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技术工人都没了,中国制造如何走向中国智造?:这个问题其实让人感觉悲伤,因为现实的确是技术工不如普通工人,而且说实话并不是说所有的都这样,至少绝大多
这个问题其实让人感觉悲伤,因为现实的确是技术工不如普通工人,而且说实话并不是说所有的都这样,至少绝大多数的情况是这样的,只有高端技术的受到一点点重视,高端技术以下的基本上完全被不当回事,古时候只要你有一门技术手艺,那基本上日子虽然说过的不算富裕,但是至少养家糊口过上中等水平的生活完全没有什么问题,现在基本上完全不行了。
一直说提振制造业,这是我们做不到像日本和德国以及美国那样对待技术工人,人家可以做一个工作一辈子不跳槽,我们是留不住人,原因在哪里了,为什么我们的人喜欢跳槽,为什么科技发达的国家的工人能做一个工作一辈子,没有大量技术工人的支持也就不会有制造业锐变的机会,对于技术工人最好的办法就是优待。
国内的企业其实也不容易,因为自己都不知道自己能存活多久,所以很少有企业愿意花时间去培养技术工,而且很多人见到待遇更好的地方就像跳槽走,这就形成了企业帮别人培养人才的事情,导致很多企业不愿意花金钱和精力在给别人培养人才上面,而企业自己能存活多久不知道,所以培养技术工的欲望其实就没有了,想的只是能在短时间内多挣钱就多赚。
技术工不受到重视的原因有很多,技术工的待遇差其实导致现在越来越少有人愿意做这一行,一个强大的工业国家,需要的是大量的基础技术工和适量的中高端技术工,就好比金字塔一样,基础的技术工其实就是金字塔的塔基一样,没有技术工的存在,说要变成强大的工业国家那绝对是天大的笑话,而我们的技术工不受到重视的原因太多了。
有环境的原因,有企业的原因,也有员工自己的原因,环境导致企业的发展和追求,企业的发展和待遇影响到技术工的去留,技术工的待遇收入决定了从事这个行业的基础量,当企业有了长期生存的土壤,那才会让企业注重自己的品牌形象,才会重视技术工在企业里面的重要作用,而企业自己其实有时候过得好也不会对员工好,因为这些企业觉得你不干有别人干,所以不在乎技术工的去留,也就没有高待遇了。
因为人们生存竞争压力,所以导致了现在的这种情况,企业就是抓住了这方面的原因才对技术工随便的态度,这也是为什么没有像日本德国那样品牌上百年企业的原因,我们不重视品牌形象,重视的只是想如何能短时间获得更多的收入,其实就是一种没有长远打算的区别,企业都没有长远打算了,还会有心思培养人才吗,所以说不改变环境好企业的态度方向,永远不可能出现制造业强国的样子。
2这是皇帝不急太监急!“中-国制造如何走向中-国智造”这等大事并不是我等星斗小市民所担忧的,要担忧就先担忧自己能不能吃饱饭,能不能把日子过得好点吧。
“技术工人都没了”,这是不太可能的事情,供求方面的问题市场自身就会调节。现在为什么技术工人不值钱?为什么没人愿意做工人?主要原因就是会做的人太多了,一抓一大把,所以就不值钱,所以大家就抱怨工资低,所以才不愿意做,但如果岗位多了,做的人少了,那自然就会把工价提高,自然就会大把人愿意干,不信把工人的工资提高到月薪过万看看?
退一步来讲,假如技术工人真的越来越少了,那也难不倒,机器人就可以替代大多数的简单的、重复性的工作,而且,还会比人干得更好、干得更快呢,还不会请假、迟到、早退,更不会发脾气闹罢工呢。
综上,“等技术工人都没了,中-国制造如何走向中-国智造”,这显然是皇帝不急太监急,事实上是不可能没有技术工人的,哪怕技术工人真的少一点点,中-国仍然会很好!
3技术工人要完成向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的转变,这是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提升不可少的核心环节,看看人才在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变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1.提升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需要人才
不再是粗放的制造,不单是依靠人口红利,制造的产品要有自己的设计,改进和创新,这样才能有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这些都需要依赖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去完成。
2.建立自有品牌需要人才
自有品牌的建立需要不断的营销,过硬的产品质量,不断更新的产品功能进行支撑。营销方案的设计,产品质量要检验,功能要研发,设计,这都是人才才能完成,不是简单的智能化能代替的。
3.改善工艺流程和管理水平需要人才
工艺流程的改善和管理水平的提升能更好的加强产品性能,节省成本,这需要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改进才能得来的。
智能制造需要我们加大核心竞争力,广泛开展合作,不断学习和创新,完成工业化和信息化的融合,这都需要方方面面的人才不断努力才能实现,技术工人也要不断自我提升,完成自我转变,在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的变迁过程起主人公的作用!
4好问题。
但是恒大已经开了“好头”。
没事的,咱们有钱,可以买全球N项最先进的设备及技术。
全球自动化程度最高,
全球最智能,
全球最先进,
就连车辆外观都可以请上百位全球顶尖设计师设计,,,
工厂几乎成了“黑灯工厂”,就不需要技术工人,如果需要,同样可以花钱到德国,日本去请 ,,,
所以,我们有钱,可以一步达到中国“智能制造”。
对于国家的长远发展,我们必须做好基础研究。
我们应该牢记,核心技术我们用钱永远是买不来的。
5技术工人只会越来越多,不会减少,因为国家教育在升学的比数上已经开始调整。
现在初中毕业的学生,能考上普通高中的比数,国家控制在50%左右,也就是说,现在的孩子只有一半有上大学的机会,另一半孩子只能到各类技工学校,学习技术,将来这些孩子,都将成为技术工人踏入社会。
我个人认为这种做法利弊共存,有利的一面是为社会培养更多的技术工人,弊端是孩子们在十四、五岁的时候,就因为这种调整,过早的把孩子们的大学梦给人为的毁灭了。
6技术工人会缺少是杞人忧天!
指望政策来促进人们去选择技术工人岗位那是计划经济的思维。
计划经济永远不可能代替市场来达到社会的供需平衡!
市场会自动协调供需平衡。社会对技术工人的需求进行平衡也是一样。
发达国家不单纯是GDP高,也不单纯是人均收入高,还在于各个方面都发达和成熟!生产关系和生产力、法律体系、商业秩序、游戏规则、供求关系等都处在动态平衡和稳定和谐状态,多数劳动者只是分工不同,没有贵贱之分,收入差别不大。
技术工人比操作工多了一份思考和乐趣而已。
7这种担心真的是杞人忧天。
中国十四亿人口,需要多少公务员,多少白领?
总有些人,咋天说没人种田了,今天说没人务工了,你说,剩下的这么多人都去干什么呢?
人要生存,都得有一份养家糊口的活才行吧?
有人也会说,人总有自己的活路。
如果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份活路,并活得好好的,那你又何必担心什么什么的没人干呢?
如有真有人没活路,但干什么又挑三拣四的,未必真有人宁愿等死也不去种田务工?
纵观历史,什么又苦又累的活没人干?
又有多少人宁愿饿死也不愿干一份自己并不情愿干的活?
放心吧,在一种生存竞争机制下,有时,为了生存,多少人在干着自己并不想干的那一份活呵!
8技术工随着智能吋代来临,很多手工艺技术工都会被淘汰,会被智能自动化技术代替。
智能技术吋代,只需要智能工具的研发师,尖端复合材料的专业研发开发工程师,智能设备的研发工程师,和智能机器维修师,基本不需要高技术的产业工人,因智能吋代以进入了智能自动化生产了,而非靠人工能完成产品的组装生产。
技术工人是指需要手工技术加工组装工艺的,而并非操作自能机器的工人,为什么呢?因为智能机器不需要人工操作,人工只需要一个开和关操作就可,自智机器就会进入智能自动流水线生产作业。
所以担心技术工人没有了,制造业就无法发展了是多余的。
9技术工人,是靠技术,不是一纸文凭!
有的工人,一辈子都评不上高级技工,但他的技术,可以超过很多拿着技工证的人!
10这说明未来对技术工人的需求将会更多。
制造业的高端化、智能化,将是我们全球化竞合的核心动能。中美贸易大战实际上就是在技术上的竞争与反制。美国害怕中国的崛起,不仅体现在害怕中国在经济总量上的崛起,更体现在害怕中国在核心技术上的崛起。
从制造业而言,新技术含两个部分:一个是技术研发本身,另外一个是制造水平。所以技术要进步、产业要转型升级,技术工人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公开的数据显示,目前中国有技术工人近1.7亿人,其中高技能人才不到4800万人。从未来的产业需求上看,高技能人才才是刚性的需求。
高技能人才其实是有一个比较长的成长期。一般来说技能上比较熟练,基本需要5年的时间;而在技能上比较出色、精到,那就需要10年的时间。
未来中国制造走向中国智造,确实需要更加大量的高端技术工人。
从目前的技术工人的培养上看,好的方面是中国非常重视高等职业教育,这就为技术工人大量产生打下良好的基础;不好的是,在薪酬水平与技术水平的匹配上不到位,不少企业在这方面很比较短视,不肯做出更大的投入与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