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离退休收入很高,却省自己的钱不花,什么心理?80岁的老人,退休工资在当地算非常高的了,从退休至今儿女谁家的事也不问更别说帮忙,自己吃、喝、用都非常省
老人离退休收入很高,却省自己的钱不花,是什么心态?
提出这样问题的一定是一位年青朋友。有一定年龄的人不会提出这样的问题。
这个问题的回答,离不开出生年代。
目前的老年人,都是出生在四、五十年代,或六十年代初期,三十年代出生的老年人也所剩无几了。
三十、四十和五十年代出生的老年人经历过建国初期,生产力低下,特别是粮食产量极低的年代,从出生以来接受的是上一辈节约教育,又经历"大跃进"和三年困难时期,对节约的重要性有深刻的理解,并且有曾经身临其境的感受,和经历,故而养成了要节约不要浪费的习惯。
六十年代初期出生的人,虽对三年自然灾害的困难时期,自己记忆不深,但也同样接受了上一辈人的教育。节约在他们的心灵中占据着同等重要的地位。
特别是目前,住房,孙子的教育费加之自己年老了,病也逐年增多,害一场病,住一次院花费亦不非。这些眼前的费用也摆在面前,更增强了老年人的节约意识。
老年人,从小接受的是"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熏陶,从而,养成了节约的良好习惯,这种习惯也就成为了终身的生活习惯。
老年人的还休收入很高,这只是部分老人。大多数退休老人特别是企业的退休老人,退休收入并不是很高,他们除了维持自己的基本生活外,剩余也不会多。更何况近年来物价较高,能维持基本生活也就不错了。
因此,题主所说离退休收入很高,必境只有部分人。我不是收入很高的这部分人,但我觉得,他们的心态:
一、不想依靠子女;
二、想节约点以防突发事件,比如生病住院,比如亲朋急需等等。
三、中华民族都有留遗产给子孙的传统,所以给后人留点遗产也是有的。
总之,各人有各自的生存方枣式,各有各的活法,只要不违背法律法规,自己节约点没有错,不可非议或指责!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立即删除。
2我傻啊?退休金高不高都要花呀,不然一日三餐,吃喝拉撒怎么办?要生存嘛必须要花。
3老年人有种勤俭持家的习惯,不该花的就省下来,预防未然,身边有钱少求人,提这种问题朋友也许太年轻消费性的人,也许啃老族依赖人!
4这样的老人很少及个别。大概有许多原因吧?老人有自己很高可观的退休金,按道理怎么花也花不完但他却还要向子女要钱,花钱也不说来龙去脉,子女也不知道他们的用途,生活吃穿用又很一般,这是什么状况,不会是搞钱币收藏吧!要是这样那子就有福了,可以得到一大笔遗产。但如果子女不孝顺也可能得不到这笔钱,他们可能会捐献给公盖事业作爱心。人家说女人心海底针,现在套在他们身上变成老人心海底针了,真是捉摸不透,顺其自然吧!老人高兴就好,终有一天会真相大白的!其实老年人生活是很俭朴的,他们老来老了都不想给子女,别人,社会添麻烦,不铺张不浪费,生活做人低调,性格会孤僻一些,虽然有些钱大多数为防病治痛作棺材本,这是没退休金老年人保守花钱的原因。所以说老年人就是老小孩也要关爱,要尽孝心尽做子女的责任和义务,让老年人过幸福快乐的晚年,不要午逆,埋怨,怪罪,虐待老人父母,否则有违天理!
5我吃喝随便,穿干净衣服就行沒什么讲究。小企业退休在北京拿平均退休金那档次,不高不低此过去生活很精彩就是幸福快乐。
6谢谢邀请!
一,占退休人员绝大多数的企业退休人员退休金并不高,
二,现在中青年人买房结婚育儿压力大,作为父母亲的退休老人能帮都会尽量帮一吧,
三,人一旦进入老年,身体健康上都是每况愈下,万一哪天得了大病,在现在的医疗体制下,即使有医保,个人负担部分的绝对金额也不少,为不连累子女,只有靠平时积蓄一部分钱。
7只要老人没乱花钱,他的钱留着死后也是儿女们的。我觉得老人可能有两种心态,一是试试儿女中哪个最懂事,最孝顺。二是觉得儿女众多那点退休金每月分给你们也起不了多大作用,还不如自己先留着,日积月累等自己快不行,再全部拿出来分给大家。
8老人离退休后,收入很高,却省着不花:
一是少时、年轻时、中年时家境贫寒,长期养成了勤俭节约的习惯,尽管老了,也改不了这种习惯。莫说老人已八十岁,现在六十岁以上、七十多岁的老人也有节俭的习惯,并且包括自己衣、食、住、住及子女孙辈、亲朋好友,均一视同仁。
二是手中有钱有底气,活的有底气,有自信。
三是很难改正。无论怎样说,怎样劝,老人“钱紧握在手,岿然不动”。
怎么心理?习惯心理。
怎么应对?尊重习惯。
老人八十多了,儿女也该六十左右,儿孙满堂了,应该理解长辈的习惯和心理。
一是顺者为孝。劝不听随着老人心愿,自己也要保持良好的心态:老人没欠你的,给你不是责任,是情,是亲,是爱。不给是本份,你想多了便是你贪得无厌。
二是给你是早与晚的事。老人活着有钱,不靠你养活,上了天堂,所有的身外之物包括钱,都带不走,都会遗留给你。到那时,主动权在你,想咋用就咋用,再也不用向老人要了。你孝、益两全,多好!
9
心理老师左叔非常愿意回答你的问题。
我是一位从事心理学及心理健康服务工作的心理咨询师,在高校做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有时也接待中老年人(学校教职工)来访者,对你提出的“老人离退休收入很高,却省自己的钱不花,什么心理?”的问题,我结合做心理咨询工作的体会来回答你的提问。
第一,这与自私有关,但也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老年人的自私,与我们通常说的自私有本质的不同,这一点作为子女要有正确的认识;老年人的自私是老年期人的一种心理变化,它是老年人为了预防不测而下意识采取的一种自我保护的“自私”。
原因不外乎这样几点,一是老年人生活上缺乏他人的关心,在经济上需要依赖他人;二是老年人退休回归家庭后,收入减少,心里缺乏安全感,存钱防老。三是随着老年人的社会角色和家庭处境发生变化,老年人希望通过控制经济来掌控一些事情。
第二,你知道老年人生活中面临的最大风险是什么吗?
害怕贫穷,害怕疾病,害怕失能,这是老年人最担心的三件事。2017年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曾经做过“老年人的生活世界”的调查,其中有一道问题就是“你现在最担心什么事情?”很多老年人都回答,他们最担心是害怕贫穷、生病、失去生活能力,他们最担心生病,担心有病以后钱不够用。
特别是一些高龄老年人(80岁以上的老年人),他们的身体功能逐渐不行,有些还有几种慢性病,随时都有可能失去生活自理的能力;如果生病,虽然老人有退休金,有医疗保障,但是有些疾病需要自己付费;如果失去生活自理能力,需要人照料,无论是子女照料,还是请老年服务人员照料,都需要花钱,而且费用很高;也许这位老人有这方面的考虑,作为子女应该充分理解老人。
第三,与老人的生活习惯有关,与子女的关系有关,这位老人的家庭人际关系互动,特别是经济往来关系已经形成了老人向子女要钱的习惯,心理上已经形成用子女的钱是心安理得的事,这有什么不对的心理?认为我是父母,用子女的是理所应当的,同时,可能这位老人有省吃俭用的生活习惯,生活处处节俭。
望我的回答能对你有所帮助,如有不同的看法请在评论区留言,我们可以继续探讨,分享彼此的观点。
再次感谢你的邀请!
10谢谢邀请!
老人退休金很高,但自已舍不得花,又不帮衬生活困难的儿女。弄得儿女之间和老人之间矛盾重重,这种生活状态的确让一大家人过得不舒服。
这种老人性格比较固执,是有点自私。但也不能指责她(他),毕竟是80多岁老人,一辈子已形成节俭的习惯,而且把钱攒得比较紧。
我们不妨站在老人的角度分析一下,老人一定是认为自已已经年高体弱,手里攒点钱有保障。待到生活不能自理,需人照顾一日三餐和生活起居时。这时再拿钱出来吃喝开销和支付照顾自已的人,心中有底气。
再说说儿女,老人已80多岁,每月退休金是不少,那是他(她)自已的钱。他们愿意怎么花就怎么花,儿女们也不要掂记父母每月的退休金。自已有困难自已想方法。都是成年人了,儿女们现在应该考虑如何孝敬老人,而不是眼里总盯着老人养老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