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系、腾讯、百度等公司员工离职,都去什么公司了?重新择业时注重哪些因素?看到这些互联网公司出来的人很多,很好奇你们都去什么公司了?很多人离开这些公司
感谢邀请。目前来看,互联网行业还是处于风口浪尖,对人才的需求和渴望也可见一斑。其实在互联网公司,除了大家熟悉的程序员,还有很多其他的部门,这个是因业务的不同而有所差异的。比较general的部门,比如行政,IT,HR,财务也都要有的。对于这些general的部门员工,离开互联网行业再去择业的话,选择其实比较多,因为这些人才受行业影响不大。其他比较专业的人才,比如说程序开发,这些人才如果离开了传统互联网大厂,要么去创业,要么去国企继续做研发,要么加入一些初创公司,这些其实也都是有的。
总而言之,离开了阿里,百度,腾讯等大厂,大家择业也选择比较多,因人而异。需要关注的因素,主要还是看未来的职业发展,以及个人喜好。提前设计好自己的职业发展路线,并及时修正和调整。
相信大家,都会有一个很好的职场经历!
2业务调整
在大厂上班的小伙伴,一般都不会轻易选择主动离开。一般主动离开大厂的原因,大部分都是因为业务的调整,自己所在的部门业务被弱化,这会直接影响自己的发展方向和薪资待遇。所以会选择离开、谋求一份和自己规划相匹配的公司和职位。
大公司的业务一般不会大规模的调整、如果大规模的调整那么就是内部开始大洗牌,这是公司变着法的裁员,所以必须要有人离开。
被裁公司在业务不理想的情况下,会用开源节流的办法来维持公司的持续运营,开源就是找资源找客户找钱,节流就是降薪、精简岗位、这个时候会有一些岗位被砍掉,就会有一部分人离开,离开的这部分人公司都会给予赔偿。
总结无论是哪种情况离开大厂,终究都会离开,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未雨绸缪为自己做好规划很重要,能持续在大厂升级当然很好,在大厂培养出自己的能力和人脉关系更加的重要。人生的路需要自己走,别人的建议和意见只能作为参考。
3Bat离职的人员,除了在内部进行循环之外,很多也跟着曾经的老大出去创业,并且还有一些到同行业的公司去进行工作的。
同时,其实BAT也有很多行政岗位的。行政岗位的出去的话,到各个厂商去做的都有,在BAT工作过的是一个非常好的经历和履历特别的事,阿里巴巴出来的行政岗位的在外面是非常吃香的。他有很独特的一套属于自己的行政管理流程,在各个厂商都很看重。
4BAT的人离职这三家内循环的也不少,现在随着字节,美团,京东,拼多多,快手,滴滴等企业的迅猛发展,他们也成了BAT绝大部分离职人员的下一站,这些“后浪”不差钱,给的待遇也是相当有吸引力,BAT的员工,跳一下,薪酬,发展空间都重新打开,对他们也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况且后浪的想象空间大很多,成长速度也快很多。腾讯,阿里已经是大象,成长相对“后浪”慢一点。至于百度,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已经严重掉队,已经不是IT从业者首选。
5其实互联网公司和普通公司一样,也有行政管理,如财务、销售、人事等,这些人占公司人数的比例还不小。剩余的才是正真的码农。
首先说一下这些公司行政管理人员吧,他们和别的公司一样,也不懂互联网。这些人辞去公司职位,一般都估计是离不开这些原因,想换个工作环境、寻求高薪高岗位、有了资金出去创业、家庭原因,他们选择新的公司没必要还是互联网公司,所以在互联网圈消失了也正常
。
咱们再聊程序员,这些离职的人必定还是会选择互联网公司。至于为什么要从本就是互联网巨头这三家公司离职,除了一少部分和行政管理岗离职的原因相似外,就只剩下一个原因了。在公司受气了,忍受不了上司、同事、领导的气。这些其实都是一群可爱、可敬的人。他们不会勾心斗角、尔虞我诈、争权夺利。他们很单纯善良。所以忍受不了就离职,期盼别的公司会好很多。
最后我想说,离职一定要深思熟虑,一定要有好的职业规划。如果不能在新公司升级加薪,就不要轻易离职,浅挖10口井,不如深挖一口井。与其因为这样那样的问题离职,不如多学一些人情往来、交际应酬。让自己在原来的岗位上更加如鱼得水,加大晋升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