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银行的事,不在银行工作的人不会知道?毕竟隔行如隔山,很多人对其他行业的看法,都是靠想象的。:银行业在大部分人的正常生活中并不是高频出现的角色,但
银行业在大部分人的正常生活中并不是高频出现的角色,但却是必不可少的角色。这种既需要,又缺少深入了解机会的行业无形激发了人们对银行业的好奇。我的家人和我分处银行圈的外和内,我们之间看到的银行都不尽相同。
一、工作时间父母认为我的工作应该是朝九晚五,他们的理由是银行每天上午开门那么晚,下午关门那么早。银行不开门,你们在那干啥?一般的商场开门时间就是员工的上班时间,误差一般不超过1个小时,为啥银行工作人员在银行关门以后却还要多待至少两个小时以上?
银行和商场的工作特性还是不一样。银行员工较长的工作时间是有两个方面的原因:
- 1、为了保证面客时的专业性和标准性,银行员工就需要在关门以后继续练技能,学知识。隔三差五还会准备考试和各种竞赛。
- 2、处理那些只能在下班时间做的工作。上班时间银行员工要面客,要和其它部门员工各种沟通。下了班才有时间写方案,处理领导交办的需要独立完成的工作。
在工作时间方面,银行要明显长于大众的认知。
二、财务知识银行是专门与钱财打交道的,银行员工肯定了解很多财务知识,至少得拥有很多资格证书吧!
其实这有点高看银行员工了,银行员工只是接触了必要的会计、财务方面的知识,但绝谈不上精通。银行甚至没有对关键岗位的资格证书做硬性的要求。银行员工和企业的财会岗员工来一场财会知识比赛,银行输的概率极大。
这说明了银行很多岗位与这些专业知识都是关系不大的。银行的岗位种类有很多,除了计划财务、会计运营部门,支行的柜员,剩余大部分部门对于财会知识都没有硬性要求,甚至有些连银行的知识都知之甚少。
他们的工作职责本质上和一般企业的员工差不多都是:推动项目上线,撰写营销推动方案等。即使离客最近的理财经理,可能也只会关注投资理财方式有哪些,这类客户最关注的问题。
银行是高度细分化的行业,每个岗位都有自己的一套知识体系,并非都要有财会知识。
三、银行是个铁饭碗很多家长想要让孩子进入银行,主要就是因为他们认为银行就是个铁饭碗。再怎么糟糕,银行也是不会辞退员工的,工资还要照常发放。
实际上近几年银行业的发展越来越趋于市场化,几乎每个员工都有指标。前台员工有存贷款指标,中后台员工有考评指标。一个季度考核一次,排名倒数要约谈,连续倒数要调级别。级别下调,工资下降。降到不能再降,银行还有一招,正式员工转派遣员工,福利待遇减半发放。
虽然银行直接开除员工的案例还比较少,但是久而久之,员工们主动离职的人会越来越多。这相当于银行铁饭碗端的并不牢靠。
父辈的人推荐孩子进银行主要是站在他们那个年代看银行,之前的银行业确实令人羡慕,但是那种日子一去不复返了。新时代的银行会更加注重员工的价值体现,这就避不开市场化的管理。银行工作再也不是稳妥保障的工作了。
总结:银行在老百姓的正常生活中出现的比较少,但又是必不可少的环节。这让银行在普罗大众眼中带着一层滤镜。其实不进入银行业还真是对银行的真实工作情况不了解。以上三点只是我感触比较深的三点,还有很多方面。如果大家感兴趣,可以评论区进行交流,我来解答一下真实的银行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