瓶中倒出来,仔细一看原来啤酒在瓶里冻住了。于是叫来服务员询问:我们要的常温啤酒,怎么给拿的冰啤酒呀?只见服务员不紧不慢地说道:没错,这就是常温啤酒。听此我们心中顿生困惑,随后问服务员:那给我来瓶冰啤酒。心想到要看看冰啤酒能倒出来不。片刻后接过服务员拿来啤酒一看,啤酒并未结冰,于是很自信的对服务员说:这个没结冰的才是常温的嘛。
服务员用奇怪的眼神看了我一眼,语气坚定地说:前面结冰的啤酒是放在院里的,是常温的!后来拿的啤酒是放在冰箱里的是冰的!有同事马上说:你冰箱里温度多少?服务员说:零上5、6吧。
大家对视一番,顿时笑了起来,连忙向服务说明:在我们哪里,冰啤酒比常温啤酒温度低,不好意思哈,弄劈叉儿了,对不起了~哈哈哈~
每每一想起这件事就忍不住想笑~
6湖南人,大学去了东北念书,去了东北以后才知道:
夏天早上3点多天就亮了,冬天下午四点天就黑了。
衣服可以中午洗,晚上就干了
犊子不但可以装还可以滚,还可以是瘪的
冰糕可以冬天吃,还摆在大街上卖
梨、柿子什么的可以冻着吃
东北竟然还有大米吃,而且还比南方米好吃得多
蔬菜可以生吃,还蘸着酱吃(我最怀念的东北吃法)
满大街都是你亲戚,不是大哥就是大姐小老妹啥的
买菜都是成堆买,白菜萝卜土豆子大葱啥的,都是上百斤的买
东北三宝不是人参、鹿茸、貂皮(而是乌拉草)
冬天竟然可以只穿羽绒服和T恤就可以过冬
冰上打出溜滑是东北人天生技能,本人第一次直接横拍在冰上
东北其实只有两个季节,一个夏天,一个就是冬天
说到夏天,东北也是有很多35度以上的炎热天气的
据说冬天的铁栏杆舔起来是甜的(三思)
…………
72017年过完春节以后我去了齐齐哈尔富拉尔基区!我在北京收获了20年,之前我知道东北很冷,比北京更冷,所以去之前也做了很充分的准备,光暖宝宝就买了50个。
在齐齐哈尔的高铁站下车,很宽阔的广场和马路,但是行人稀少,这是我去东北的第一印象:地广人稀。
下车的时候还下着小雪,我拿出苹果手机想录一个视频发个朋友圈,结果掏出手机还没打开微信,手机就自动关机了。接站的朋友告诉我是气温太低把手机电池给冻住了的原因,特别是苹果手机更不耐冻,国产的手机要扛冻多了。为了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在手机背后贴一个暖宝宝,保持手机电池的温度。这是我去东北知道的第二件事:苹果手机也有不如国产手机的地方。
第二天朋友带我们去嫩江上玩。以前听说东北河流上冻之后,汽车都能在上面跑,站在嫩江边上确认了这个事实。以前的想象中结冰的河面,事实上我在北京见过的接了冰的河面都是镜子般光滑平整,可是走在嫩江结冰的河面上,明明知道两三米厚的冰层不会有危险。可怕的是冰面上到处都是裂缝,大的缝有一寸多宽,还不时的传来咔嚓、窟通冰面开裂的声音,让人的心脏一紧一紧的。这是我去东北知道的第三件事儿。
后来去了一个朋友家,他家是农村的家里有火炕。进去之后家里暖暖呼呼的,比北京供暖要强多了。在这里见到的一个奇观就是当有人走进屋里的时候,外边的冷空气就会涌入室内,遇到室内的热空气形成雾,此时人进来的时候整个门口也是汹涌而入的雾气,恍惚神仙驾到!
东北在全国是最冷的地方。所以她也有许多冷的特征,这些特征有时候在书本上能看到,但到底是怎么回事还真的需要实地体验。希望大家也都去东北玩玩,那是个好地方。
8东北的冷是我去东北后才知道的事。大约四十多年前,我去过东北黑龙江伊春南岔区,那里有我的亲戚。
那年冬天,天气很冷,东北的南岔区天气就更冷了,下了火车后,看见雪茫茫,一片银白洁净的大地,景色很美,但十分寒冷,亲眼看到了滴水成冰,感受到了寒风刺骨。
因为,当时家中生活困难,没有办法,我去了一次东北,大约在东北生活了两年多,还知道东北人有三怪:窗户纸糊在外,有了孩子吊起来,十八九岁的姑娘叼着大烟袋!当时,有些传统习俗是这样,但也有些习俗正在改变。冬季,看到那里的山是雪白的;夏季,才知道那里的土地是黑色的,房子墙有很多是泥土的,房顶和院里墙全是木头棍,烧柴大多数是用木头,屋里是热炕头,室内很暖和。那里农村粮食比较多,吃喝不发愁。
那里的人真好,个个说话实在,能干活,能吃饭,更能喝酒。喝起酒来一个比一个能喝,喝白酒不用酒盅,不用杯子,用大碗喝酒,喝上一斤多都不醉。过年过节吃饭时,炒上十几道菜,样样都好吃。
现在,我岁数大了,很想再去东北,看看那里的变化,想那里的山,想那里的水,更想那里的人!
9
看这个问题亲切,来答一波~
我老家中原地带的,当时迷恋小说里描绘的雪原,义无反顾选了东北的学校,去长春上了大学,看了四年的雪。
1、东北的雪是真的多,真的大!从十月底能下到来年四月份,可以下上大半年。雪量大的除了能看雪原,还能看到纳尼亚传奇似得的冰雪森林。
2、在东北醒的早!刚去的时候是夏天,每天四点左右醒,醒的时候无比崩溃。后来发现我睡法不对,头不能冲着窗口,天亮的太早,日光照的多了人就醒的早。后期换了一头,自己加了帘子才能安稳睡到七点。
3、东北的冬天很好过!外面鹅毛大雪,零下十几度,屋里二十多度。屋外齐脚面被子一样长的羽绒服,再加上帽子围巾手套,屋内短袖T恤短裤,太燥热了还可以吃个冰棍消消火。
4、东北的男人并非都是身高一米八,体重一百六的壮汉。有很多也都是一米七左右,身材消瘦,面容清秀的男人,都一样勤奋工作,爱护家庭。
5、东北真的出美女,以及“比东北老爷们更彪悍的是东北老娘们”这句话是真的!去的第一个月就目睹一长发飘飘的漂亮姐姐,怒怼一个男生:你看什么看?!再看削你信不信?!见对面男生还嘚瑟,放下洗澡筐,地上拔块石头就准备上手,吓的此男落荒而逃。
6、东北人的称呼得往小了叫!我们学长传授的经验:碰到东北的女人,除非目测她芳龄七十,否则都得叫她姐姐,叫阿姨理都不理你,白眼翻死你!
以及,东北的小饭馆不流行“服务员”、“小姐”这类称呼,统一男的叫“大哥、大叔”,女的叫“姐、姨”,亲切自然,朋友氛围。
7、东北好吃的特别多!除了最经典的杀猪菜,地锅鸡啥的,还有锅包肉、铁板豆腐、铁板烤肉、一锅出、大拉皮、软炸鲜蘑、五花肉炖豆腐、朝鲜冷面、烤冷面、麻辣拌、饭包。。。各种好吃的,数到流口水。
8、东北夏天基本上不需要空调和电扇!外面大太阳特别晒,走到阴凉处就舒服了,进去建筑物里更是阴凉。大多数建筑墙体半米厚,外有保护层,既可以冬天保温,也可以夏天防晒透,夏天屋里特别凉快!
9、东北买菜真的会上百斤以上买,但仅限冬天。能想到一本大学里,冬天食堂外面整整齐齐排队晒大白菜嘛?反正第一次见的时候,被震惊了!
10、东北人大多数都会滑冰滑雪。
学校体育选修课竟然有滑雪,学校里还有滑雪赛道。雪下的厚了,爱滑雪的会拎着板子去操场上滑。
一到冬天,学校人工湖结冰,会丢上去一个石滚,冻一段时间,石滚到处滚一圈,直到冰层完全冻结实。会有擅长滑冰的运动能手去上面滑冰。
10作为一个再东北呆了快十年的南方人,我说说来东北之后,才知道的那些事
1.你虎啊 不是可爱淘气的感觉,而是你傻b的意思
2、这小子真奸 不是这人奸诈的意思
3、冬天能冻死人 其实过年回老家,才有被冻死的感觉
4、东北人一直坚信自己说的就是普通话,但我感觉在语调语气还有许多特定名词动词的发音上,还是有很大区别
5、东北人不能听到一点东北不好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