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尽管极力避免,孩子还是没逃过成为父母婚姻的翻版?从小意识到父母关系不好,父亲不称职,也一直在告诫自己绝对不要成为父亲那样的人,但是为什么到头来儿
对父母的忠诚,会让我们复制父母的命运,包括亲密关系和婚姻。
很多人都会在无意识间,重复着父母之间的相处模式。
有可能是我在重复,也有可能是我跟伴侣一起在重复。所以,当我们选择结婚时,一定要先去看看对方的家庭,看看对方的父母是如何相处的。
因为无论我们怎么摆脱原生家庭的影响,但它依旧还会在,还会影响我们未来的亲密关系。
那么为什么我们会不断复制父母之间的关系?首先,这里面涉及了一个忠诚的问题,对父母的忠诚。作为父母,他们肯定在无意识间希望自己的孩子像自己,能够按照自己说的来做。所以从小到大,我们都习惯听从父母的建议或意见,连带亲密关系都按父母提供的模板来建立。
其次,就是我们所说的榜样问题。这是一种习得方式,比如一个孩子在潜意识上认同了父亲的处理方式,也正是因为这种认同,他把父亲当做是自己榜样,全盘接受了父亲给他的任何信息。
其实,孩子其实更多时候,都在平衡父母之间的关系。
没有一个孩子愿意自己父母之间是充满冲突的,因为这会令他很不安,很恐慌,所以他会想尽一切办法去调整,比如说扮演一个听话的孩子,或扮演一个搞笑的角色逗父母开心。这对于孩子来说,是一种生存策略,为的是平衡他生活环境中的冲突矛盾。
因此在我们长大之后,遇到一些无法解决的问题时,我们第一反应就是用回小时候的应对方式去应对。但用带有小时候认知的方式去处理成年的两性关系,就像给一个孩子穿了大人的衣服,是极度不合适的。我们也只是照搬原先的模式来相处,而不是找到一个适合我们两个人相处的模式。
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我们很难以旁观者的角度去看待我们的两性关系。
我曾经问过一位来找我做婚姻辅导的丈夫这样一个问题,我说你有没有觉得,你们之间的这种争吵跟小时候父母的争吵很像?虽然他一直在否认原生家庭的一切,否认自己的父母,还曾发誓日后一定不会成为跟自己父亲一样的人。但有趣的是,在他长大后,他还是成为了自己最讨厌的模样。只是他比父亲更自责些,更愧疚些。
这实际上更多的是一种命运传承的问题,如果我们能站在第三者的角度上去重新审视彼此之间的关系,那么我们也就更能了解到这里面到底发生了什么。
可能有些人不知道怎么才能做到旁观者的角色,我们可以尝试一下这个办法,我们把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想象成发生在朋友身上,这时你会怎么看待他,安慰他,帮助他?
当我们理清为什么我们会不断复制父母之间的关系模式后,我们就可以对自身进行一些觉察,并做出一些适当的调整。
——by 胡慎之
2孩子从小与父母生活在一起,听见的、看见的都是父母真实、自然的相处模式,欢乐、愤怒、理解、怨恨……这些都会不知不觉的在孩子的心中、脑海里留下不可磨灭的烙印,也许还会贯穿孩子的一生。
有的夫妻感情好、相处融洽,家庭气氛和谐,孩子在无忧无虑的环境里长大,他们长大后,婚姻家庭也大都会延袭父母的相处模式,生活安定祥和。
有的夫妻感情不好、家里经常争吵不断,如果孩子的脑海里有这样的画面,他们在成年后的婚姻中面对相同的情况时会不自觉的效仿,这是夫妻矛盾的根源之一。
题主已经意识到父母关系不好,父亲不称职,也一直告诫自己不要成为父亲那样的人,你的出发点是好的,想生活得幸福快乐,可是,有一点题主没有想到:婚姻不是你一个人的事儿,而是夫妻两个人一起相处,只有两个脾气秉性相同、性格温和、有相同的价值观、为人处世方式一致、懂得珍惜、互相体谅的人才有可能生活的幸福快乐。
如果夫妻双方在各方面都有很大的差异,说话做事一个说东,而另一个偏要说是西,这样的夫妻关系很难融洽相处。
题主的婚姻无形中成了父亲的翻版,大致有以下8个原因:
1.夫妻双方认知水平相差甚远
2.夫妻双方文化水平有差距
3.夫妻双方性格不合
4.夫妻双方处理问题的方式不同
5.夫妻双方的消费理念不同
6.夫妻生活不和谐
7.家庭事物处理不能让夫妻双方满意
8.一方有了婚外情
如果婚姻生活中,出现这些问题,家庭就不会有安宁,婚姻生活需要夫妻共同经营,只有夫妻和睦相处,婚姻才有幸福的可能。
孩子的婚姻成为父母婚姻的翻版,有很多原因,只有找到婚姻出现问题的原因,才能让夫妻感情越来越好。
【我是刘芳,专注爱情、婚姻、家庭情感问答,感谢朋友们关注、浏览,祝朋友们幸福快乐!】
3虽然不是每个孩子都是父母婚姻的翻版,但这的确是很多人难以避免的命运,原生家庭对人的影响是很多人难以察觉的!
首先,要避免一种因素对自己产生重大影响,就要能够准确及时的识别这种因素,进而采取相应措施,一个婴儿或者儿童显然不具备识别这种因素的能力,而且原生家庭对人的影响并不是通过显著的事件产生的影响,而是生活和语言等各方面的点点滴滴积累的影响!所以,即便是有辨别能力的成年人也不一定能够时时刻刻保持警惕,更不用说根本没有判断标准的婴儿和儿童了!
其次,在人的成长过程中,对原生家庭不利影响的判断标准也是原生家庭给予的,人未脱离原生家庭时是根本不会引入其他标准的,所以对原生家庭的反思是也是木已成舟时才开展的,可以说当你反应过来时就已经晚了!况且,原生家庭的影响是方方面面的,人的反思大部分仅停留在一个或几个方向性的方面,很难做出全面准确和明晰的分析,因为分析的过程也在时时刻刻受原生家庭的影响,包括甄别标准也是脱离不来原生家庭的影响!
最后,人可以调整习惯,但不可能调整性格!当我们发现自己的家庭和婚姻由于自身来源于原生家庭的缺陷和不足而逐渐走向父母的翻版时,我们能做的能有什么呢,比如我们可以在做菜口味的咸淡上进行调整,但是我们对一个事情的情绪反应过程是无法调整,最多由原来哭喊出来变为自己憋着,但其实根本上是没有区别的!再比如,你觉得婚姻本就应该男主外女主内,你只要努力挣钱就好了,基本上你的原生家庭也是这种模式,这时让你彻底改变观念是根本不可能的,你还会继续对自己的孩子产生影响!
综上所述,能够识别出原生家庭对自己产生的不利影响时已经是脱离原生家庭的时期了,这时性格已经定型,木已成舟,大部分人想要调整也无力回天了!所以不可避免的使自己的婚姻在某种角度来讲,成为了父母的翻版!
4这个问题很简单,用不着引经据典,佛洛伊德以来,大概心理学家中病人居多,都善于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把实证心理学引向抽象的形而上学。
问题不是你想避免就能够避免的,你对于婚姻的理解仅仅来源于你的父母,只有你父母的婚姻才能被广泛深刻的体验到,别人的婚姻是不具备这个条件的。
尽管你认为这个婚姻很糟糕,但那什么才是不糟糕的婚姻呢?你对这个糟糕的婚姻是很熟悉的,但对不糟糕的婚姻只能源于想象,而不管想象如何美好,也不可能脱离开你父母的那个模式,也只能建立在你父母婚姻的那个基础之上,因为这是你对婚姻唯一的理解,尽管觉得这个婚姻不好,但这是唯一的,除此之外别无其他。
因此,建立在这个理解之上的婚姻只能跟父母相似,甚至完全一样。
这不是什么意识和潜意识,有意识和无意识,而是客观现实决定了只能是这样发展。
5这几年一直有人在讨论原生家庭的教育的重要性,在这里,我并不否认原生家庭的重要作用,可是如果说原生家庭一定会在一个人的一生当中起决定作用的话,我觉得就有些以偏概全了。是的,有的人幼时父母相处的方式,可能你并不喜欢,然后等你有朝一日为人夫或者为人妻的时候,你在心里告诫自己,我必不走父母的路,这个时候,有的人可能真的做到了,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可以那么坚决,。当然了,这些人的父母的婚姻大部分不够幸福,可是我们知道婚姻的不幸如果概括来说,其实也就那么几种:妻子的责任,丈夫的过错,婆媳的矛盾,娘家的依赖。那么,即使这些人以后的婚姻不幸福,也未必就是原生家庭的影响。还有一部分人的父母的婚姻对他们起着积极的影响,久而久之,等他们经营自己的小家庭的时候,可能会像父母学习,夫妻恩爱。所以,我认为,有的父母的婚姻值得学习,也就无所谓逃不逃得过翻版,;有的人哪怕婚姻和父母的相似,也未必就是父母的影响。
6首先,对你的婚姻成为你父母不幸婚姻的翻版深表同情和理解,我对这种不幸感同身受。
主要责任在于你父亲,前头的暂且不说,他要是在你结婚前数年对自己的言行举止加以修正,那在你身上发生的结果就会大不一样。
世界上任何事物都能改变,都在改变之中,人的思想性格当然也不例外。
现在,轮到你了。如果想改变现有的婚姻状态,想不让你所接受的翻版再转嫁给你的后代,你只有对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加以修正,剪去所有的因你父亲的影响所形成的枝枝叉叉,也许还要脱胎换骨,不管怎样,你得完成自我救赎。你需要换一种角度去看你婚姻中的另一半,需有意识地常看她的优点和长处,而回避看她的缺点和短处,从而让疾病缠身的婚姻之树重新长出希望的绿芽。如果你改变了自己,她自然也会有所改变,在双方的合力下,那绿芽便会长成茂盛的枝叶。
当然,所有的改变不可能一蹴而就,也许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你要有足够的耐心和百折不挠的决心,为了下一代能走出阴影走出怪圈,怎么着也是值得的。
为让别人看到生活的希望,首先要让自己看到希望。
事在人为,只要付出,便有收获。世界上没有什么事情不可改变,只要你愿意,只要你努力。
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