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时如果德国不打苏联,是否可以统一西欧?:答案是不能。德国大部分地处平原地区,没有任何屏障,周边强国环伺。德国在一战的时候就吃过两线作战的苦头,希特
答案是不能。德国大部分地处平原地区,没有任何屏障,周边强国环伺。德国在一战的时候就吃过两线作战的苦头,希特勒的军事素养还是非常高的,他并非不明白两线作战是不可取的。
在战术层面他选择了闪电战,通过强大的军事实力在对手还没有做好准备的情况下以雷霆万钧之势一举消灭对手,达到各个击破的目的。
在战略层面希特勒首先攻打波兰,然后与苏联瓜分波兰,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解决后顾之忧,以便腾出手来全力对付西欧诸国。此时的苏联也没空搭理德国,正忙着扩张领土,打芬兰、吞并波罗的海三国,忙的不亦乐乎,当然斯大林也有加大战略纵深,防范德国的意思。
所以,那个时候德国和苏联都知道彼此会成为对手,但都还没准备好,待到德国推进到英吉利海峡,被大海阻挡不能完全征服英国时,希特勒内心是非常着急的,他不能等到苏联完全做好准备再去攻打苏联,那时将会非常困难。希特勒认为英国已没有还手之力,整个欧洲除了苏联已没对手,他可以全力以赴的对付苏联了。以当时苏联的扩张势头,即使德国没有先入侵苏联,等到苏联完全做好准备也肯定会攻打德国的,这就是树欲静而风不止啊。
2谢邀。苏德战争前,德国已基本统一欧洲大陆。北线,德军于1940年4月出兵丹麦进而登陆挪威,最终将英法联军赶出挪威海域;西线,作为法国战役的前奏先横扫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几国,再于当年5月开始攻打法国,最后仅用六周就打败号称“欧洲第一陆军”的法国,在敦刻尔克再次把英国人赶出欧洲大陆;南线,巴巴罗萨行动前的1941年4月,德军携几个仆从国军队攻打南斯拉夫和希腊,顺利平定巴尔干半岛局势,进攻苏联的南翼得以保障。
应该说,如不算英吉利海峡对岸的大英帝国和占据大部东欧平原的苏联,德国统一西欧甚至欧陆大部是没有问题的。然而 ,希特勒与一百多年前拿破仑面临的问题一样:“俄国是大英帝国在欧洲大陆的一把利剑”。若要英国屈服,必须要斩断俄国这把利剑,这不仅是德国向东方拓展生存空间的需要,也是确立自身欧洲霸主地位必须要经历的一战。
3单纯从军事方面来讲,完全是可以的,当时的德军可谓是所向披靡,仅用几十天时间就把号称“欧洲第一陆军”的法国打败投降。把大英帝国从海上赶到本土,更不用说去奥地利,波兰这种欧洲小国家了,二战初期,德国党卫军的铁骑几乎踏遍了整个欧洲大陆,无人能挡。
排除苏联的原因,德国可以轻而易举的占领西欧,最大的阻力就只剩大西洋彼岸的美国。英国是美国坚实的铁杆盟友,如果英国真到了岌岌可危的时刻,美国应该会出手相助。不过自一战起,美国在国际局势和战争上的政策就特别聪明理智,从来不在美国本土发生战争,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不会派遣军队去欧洲,最多也就是对欧洲盟国资源上的帮助。
二战时期,英国马上就要沦陷,时任英国首相的丘吉尔立马就去美国寻求支援。不过最开始美国政府的态度让他有些心灰意冷,美国政府不愿趟这谭浑水,认为战争永远也波及不到美国本土,所以一点也不着急。再有就是美国一直在抬价,想要争取到更高的利益,不会去做亏本生意。最后经过丘吉尔费劲心思的去给美国政府阐明德国发动战争的利害关系,再加上战争时机也要到了,美国才同意参与战争,同英国保全了欧洲,否则,至少大半个欧洲都会成为希特勒的领地了。
4德国既没有统一欧洲的打算,也没有统一欧洲的可能。
第三帝国一开始的目标就不是西欧第三帝国的生命线和开始的目标,我们回到希特勒在年轻时候,狱中所写的臭名昭著的《我的奋斗》一书去看,希特勒给德意志民族确定的民族生命线到底在哪:
我们现在是采取了六百年前的外交政策,就是遏止日耳曼人纷纷向欧洲南部和西部去移殖,而使我们的视线向东去。
我们已经结束了战前殖民地和商来的政策,只是注意于未来的领土政策。
我们在现在一谈到欧洲新领土的开辟问题,必须先想到俄国和他的接壤的国家。引自《我的奋斗》
在希特勒的第三帝国的计划中,的确德国在一战中受到了极大的削弱,但希特勒一直谆谆告诫:英国和意大利可以作为德国的盟友,法国是西欧一支极强的世界性强权。希特勒确实要用德国的剑为德国的犁拓宽生存空间。但是希特勒扩展的方向其实是从乌克兰到高加索的当时属于苏联的势力范围的土地。毕竟那片地方,既有乌克兰大粮仓又有丰富的油气资源。可以说希特勒一开始从来没有想过要和英法开战。
希特勒这个魔头参加过一战,还是拿过两次铁十字勋章的优秀士兵,他深深地知道德国一战的失败和两线作战导致顾此失彼之间的关系。所以其实希特勒一直都在竭力的避免两线作战。甚至在书里说恢复1914年的德国疆域的想法是危险的,是会导致国际再次与德国为敌的。
他的目标其实一直也都是东边他确定的德国生命线。只不过他要先摆脱一战战胜国英法家在德国身上的紧箍咒。
后来因为德国吞并苏台德地区,导致与英法关系恶化,其实希特勒是一直避免过度刺激英法的。
后来因为与波兰关于旦泽走廊的外交谈判破裂,导致与波兰决裂,引起第二次世界大战。这时候东边是不怀好意的苏联,西边是英法。德国马上要重现一战两线作战的场景。希特勒和斯大林这两被孤立的政治人物,签订了双方都想着时机到了就要撕毁的《苏德互不侵犯条约》。都为了快速的解决后顾之忧。
只有理解了希特勒无心与英法为敌,我们才能理解希特勒在战绩辉煌的闪电战击溃法国之后与维希政府订立的合约其实是极为宽松的。他希望争取西部快速缔结和约好没有后顾之忧地去实现他的拿到东欧德国生命线的意图。
舰队、空军、德国一战后被夺走的殖民地、阿尔萨斯-洛林、里昂等已经被德军攻占的地方,德军撤退,停战协议中写明对法国没有领土要求
法国海外殖民帝国的武装力量在这个协议里面没有限制
图片上的法语意思:罪恶而骄横的德意志帝国被它企图奴役的自由人民击败,于1918年11月11日在此屈膝而亡。
可以看出停战协定,德国对法国维希政府还是比较宽容的,德国当时设想快速的携战胜之威与英法缔结合同条约,然后好掉转头实现他心目中德意志民族的生存空间。
可惜当时的英国政府继续抵抗,美英法等确定了每一个国家都不单独与德国媾和的原则。当时的美国还没有武装起来。但那一道不可逾越的英吉利海峡阻挡了德国陆军的步伐。导致德国在没有在西线订立和约的情况下又开赴东线。
重蹈了一战两线作战的覆辙,从此以后,第三帝国的失败就已经只是时间问题了。
5二战德国难道没有统一西欧了吗? 这问题应该这样问二战德国拿下西欧后不打苏联会怎么样,1939年德国闪电战入侵波兰与苏联瓜分波兰各一半的领土,英国法国在德国入侵波兰的三天后正式对德宣战,是英法率先对德国宣战的,德国在打波兰时是没有向英法宣战,就是这样情况下,后来德国攻打法国时才有了借口师出有名,而不是跟日本一样偷袭了美国珍珠港。
而波兰战役期间,英法两国对德宣战之后,最终就坐视了波兰灭亡,法国当时是唯一可以拯救波兰把第二次世界大战花苗压在了波兰的领土之上,但英国法国最终宣战成为了一个历史笑柄,法国并没有全面出兵跟德国作战,英国也没有给予波兰任何实质性帮助。德国和苏联最终瓜分波兰之后,德国下个目标便是,荷兰,比利时,法国,法国战役的爆发最终让荷兰,比利时几天之内就亡国了,法国由于战略上失误最终导致了法国陆军在一个月之内被德国装甲部队包围切割,英国人见势不妙把支援法国的战役,变成了历史上唯一场留名青史的大溃败,敦刻尔克大撤退,最终英国人忙着逃命,法国忙着如何体面的投降,至此1940年6月德国基本上已经占领整个西欧包括北欧各国。
有人会问不是还有英国没有被德国占领吗?英国并不是什么正儿八经的西欧国家,前两个月还不是刚刚上演了退出欧盟的大戏吗?英国就是一个岛国,一个领土面积还不到中国一个省面积大小的国家,他的大英帝国的海军组建,那一块铁不是从殖民地掠夺而来的?所以二战一结束大英帝国也就不复存在了,没有殖民地资源供给,英国就什么都不是了,就是一个资源匮乏的岛国而已比日本还小呢,二战时期德国错就错在进攻了苏联,如果德国当时不进攻苏联的话,就此停手那么现在德国就是欧洲第二大国家,但现在也不差,欧洲说头一句话的人依旧是德国,法国的话语权在欧洲还真比不过如今的德国。
6苏德战争前,德国已基本统一西欧。德军于1938年吞并奥地利,紧接着占领苏台德区,进而吞并捷克,1939年九月,德国闪击波兰。
德军于1940年4月出兵丹麦进而占领挪威,德国横扫荷兰、比利时、卢森堡与法国。
1941年4月,德军攻占南斯拉夫和希腊。
但是,德国大部分地处平原地区,没有任何屏障,周边强国环伺,安全没有保证。
况且,德国国内经济不景气,通胀压力大,需要对外扩张,掠夺资源,贴补国内来避免经济危机,因此,德国的战车不可能停下来。
7
不会,因为苏联人不会眼看着德国坐大,威胁自己。
二战时期苏德有根本的矛盾,这就是二者的意识形态。德国希特勒上台是打着发共旗号的,而苏联是当时最大的共产主义国家,不管是从政治还是国家安全的需要,可以预见二者迟早会有一场大战,只不过目前希特勒忙着西欧战场,斯大林也不想与日德两面开战,二者保持了微妙的平衡。
实际上当英法联军撤离到英伦三岛后,凭借英国强大的皇家海军,希特勒暂时也没有什么好办
法,可是侵略战争的脚步不能停下,只好集中优势陆军解决莫斯科问题,再说苏联人也开始在波罗的海三国周围布置兵力,斯大林想干什么?无非是对付德国,所以希特勒选择了先下手为强,这也是无奈之举
这个问题可以分成两部分,一个是德国能不能统一欧洲,另一个问题则是苏联会不会打德国。
那么,如果先说第一个部分,可以肯定的是,德国是能够统一西欧的,事实上,当年的希特勒德国也已经完成了对西欧的统治,当然,西欧指的主要是法国、波兰、荷兰、比利时等国家。意大利、西班牙这些算是南欧与西南欧地区了。不过,如果希特勒想的话,拿下这些地区也是不费吹灰之力。
所以我们看,希特勒是可以统一西欧的,打不打苏联,他都能完成这个目标。
那么,来看第二个问题。
第二个问题在当时其实并不是个问题,因为无论希特勒统不统一西欧,会不会主动攻击苏联,那么,苏联也一定会去攻击德国的。因为希特勒真的很危险。
对于斯大林这个人来说,他和希特勒有些像,容易走极端、控制欲非常强、有些冷血、同样非常热衷于武力,这几个特点决定了斯大林在面对希特勒这个狂人的时候,是不会无动于衷的。
就算希特勒没有进攻其他国家,斯大林也不会对希特勒在德国内部的举动无动于衷的。对于当年的苏联来说,德国和英法是一路的,与自己的矛盾是不可调和的,更为重要的是,在苏联的西部,德国是离苏联最近的大国,也是苏联最为危险的对手。
这两个狂人碰到一起,战争就不可避免了,希特勒只是先动手而已。
9历史没有如果,但是可以肯定的是纳粹统一欧洲之后,必然会与苏联发生利益冲突。苏德之间必然会有一战,这是意识形态的问题,是无法调和的,就看谁会先动手!事实证明希特勒这个战争狂人做事不喜欢拖拖拉拉,从不计较后果,所以纳粹先动手也成了历史必然!
10二战时的德国很彪悍,从西欧开战到了东欧,再到了苏联,最后,被苏联绊住了脚步,功亏一篑,德国人的梦想就此破灭。在苏联和盟军进行大反攻后,德国全面失守,投降者无数,希特勒自杀。
如果,德国不去惹苏联这头北极熊,会彻底统一西欧吗?
不会。
因为,征服不了英国,就不算统一了西欧。
虽然英国不在西欧大陆,但又算是西欧阵营的。如果征服不了英国,就没法对外号称统一了西欧。
那么,德国如果坚持实施他们所谓的“海狮计划”,能完全征服英国吗?不能。
(一)、英吉利海峡是天然的屏障,德国太难渡过。
(海狮计划)
英国最强的是海军,德国最强的却是陆军。英国能够横行世界,靠的就是强大的海军,这是妥妥的海上霸主。
德国虽然占领了法国、荷兰、比利时等国,但英法中间那条英吉利海峡,德国海军很难渡过。如果强行为之,面对的将是英国军队疯狂的打击。
实际上,1940年7-10月,德国军队试图攻克英国,主要是展开了大规模的空中轰炸,并准备用船只运送大量的陆军到英伦三岛。交手的结果表明,在丘吉尔和英国军队的努力下,德国最后还是败北,当然,在局部战斗中,德国人也获得过优势,但从总体来说,德国人失败了。希特勒就此放弃了“海狮计划”。
因为地理问题,德国无法轻易攻克英国军队,这就注定了德国征服英国很难,统一西欧很难。
(二)、英国有个亲戚叫美国,不会冷眼旁观的。
德国为什么要北上?因为石油等重要战略物资短缺,德国和日本一样,是个物资短缺的国家,特别是石油,更是无处可寻。
二战战前,德国的石油主要从美国、委内瑞拉、伊朗进口。二战开启后,德国无法获得进口石油了,各个国家都不再同意出口给德国。
于是,德国才瞄准了苏联这个物资大国,想想苏联南方那一个个油田,那一片片田园,希特勒是心向往之。
如果德国不是去打苏联,而是继续和英国开战,那么,英国会有源源不断的石油等物资从美国运来,而德国在资源短缺情况下会越打越艰难。如此情况下打赢英国,简直是天方夜谭。
另外,德国在西欧一家独大,也不符合美国在欧洲的利益,因此,德国一定会得到美国各种方式的遏制。
(三)、苏联不会等闲视之,冷眼旁观。
苏联会一直无视德国的崛起吗?不会。
虽然苏联前期和德国签订了《互不侵犯协议》,可那是在1939年瓜分波兰时签订的。那时,德国并没有完全控制住西欧,对苏联的影响还不算大。
后来,德国在西欧大陆驰骋纵横,所向披靡,一众国家纷纷投降德国。此时,德国有点一家独大的意思。
如果德国不进攻苏联,而是坚持进攻英国,苏联会长期等闲视之,冷眼旁观吗?会眼睁睁看着德国攻克英国吗?大概率不会,因为德国如果攻克英国,苏联将可能是下一个目标。
一句话,强大起来的德国,完全不符合苏联的利益。
因此,如果德国坚持强力攻打英国,那么,苏联要么和英国结盟,共同对付德国,形成两面夹击的态势。要么在两败俱伤时,苏联向德国发动致命攻击,这对德国将是极其重大的威胁。
如此一来,德国如何能统一西欧?不仅不能统一,失败还是大概率的。
(丘吉尔)
当然,话说回来,如果德国不追求完美,不收拾英国,同时想法交好于苏联,那么,西欧的大陆部分很有可能被德国控制,毕竟,攻打英国和苏联前,西欧大陆的大片土地都已经被德国控制了。
总而言之,德国完全统一西欧是很难的,除非,不算英国在内。可是,不算英国,能算是完整的西欧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