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16岁过着怎样的生活?:我16岁过上军旅生活,担当着保卫国家和平的使命。:-怎样,16,生活
我16岁过上军旅生活,担当着保卫国家和平的使命。
2分享一下美好时光,我十六岁的天空
十六岁是每个少年都怀着追梦的理想
我十三岁跟着父母离开岛上,进城
在城里上学,因为我不爱学习基本都是逃课
老师随时都会让我站一节课,作业从未完成
老师告诉父亲,你家女儿不用来上学了
从来没认真读书,带着同学逃课
父亲听了,回家直接问,要读好好读
别浪费的钱,直接回应,不读
是你自己说的,以后别怪我,明天不用去了
终于离开了学校大门,感觉轻松了哈??
回来跟着父母在市场上摆地摊,鱼虾螃蟹一把抓,非常有动力,每天都有点零花钱用,特别喜欢吃的兰州麻辣牛肉拉面,父亲说挣点钱还不够我吃,每天五点半都被叫起床,帮忙把所有的海鲜排好队??
市场上认识了小伙伴,油条哥,说起来真是一枚典型的暖男,刚炸好的油条,第一时间送给他认识的女孩子吃,成了市场上的一道风景,那些大哥哥大姐姐们都以为会开花结果,因为条件,老子不允许,最后他是他,我是我,瓜熟蒂落,都在别人的盘子里,这些都是美好的记忆,曾经少年爱追梦,扑空了哈????
3我16岁己上班几个月了
1958年8月末到鹤岗一中初中二年级报到。听说南山矿成立技术中学,学技术学文化,还给10元钱。这10块钱让我辍学,因当时住在姑姑家。下午就到技术中学报名,分到钳工班。技术中学仅存在2个月,就算南山矿机电修配厂招工,年仅15岁。我的工令从8月未算起。
1959年我16岁,已参加工作几个月了。那是"大跃进"的火红年代。虽然只是16岁,还是个孩子。但干起来活来,谁也不示弱,甘于落后。大炼钢铁,我厂也有几个小铁炉,两人抬装满矿石的大筐,飞似地倒进炼铁炉,24小时连轴转,困了就地卧倒迷一觉。6方螺絲帽全靠人工锉,我们一个组的小伙伴,比武打擂看谁锉的快又多,1天锉100多个,得付出那么代价呀。可是我们都不嫌苦和累,干的热火朝天,挥汗如雨,也不愿稍微歇一会。中午赶紧扒拉几口饭,又投入锉镙絲帽大赛。
16岁每月18元了,早已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给家庭收入做贡献了。
不象现在的16岁孩子,坐在中学的教室里,正在读书学习呢。
4我是老三届知青,1968年我16岁上山下乡,我们那一代人,大多数沒有受过高等教育,我在校是高材生,酷爱美术,音乐,文学艺术,女红,在那激情燃烧的岁月,崇尚英雄的年代,似呼脉搏的跳动都与伟大祖国的命运紧紧相连……
文革时,贫农出身的父亲受到冲击,一夜之间我成了黑五类,我抑郁,我迷茫,下乡45天,我患了精神分裂症,两次入院,都是国家付费,后来我回城养病,后来我去学校教书,成为一名美术老师……
1984年,一个偶然机会,我参加省首届时装设计电视大奖赛和首届中国春秋时装设计电视大奖奖,均获大奖,1985年至1986年在北京函授学习日本服装文化,1988年下海创业至今三十二年。
今年68岁,事业成功,身体健康,家庭幸福,儿女优秀,退休有铺,每天和老伴登山晨练,精神抖擞在工作室里刷存在,以然成为人生赢家,当年16岁的我成了精神残疾人,如今50多年过去了,我比很多正常人更成功。
在网上看到黑龙江省知青精神病院,现仅存的一百多名当年的知青精神病人,受到党和政府微不至的关怀和照顾,我非常的同情和惋惜,他们的记忆永远停留在
在50多年前那个久远的年代……
发几张今夏登山晨练时,用手机和老伴互拍的照片。
5我16岁那年是1980年,我小学还没毕业,因为入学晚,和大妹一起入学,刚上小学五年级。那时候,全家七口人,只有父亲一个劳力,年年都是欠资户,家里的零花钱都是父亲给生产队放羊时挖药材卖零花钱,再就是每年养春蚕。
养春蚕是个很辛苦的活,屯子里只有几家养。特别是蚕快要做茧前时,蚕长大了,特别能吃。我和大妹每天起大早去山上采一筐桑叶回来再去上学。每天午后上学时都带着筐,中途把筐藏在草丛里,放学后让同学把书包捎回家,拎着筐就上山采桑叶了,近处都采没了,只能往更远的山里走,有的时候回到家都掌灯时分。
那时候小学是五年制,小学升初中考试的前一天放学时,老师让同学门回家再复习下功课,我和大妹回家要复习功课,母亲说啥也不让,硬是让我俩去豆地拔草,我和大妹赌着气去豆地拔草。
升学考试还算顺利,公布成绩那天,大妹还是全学年第一名,我只进了前十。(村学校五年级两个班80多名学生)母亲活着的时候,我和大妹经常在母亲跟前提那年考试的事,因为母亲一天书没念,不懂得上学重要性。上初二时由于家里不支持我俩上学,我俩都辍学了,也经常埋怨父母不支持我们读书。后来的后来也理解父母了,因为我们多少还读几年书,父母一天书没念又去埋怨谁呢?
6我16岁时,刚会给生病住院的姥姥做“鲜虾白菜汤”,姥姥很爱吃。
7一九七七年,我十六岁,本来不应该再上学的我,偏偏考上了县城的重点高中。
这下可难住了全家,不上吧,毕竟这是刚刚成立的重点高中,第一届只在全县招收六十人,漫说我们村,就是我们整个公社只有我一人;去上吧,实在勉为其难,父亲早逝,兄妹七人全凭母亲,况且,学校离家近十路里,根本没有条件带上细粮去过寄宿生活!
多亏我的一个叫姑夫的远房亲戚,他是见过世面的城里人,知道考上这所高中,以后意味着什么,于是,力劝母亲千万不要放过这个机会,从而误了孩子的前程!同时,他建议我,不必往校,中午可以带点吃的,早晚辛苦点就行。我一阵欣喜,连忙表示愿意走读,哪怕中午不吃饭也行!
我如愿以偿地又背上了书包,不过,除了书包,又多了一担竹篮,我要利用下午放学的机会拾些粪或担回一挑土杂肥。俗话说得好,城里的土,乡下的肥。农闲时乡下人总是把大街小巷扫个遍,然后担回去,施到田里作肥料。毕竟是靠工分吃饭的年代,我把粪拾回去,堆熟后交给生产队照样可以挣工分,虽说供养不了家庭,起码可以挣回自己的口粮,而不至于吃闲饭。
每天早上,我和母亲一样,通常五点钟起床,母亲烧粥时随手朝灶台里放上两个红薯,那是我的午饭。我要么快速地打回一筐猪草,要么把一天家里需要的水从村外的土井里担回,至少也要打扫一下院落,才能心安理得地带着竹篮去上学!
感谢那时候的学校,虽说粉碎“四人帮”后开始重视教育,但学生比现在轻困的多。中午,我啃完红薯,做完成作业后,还有充足的时间去学校周边拾粪,或收集土杂肥,不到下午上课,我就可以收到满满的一担,放在学校围墙边上,只待放学便可以担起来飞奔而去!
我没有显得自悲,其实这样的生活倒让我少了一点愧疚,比起哥哥和姐姐,我不知幸福多少倍,他们要不分早晚地在田间劳作,午饭大多数时候只不过是面糊糊下红薯,或是两碗薄粥,我至少可以啥都不干的在教室里坐上几个小时!再说,根本没有误了我的学习,我只是利用同学们聊天,或回家吃饭的空间干点“私活”。再说,老师和同学们没有一点看不起我的感觉,反倒帮我把教室和我们班清洁区的垃圾集中在操场角落里,好让我不再费劲收集,放学了直接担回就行!
唯独一次让我稍显难堪的是上体育课,那天,我打着赤脚,其实,那时很多孩子都没有鞋穿,只是体育课老师才强调穿鞋,以免伤着。可是我忘了,当队列训练时,老师喊“立正”,我依旧感觉良好;可是,老师喊“稍息”时,全班只露出我一只光脚!那一刻,我懂得了什么叫尴尬,老师陈崇德先生看出了我的难堪,下课后,他居然给我送来了一双七成新的天蓝色运动鞋,那是我穿的第一双高档鞋,脚放在里面,真的好舒坦!
年终,母亲把半年来我担回的粪交给了生产队,居然挣得近千个工分,比和我同年的半劳动力挣的都多!我顺利地挣回了自己的口粮,并且稍有节余!
过年,母亲为我扯了六尺“的确良”布,那是当年最时尚的布料,我知道姐姐渴望,悄悄地偷出来放在城里的裁缝铺里,为姐姐做了一个布衫,那时,姐姐正在恋爱,她比我更需要体面,更需要自信!
感谢十六岁的生活,那是我一生的骄傲,更是如今幸福生活的参照!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8
史???前例的文化大革命即将在全国蔓延,苦难开始了!吾在突如其来的动乱浩劫中挣扎!
9我16岁时是全国人民万分悲痛我们伟大领袖毛主席!
10我16岁开始打工了(因家庭经济条件件不允许,初三只好休学了)。在原四川省重庆市云阳县竹溪公社一家乡镇企业(土陶厂)上班,生产大小土碗、酒壶、尿壶、大小泡菜坛、大小水缸、榨菜坛子。主要生产榨菜(坛子),我来给大家简单的讲一下用土陶泥生产榨菜(坛子)的加工过程:
①选好材料(矿石),这种矿石就在我们厂后面,有座山大下面都是这种矿工。当时应该是政府批准了的,工人开采出来,就运到我们厂里,用粉碎机进行粉碎成颗粒状,再用过滤筛进行过筛,粗颗粒继续用粉碎机再次粉碎,细面就放入泥池里用水进行搅拌均匀待用。一般用的工具:水盆、铲刀、毛刷、钢丝弓、麻布或帆布。
②每加工一个产品型号,陶泥的重量不一样,称好重量对位入坐。我们原加工榨菜(坛子)土陶车用石圆盘和木圆做的(分上下两层,上层用木料做成一个圆形,下层石圆盘。在平地上挖下一个圆型土窖,土窖中间埋上一根圆木方,圆木方顶上方安装一个铁圆球,再把石圆盘放在圆木方上面,石圆盘下有固定支架使其石圆盘随圆木方中心正常的运转,石盘上面已加工有个小圆窝,在制作土陶坯时,用一根大约1米长、60公分粗的木棍,将木棍的下端放在圆石盘上的小圆窝里,按顺时的方向将石圆盘进行快速的转动,速度到达自己满意的时候,就放下木棍,两手在旁边水盆里沾上水,双手握住木圆盘上面的陶泥,稳住陶泥为圆的中心点之后,两手继续将陶泥慢慢的往上提升一点,再双手大拇指插入陶泥的中心,另4指卡住陶泥的外圆拉大到榨坛底部所需要的外圆直径尺寸,如石圆盘的速度减慢时,可用右脚踏在圆石圆盘上面继续推动石圆盘加快运转速度进行加工。底部厚度大约留十公分左右,然后左手放在陶泥圆中心底部贴在陶泥上,右手贴在陶泥外圆底部,双手对准力度均匀慢慢往上拉,拉到所要求的高度为止,在左手还是在里贴在陶泥上,右手拿着小铲子进行修正,然后双用铁丝绳放在圆木盘底部,从前端切入到后端,陶泥与圆木盘隔开了,陶泥士坯里放入用竹编成大小圆圈3个左右,双手捧上陶泥土坯放在地上凉晒。
③检查土陶坯凉晒的湿度,过湿就不能进行加工,加上的土陶泥就会往下掉,过于太硬,不容易粘连。这个湿度靠自己的经验把握。如果湿度适合就进行第二次加工,双手将土陶坯放在木圆盘上,用右手轻轻敲打在圆盘中心位置,用湿布将底根部润湿将它其固定后,在用湿布将陶泥土坯上口端用润湿。将称好重量的陶泥,揉成小条,一节一节加在土坯上端,加完后,用上面讲过同样的方法再次拉高,再凉晒。
④再次用第二次的方法,做三次加工,这次加工用上面拉高后,双手贴在陶泥土坯往中间拉,缩小口径,双手将土榨坛口加椭圆型状就行了,再次端下来凉晒。
⑤等土榨坛子表面完全发白就表示干了,又开始对里面上釉面色(上釉面色的材料,就是我们以前河边涨水,退水后留下的红色泥土,加上谷糠烧过后的灰,按照釉表面色的浓度进行搅拌)。双手横向将陶泥土陶坏在已调对好的釉水池滚上一圈,再次凉晒。
⑥将陶泥土陶坯运到土窑里烧制(一般烧制温度大约在1200度左右)。以前是靠多年的经验判断烧制产品是否合格了,因修建炉窑很大,用煤烧制,一个煤炭炉灶要管烧制大约200平方米的土陶坯,每一个小炉窑大约8个平方,观察哪一个小炉窑里面的产品烧好了,就关破进火窗口,等待里面温度下降了就开窑出炉,这个榨菜坛子加工过程就算结束了。
{!-- PGC_VIDEO:{"thumb_height": 720, "vid": "v02016e70000btjepcl1n62iqnrpnb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