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父母一辈子没有肯定过成年孩子一次,都是指责抱怨,你相信吗?:这种感受我深有体会,因为我就是在这样一个家庭里长大的。说说我的经历吧,我父亲就是你所说
这种感受我深有体会,因为我就是在这样一个家庭里长大的。说说我的经历吧,我父亲就是你所说的长辈,我从小做任何事情遇到困难时从他那里不仅得不到积极的正面的鼓励、信心和帮助,反而是各种挑刺和嘲讽以及消极负面的情绪。
我记忆里非常深刻的一件事情是小时侯有数学题不会去请教他的时候,他首先不是帮助我去理解题分析题意,他要做的第一件事情是让我去找我低年级的书,从低年级的书去找答案或者一直责备我上课不认真听讲,这里责备让会持续很长时间,,那时候小学作业特别多,往往等他找到答案的时候已经很晚了,等那时候我写作业的积极性早已消失待尽。后来我上大学学习声乐的时候,每次只要我开口唱歌他就在旁边唠叨说我气息不够等等一些非常消极的话语,然后就非得让我马上出去跑步锻炼气息,我当时心里真的是痛苦之极啊!再后来我结婚以后学习钢琴,只要我开始练琴他的第一句话就是“你怎么谈钢琴怎么和弹绵花一样”之类让人特别反感的话语。事实上他对音乐、懂钢琴根本一窍不通但是就是装的眼大师一样各种指点,在旁边各种否定从来不会有正面积极的话语,但他自己一直是乐此不疲。
事实上我父亲是非常爱我的,但这就是他关心爱护人的一种方式,他这种方式确实让我欲哭无泪,成家有了孩子之后这种情况依旧,有时候也会有争吵,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开始慢慢的尝试的理解,尽量不去和他争论,因为无论你怎么争论都不会改变他,我们做子女的只能去改变自己,听到那些负面的话语之后尽量做到左耳朵进右耳朵出,不伤老人家的心也不让他的话影响到自己。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
2
我是女人风尚,一个二宝妈妈,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我相信,我就是一个没有被父母肯定过的孩子,发生了什么事情他们更多的是指责和抱怨。
我分享一下我的经历,我是姐弟两个,按照现在一儿一女,该是多么的事情,可是在我们上一代不一定,特别是我们生活在北方农村的封建家庭,大部分爸爸都认为第一个孩子要是个儿子,要不是儿子就体现了自己的无能或者无后,所以他们的思想是根深蒂固的,周围的环境都是那样的,我从小到现在从来没有得到过父母的肯定。
我来说一个有关学习的事情:我从小到大一直学习都很不错,没有下过班里前十名,我家哪里都是我获奖的奖状和证书。但是我的爸爸妈妈从来没有表扬过我,回来我每次告诉他们我考多少分的时候,他们经常一句话:哦,那满分多少?你还差几分呢?所以我每次都会很努力的学习,争取考满分。
再分享一个生活的事情:到现在我都结婚十年了,我给我的孩子们做了一个新菜单的时候,我妈妈经常说一句话:你什么都不会做,做的菜能吃嘛?我每次听到这样的话,心里就很难过,有的时候眼泪就会流下来,心里想:你不帮我做,我做了你还要说能吃嘛?我结婚十年了都是自己带孩子,自己做饭,我要是真的什么都不会,我怎么生活了,我老公早就把我开除了……
发生事情的时候他们很多时候就是指责和抱怨我,比如:我弟弟在老家买房子,需要首付三十万,他们只有十二万的首付,他们也一定要帮弟弟买房子,剩余的钱都是找我借,我两天没有筹集那么多,他们就打过来电话抱怨我,说养我白养了,弟弟有事情的时候帮个忙都那么磨蹭,我们这里谁家女儿不帮助娘家弟弟,抓紧时间把钱打过来,我也想发火,但每次都没有用啊,他们根本不会听我的,只会一直催我打钱过去。
通过我分享的我的经历,这个社会上真有对孩子从小到大都是否定的父母,当遇到事情的时候他们对孩子真的只有抱怨和指责,所以我从小到大就特别好强,有的时候觉得自己那么累干什么,原来我做那么多都是为了得到父母的表扬,我上学上的好,工作做的好,找的老公也不能差。
最后恳请父母们多给孩子一些鼓励和赞扬,少一些抱怨和指责。我相信父母都是爱孩子的,不要用错误的方式来表达爱,那真的是无形的伤害,对孩子来说太苦了。
3对于这个问题,我想80后以前的感触都很深吧。
80后以后的父母,都开始注意孩子的心理健康了。
我是80后,生在农村,从记事开始,就没有得到过父母的夸奖。
当我自己会洗衣服做饭时,他们说:会这些事应该的,你还应该会更多的。
当我考了年级第一,我还以为他们那么在乎成绩,应该会表扬我。
没想到当我兴高采烈回家时,得到的是:年级第一有什么,考上好的初中才是放松的时候。
当我考上了好的初中,他们说:你看某某分数比你高,有什么好炫耀的?
当我努力追上某某,和她在尖子班,他们说:你看她的作文比你写的好,字也比你的好看。
当我考上县重点高中后,他们说:有本事怎么不好市重点?看到自己的不足了吧?
当我在高中努力,被分到实验班的时候,他们说:实验班就一定能考上大学吗?
当我考上大学,他们说:就是个二本,哎!
当我生病时,他们说:家里缺钱,要给你弟弟叫学费,睡一觉就好了。
当我大学跟他们要学费的时候,他们说:有本事就自己交,没本事就回家。
当我毕业想读研时,他们说:家里没钱了,我们身体也不好了,赚钱才是正经的。
当我开始工作时,他们说:记得每月给家里寄钱,还你以前欠家里的。
..........
最后,我明白了,不管我怎么努力,都满足不了他们的想法,他们只能看到更好的,看不到我的进步,不懂我的感受。
一句表扬真的那么难么?他们觉得这种打压式的教育是为了我好,骄傲了怎么办?
但他们不明白的是,我现在深深的自卑,敏感、多疑,觉得自己不值得被爱,没有安全感。
每次看到别人跟父母有说有笑的时候,我就特别羡慕。
我不敢停下脚步,努力学习心理学,是为了治愈自己。想过改变他们,但一句:老子吃的盐都比你走过的路多让我彻底放弃了。
只愿,自己最后不要成为他们那样的父母。
图片来源于网络
4我相信,有一些父母是这样的。下面先讲一个小故事。
小兰生在60年代的农村,家里4个孩子,她排行老大。自从她记事起,就经常挨骂,甚至挨打。她非常羡慕别的孩子能够得到父母的微笑和拥抱,而她得不到。因为是老大,她永远要让着弟弟妹妹,好玩的、好吃的在家里很少得到。她珍爱的东西弟弟妹妹们谁都可以拿,反之不可以。
家庭
她经常得到父母的指责抱怨。当弟弟妹妹学习不好时,父母指责抱怨是她没把他们教好;当弟弟妹妹在外面受欺负时,也是她没保护好他们;当小兰自己在外面被人欺负时,母亲生气她太懦弱,不仅指责抱怨,甚至会狠狠的打她一顿。
小兰很想得到父母的认可和夸奖。她努力学习,当她考上大学时,别人高兴的向她的父母祝贺。她妈妈却很惆怅,惆怅这孩子上大学他们怎么供呀。小兰做事认真,总想把事情做到最好,得到父母的认同和赞许,可遗憾的是永远得不到,期望越大,失望越大。如有一次,妹妹住院,父母在医院陪护妹妹。小兰在家里用心的做了一顿饭,其实挺好吃的,当送到医院时遭到父母的彻底否定。
父母在众人面前贬损孩子
小兰不理解为什么自己的父母会对自己这样,她很痛苦,在高中上学时有一段时间觉得自己没有父爱和母爱,活着没意思。为此,他去看一些心理书籍,以求答案。现在她明白了,也释然了。理解父母为什么这样了。原来这是自己的父母的原生家庭决定的。
对孩子指责抱怨的父母往往自己就生长在指责抱怨的家庭,他们抱怨自己孩子的行为正是他们童年体验和感悟的重演。他们的角色榜样就是曾指责抱怨自己的父母,而指责抱怨就是他们学会的解决问题和发泄情绪的唯一手段。
许多指责抱怨孩子的家长是带着严重的情感缺陷和情感需求的不满步入成年的。在情感层面上他们还只是个孩子。他们会将子女视为自己父母的替代品,并在他们身上寻求父母从未给予自己的情感满足。当子女无法满足这种情感需求时,他们就会被激怒,进而将怒火以暴力或指责抱怨的形式发泄到子女身上。在那一刻,孩子更像是父母的替代品,因为施暴者真正的愤怒对象正是他们的父母。
这样的父母对孩子人生的负面影响太大了, 为了不把这些负能量一代一代的传下去,建议做父母的多看一些书籍,或者学点心理学,给自己充充电,使自己心理满满的正能量,给孩子创造一个好的成长环境和氛围,让孩子幸福快乐的成长。
家长在学习
5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你说的这种父母一直在指责抱怨孩子,基本没有肯定过一次的情况,我相信在上一辈家长中,不在少数。
在那个特殊的社会背景下,父母的教育方式是“棍棒底下出孝子”,“严师出高徒”的教育方式。“量变能引起质变”,通常家长会觉得,只要对孩子多加指责和训斥,才能让孩子长记性,这种教育方式也一直被很多父母所推崇。这也是他们觉得对孩子好,爱孩子的一种体现。
殊不知,就像弹簧一样,压力越大,反弹越高。适当的给孩子施压,树立一个“别人家的孩子”的典范,确实对孩子有一些刺激激励作用。但是如果一味加大压力,而不会恩威并施,孩子有了进步,给予及时的肯定。也会打击孩子的自信心,效果会适得其反。
作为成年子女,我们要站在父母的角度,试着用他们的思维去看待这些事情。找个时间,陪父母过个愉快的周末或者节日,心情不错的时候,好好聊聊,沟通一下。父母和子女之间,没有什么沟通不了的,不要造成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憾。
{!-- PGC_VIDEO:{"thumb_height": 1280,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p-0000/19991bbd8cb44e01bff07c24a4219e2d6
得不到肯定的孩子,会失去做事的动力和激情。我们说,人都喜欢听好话,如果孩子做的真的很好,你也不给予奖励,那孩子就会失去做事的动力。长此以往,孩子做什么都无所谓,觉得做好与做不好都一样,也激发不出孩子最大的潜能,会让孩子变得平庸而没有创造力和暴发力。所以,当孩子做的很好时,要适当的夸奖和赞扬,这样,孩子才会越来越优秀。
{!-- PGC_VIDEO:{"thumb_height": 808,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p-0000/309b95518d5746bc97c9c162c12489097
相信一一父母期待太高,总看孩子不顺心。请你们先充实自己,再说教育孩子
8一辈子没被父母肯定过的孩子有,干什么都不认可,总认为你不行,自己活的不咋地,还不给孩子鼓励。
9这也许是一种激励,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助到您!
{!-- PGC_VIDEO:{"thumb_height": 1088,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p-0000/1b99e545f62d497c9ff128c5ad10f5c510
换个角度及思维想想就不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