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平时爱吹牛,喝酒又容易喝多,是什么心态?:又来揭我们的短,我们不过是喝点酒,酒后不开车,不打不骂老婆,也不去少儿不宜场所,只想着在大街上唱歌、躺
又来揭我们的短,我们不过是喝点酒,酒后不开车,不打不骂老婆,也不去少儿不宜场所,只想着在大街上唱歌、躺在草地上睡觉、看到警察问个好:“警察叔叔好!”,至于吹牛,哪有牛?
请理解这个群体。很失意。很惆怅。生意破产、股票崩盘、被老板七岁儿子骂、老婆说是去隔壁老王家借20元钱买盐两个钟头还没回来,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吹牛?笑死了。压力山大,我快憋闷死了,只想缓口气。
2一个人平时爱吹牛,喝酒又容易喝多,是什么心态?
象这类人,人世间不在少数;男人吗平时吹牛逼很正常,展现男人“个性另一面”,十男九“泡”(吹牛之意)一个不“泡”是“怂包”吗。“吹牛逼”很有学问的,关键要对某件事的“认知”,要适当选择场合,选择对象,还要根据自己的身份而“高谈阔论”,让听者有心,观者有情,旁观者为你“热情鼓掌”,达到人生娱乐高潮而“自豪”,也不失大体,让他人感觉外星人怪怪兽的感觉。
当然了,酒桌饭桌是“吹牛逼”者最好的用武之地,三朋四友,酒过三巡;谈论国事、家事、诽闻风流事,酒只是配角,好大的鸟事,一口而尽,继续牛逼通天直播下场赴会;到那时,联合国是他家开的,特郎普邀请赴宴,他尽敢说:“没功夫”………还有什么不敢吹的?
近期我还真遇到个“真能吹的”,四十多岁,从事“再生资源回收”职业;我俩认识只是他叔叔以前和我一系统同事,也就是个基层粮站分站主任,这个“侄儿子”不省心,在“关公面前舞大刀”,把这个“叔叔”吹的天花乱坠,真的,在位旁观者连打断的机会都没有……
你只要开口说话,他都知道,上至中央“人事调整”,下到省部委人事分管,甚至包括这些干部从哪里来,到哪里去都“了解一清二楚”,什么县处级干部他怎么怎么……
我的孩儿,这个人吹牛逼“功夫”了得?一谈喝酒不见“五粮液茅台”不端杯,什么一顿操作十几瓶都是“小儿科”………
常来我店里吹,真的烦了,我当他面点到为止,对他说:我见过能吹死牛的,可你吹起来连“大象”都放在眼里,总有一天地球将被你吹出太阳系…………
只有这一句,他很自觉,近二个月不来了,而且见到我如见生人假装不认识而溜走,我真的没得罪他,也许知道无趣了,真的牛逼把天吹通了??
有此断定:内心空虚,不顾及你的感受,自我满足而已。
3感谢邀请!
平时爱吹牛,是吹些什么牛?一切谎言会被现实与时间不击自破。喝酒易醉,原因有二,一是酒量有限,身体机能问题,这人还应该是盛情中人。二是心中承载太多不为人知的故事,所谓酒不醉人人自醉,这不是所有人能懂的。本人有一位同事,家底厚,却生了三个女儿,或许农村眼光,失去了香火之痛,爱上了喝酒,相信,他喝的不是酒,而是无奈。所以,不经他人史,莫论他人非,十指都有长短,何况是人。
4此类人,生活里,并不少见。见人喜欢拔高自己,夸大其词,见风是雨。爱吹牛,是虚荣心作祟;嗜酒如命,不醉不归,每喝必多,这种人,心里有事情,没法派遣,只好借酒浇愁,一醉方休。
寂寞,是一群人的狂欢。日常生活,朋友三五个人,说话聊天,借酒助兴,话人生、谈理想,无酒不席,也有道理,也是一种文化现象。
狂欢,是一个人的寂寞。
如何化解,多学习,实事求是,改掉夸大其词的说话毛病;认识喝酒的危害性,小酒怡情,大酒伤身,甚至为酒而出现违法乱纪的事情也不少,吸取教训,过好日子。
好好说话,不吹牛,是一种有礼貌、讲文明的象征,也是尊重自己、尊重他人的基本素养。语言交流,在于交心,吹牛撒谎,欺骗别人,虚荣心满足了,却害人害己,误人误己,百害无益。
5爱吹牛、一喝酒就多的人,多半是内心压抑。根据心理学基本原理:一方面放纵,另一方面必然憋屈。
我说这话是有现实依据的,我就有这么一位老同学:
他父亲在他上中学时不幸去世,家里母亲没有工作,生活上有点困顿。
当年考大学落榜,他接班进入父亲的单位,因为没有学历,从事机关一般科员的琐碎工作,平淡单调,挣钱也不多。
后来结婚了,和老婆的关系不是很好,经常给我们抱怨他们夫妻间的矛盾,听多了我们都烦。但还是没有离婚,磕磕绊绊也过了十几年。
眼看着周围人买房买车,他一样也没买,还跟老妈挤在一起过。工作上升职无望,彻底混日子了。
最大的爱好就是喝酒,没到晚上,就打电话挨个约,夜市上撸串喝酒。常常自己拎一瓶白酒,叫上几个凉菜,我陪着他喝,我常喝啤酒,白酒他就一个整。结束后,他总是脚步不稳,我几乎每次都送他回家。
就是这么一个人,借酒浇愁。
这样的人应该性格比较豪爽,没啥心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