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世价值是怎么来的?:某个地方有个人做个蛋糕,全世界各地老百姓都说好吃。但总有几个地方的大统领偏偏与众不同,说这个蛋糕一股馊味,简直是一无是处:-普世价
某个地方有个人做个蛋糕,全世界各地老百姓都说好吃。但总有几个地方的大统领偏偏与众不同,说这个蛋糕一股馊味,简直是一无是处。但大统领底下的小弟不这么认为,他们觉得这是珍馐美味。然后矛盾就出来了:大统领们面对小弟时利用各种渠道去攻击蛋糕的味道,颜色以及做法。竟出台规矩禁止吃蛋糕!兄弟们为了照顾大哥面子和顾及自生的安危荣辱也都随声附和说蛋糕馊,蛋糕臭,蛋糕就是个大灾星。但小弟们是不在大统领的视线时,又偷偷谈论蛋糕的美味并偷吃。天长日久,大家因之成俗。只要面对大统领和大统领的亲兵大家就说好,个顶个的树大拇哥。私底下还是各过各家,吃蛋糕,谈蛋糕。世界没有不透风的墙,终于大统领们知道了,但是他们并没有派亲随来硬的。因为大统领们发现,统领内部也在有人吃蛋糕!所谓法不责众。也只能听之任之。于是,日子就在这么一天一天过着。大家都知道统领在吃蛋糕,小弟也知道统领们知道他们在吃蛋糕。反正大家都在吃蛋糕。但毕竟天大地大,大统领的面子最大。蛋糕馊这个基本定论已经说出口。更改了影响大统领权?威。于是吃着蛋糕的小弟们嘴里只能喊着蛋糕馊。
2转一篇文章。潘石屹请教一位美国学者,普世价值是怎么来的?谁先提出的?知道了来源我们好批判。他说:是中国人提出的,最后得到了联合国的认可和同意。他的说法惊我一跳。他说:1945年,人们从两次世界大战中走出来,思考着如何避免战祸,有持续的世界和平。五十多个国家代表聚在纽约起草《联合国宪章》,只有人类有共同价值观才能避免战争。先起草了一稿反复讨论,中国代表反对,理由是这一稿共同价值是基于基督教的,上帝的,不能含(涵)盖信仰伊斯兰教,佛教,道教和没有宗教信仰的人。没有共同价值观,就避免不了战争。大家采纳了中国代表的建议。就有了今天《联合国宪章》的普世价值
潘石屹微博说的中国代表应该是顾维钧。顾维钧,是中国近现代史上最卓越的外交家之一。顾维钧1912年任袁世凯总统英文秘书,后任中华民国国务总理摄行大总统职,国民政府驻法、英大使,联合国首席代表、驻美大使,海牙国际法院副院长,被誉为"民国第一外交家"。
参加《联合国宪章》起草的只有中美英苏四国的代表。在草拟过程中,中方提出了自己的方案,包括7条建议,其中3条建议最后被写进了《联合国宪章》草案中。中国提的哪几条建议,被采纳了哪3条,其实很好查到。
《联合国宪章》经旧金山制宪会议通过后,在1945年6月26日举行签字仪式时,中美英法苏五大国先签字,中国是第一个签字国。
中共代表董必武签字
当时参加签字的中国代表团成员一共10个人:宋子文、顾维钧、王宠惠、魏道明、胡适、吴贻芳、李璜、张君劢、董必武、胡霖。中国代表团只有8人在宪章上签上自己的名字,宋子文先期回国、胡适在哈佛大学讲学而未参加签字仪式。
2015年6月29日,人民网发出文章:“《联合国宪章》精神依然光耀世界”,纪念《联合国宪章》签署70年。
我们学习一下《联合国宪章》的序言部分吧:
我联合国人民同兹决心,欲免后世再遭今代人类两度身历惨不堪言之战祸,重申基本人权,人格尊严与价值,以及男女与大小各国平等权利之信念,创造适当环境,俾克维持正义,尊重由条约与国际法其他渊源而起之义务,久而弗懈,促成大自由中之社会进步及较善之民生,并为达此目的,力行容恕,彼此以善邻之道,和睦相处,集中力量,以维持国际和平及安全,接受原则,确立方法,以保证非为公共利益,不得使用武力,运用国际机构,以促成全球人民经济及社会之进展,用是发愤立志,务当同心协力,以竟厥功。爰由我各本国政府,经齐集金山市之代表各将所奉全权证书,互相校阅,均属妥善,议定本联合国宪章,并设立国际组织,定名联合国。
联合国是人类政治创造的伟大成果,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性事件。
3现在我们所说的“普世价值”是西方的产物。普世就是普遍的,全世界普遍适用的,所以普世价值观意思就是适合所有人类的价值观。
由于西方人信奉基督教,其文化受到基督教的极大影响,他们认为上帝是普适的,适合所有人类,所以是普世的,必须在全世界普及推广(这就是基督教传教士到处传教的原因)。因此,西方人认为自己的价值观也是普适的,适合全世界的人类,所以他们在自己的价值观前面加了“普世”两个字,称为“普世价值观”。
西方文明受到基督教的极大影响,显然,所谓“普世价值”是来自基督教。
按照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根本不存在普世价值观。因为,中国哲学的核心是“自然”。自然有两层意思,第一层是指大自然,第一层是运行大自然的行为,运行万物的规律,即自然规律。因此,中国人思维方式就像大自然的行为一样是多维的。认为人类有一个普遍适用的价值观,这是一种线性思维,跟中国人的多维思维矛盾。为什么这么说?因为线性思维使人陷于二元论中,认为普世价值是一种绝对概念。按照多维的思维方式,人们现在所相信的所谓“普世价值”只是人类在一段时期为了维系社会而产生的价值。人类社会不断进步,现今所认为的价值在未来将会变得不在适用,也可能会成为人类进步的障碍。两千年前的人们相信的价值观和21世纪的人们相信的价值观是不同的。所以,本质上没有所谓的“普世价值”,称之为“普世”是基督教原罪论和救世主心态在搞怪。
4普世价值,也称“普适价值”(普遍适用的价值),它是怎么来的呢?毫无疑问,这个概念是舶来品,英文表述是universal value。
普世价值,有人认为与基督教文化有关,其实普世价值没有多少宗教色彩;它主要的标准就是主张人的一想基本权利。
普世价值认为,无论何种种族肤色的人应该是平等的,一律享有同样的生存权、受教育权、就业权、医疗保障权等等基本权利;因为这些诉求适应于全人类,所以称为“普世价值”。
普世价值传入中国大陆的时间,大约是二十一世纪初期见诸新闻媒体;这个词一出现,就在大范围内引起极大的争议——有人击掌欢呼;有人严厉斥责。
击掌欢呼着认为,中国必须和“普世价值”接轨,实现“人权、自由、平等”;严厉斥责者不同意这种观点,认为国情不一样,不能凡事都向西方国家看齐。
依我看来,首先应该承认确实有“普世价值”这么个东西存在;人的一些基本权利也应该保证,简单讲就是“有尊严的活着,有尊严的死去”。
但是,中国的历史文化经济发展现状这些基本条件和西方发达国家确实又不一样;因此,全盘照抄西方发达国家的普世价值标准,实现这些价值又是可望而不可即的事情。
其实,这些所谓普世价值,也不是所有西方发达国家都已经实现了的;比如说超级大国美国的医疗保障就不是人人都有。
普世价值,说穿了就是要国家出资为公民保障从摇篮到坟墓的一切行为买单;现阶段除了北欧几个国家基本实现以外,对于绝大多数国家来说,仍然还是梦想。
从梦想到现实有着一段相当长的距离;何时才能实现这个梦想,需要每一个公民的努力,多多创造财富,多缴纳个人所得税——国家的钱还不是取之于民;普世价值不过是将这些税收用之于民而已。而这一切,需要时间。
5我看过很多批判普世价值的文章,但是都说不出它具体“坏”在哪里,反正就是一句话,普世价值坏的很……
6普世价值就是世界大多数国家共识、人类大多数人的共识,但个别国家和少数人不承认。
7远古人们为了能够在一起和谐生活,达成一些公约(道德)。例如,不得杀人,不得贪恋他人财物,不得奸淫他人妻女等等,大家都履行这些公约,就成为远古时代人们的普世价值观。
现代人们达成了更多的公约,例如,人权公约,环境保护公约,知识产权公约,WTO等等。履行这些公约就是现代人们的普世价值观。
法律是对公约进行量化,并强制执行。普世价值观并不晦涩,就是认同公约和维护法律。
8普世价值不是舶来词。从根本上说,普世价值是指人类普遍向往的生活方式。中国传统的仁爱、平等、友好、互助、和平等,都是普世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
9根源来自于基督教这种一神论的思考方式,加上西方哲学的构建方法。如果大家都是人,那么在抛开国家、民族、宗教等等这些东西以后,一定有一些大家共同拥有并认可的价值观念,从逻辑上讲当然很正确,但问题在于每种文明对共同拥有的部分认可度可能是不一样的。比如现在看来,中国人认可的最高价值应该是人本身,而欧美这些国家目前看来可能是把自由当做最高价值的,我们双方其实都没有否定对方的价值,只是对哪一种价值更高有分歧。
10有些人像做梦一样,
总是对“普世价值”念念不忘。
真的有普世价值吗?
——民主自由平等?
美国号称世界民主自由的灯塔,
那么,
在新冠疫情肆虐的当下,
21万人的冤魂在呼号:
“民主自由平等”,
还在美国社会存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