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足历史上有哪些厉害的足球运动员?:10李铁,1977年5月出生于辽宁省沈阳市,毕业于沈阳大东区体校,1993年11月入选健力宝少年队赴巴西留学,2001年:-国足,运动
10
李铁,1977年5月出生于辽宁省沈阳市,毕业于沈阳大东区体校,1993年11月入选健力宝少年队赴巴西留学,2001年入选国家队,参加世界杯亚洲区小组赛和十强赛,首获世界杯足球赛决赛阶段比赛资格,国家体总为表彰他的卓越表现,授予国家体育运动一级奖章。2012年5月,任广州恒大助理教练。
2001年十强赛是李铁巅峰之作 场均12500米+跑动数据列全球第三 此外高效的拦截能力也是米家军的保障
九
左一
张俊秀:1934年出生在天津,1952年入选天津市足球队。五
十年代曾随中国青年足球队赴匈牙利学习足球技术,因为掌握了
高难的守门员技术,并在比赛中表现出色,有“攻不破的万里长
城”的美誉。
张俊秀1955年至1963年任国家队守门员。多年来,他创建了
我国第一个系统的守门员训练方法,经他培训的守门员成为发展
我国足球事业的中坚力量。
1982年张俊秀被评为高级教练,1985年他曾任国家足球集训
队领队兼教练。
八
张宏根:1935年生于上海市。他少年时代就喜爱足球运动,
并以个人带球突破,护控球能力和射门意识强著称。五十年代,
他曾代表上海青年队参加全国青年足球比赛,并入选国家足球队
。张宏根1957年获足球运动健将称号,1 962年被评为最佳足球射
手。七十年代后他先后任中国青年队和国家队教练。1981年张宏
根被授予足球国家级教练员, 1982年又获国际足联举办的亚洲地
区足球训练班讲师证书。1991年张宏根任中国足球协会副主席,
中国足协教练委员会主任
2中国足球曾经让欧洲震惊:1936年柏林奥运会上的国家足球队
作者:萨沙
本文章为萨沙原创,谢绝任何媒体转载
【萨沙讲史堂第六百一十一期】(历史系列第256讲)
俄罗斯世界杯就要开始了!萨沙带大家看看,中国足球队是怎么第一次冲击世界的。1936年,中国足球队参加了柏林奥运会,成绩并不好。不过,无论欧洲人还是我们的敌人日本,都非常尊重这支球队。听萨沙说一说吧。
两次鸦片战争以后,洋人开始进入中国。
随他们进入的,还有洋人喜爱的各项运动。其中之一,自然是被洋人成为运动之王的足球。
到了20年代,中国除了洋人足球运动员以外,也出现了一些华人球员。
那个时代,中国还陷入战乱之中。足球在中国,自然是没有基础的,全国也没有几块球场。这些球员基本都是在香港、上海或者广州这三地踢球,他们的身份形同今天的艺人。
踢球对他们来说是业余活动,或者个人爱好。
在洋人为主的球队中,华裔能够上场是很困难的。这些小伙子,都是中国人的精英。
他们有良好的技术,强悍的体魄,更有强烈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大家可以看看当年的照片,那些球员个个气势非凡,绝非今天那批娘炮可以相比的。
20年代开始,华裔球员渐渐走上亚洲足球舞台,出现了相当优秀的球员。
他们的领军人物,就是中国球王李惠堂。
李惠堂是香港人,后来效力于著名的南华队。
在中国人平均身高1米6几的时代,李惠堂是1米82的大个子。
身材高大的李惠堂,却有着极为优秀的个人技术。李惠堂是所谓的射门机器,一生共进球1860个之多。
自然,李惠堂是亚洲球员,参加的大部分比赛水平不高。他进球的含金量,显然不如贝利之流,却也相当惊人了。
除了李惠堂,精英球员还众多。
谭咏麟的老爸谭江柏,外号谭铜头,是1个能攻能守,擅长头球的高手。
大力王孙锦顺,曾经一脚劲射,把门将手腕踢成轻微骨折!
中卫陈镇和,防御能力惊人,被称为铜墙铁壁。
谭江柏
就是这批人,奉命去参加1936年柏林奥运会。
之前的一届运动会,由于内战和日本918侵华,只有运动员刘长春1人参加。
到了1936年,日本还在华北四处进攻,北平天津时刻处于危险中,根本不是参加比赛的时候。
只是,输什么都可以,就是不能输气势。
知道日本足球队将要参加1936年柏林奥运会,李惠堂等人毅然决定参加。
国民政府对此很支持,只是财政紧张,哪里有闲钱。政府掏光口袋,仅仅给了法币17万元,尚缺5万元。这5万元,就要李惠堂他们自行解决。
当时没有飞机航班,坐船去德国的花费相当巨大。
一分钱难倒英雄汉!
没钱还去不去?
当然要去,砸锅卖铁也要去。
孙锦顺
李惠堂他们决定,一路都参加比赛,以门票收入来补费用的缺口。
从1936年4月16日到7月8日之间,中国队居然踢了多达27场比赛,全部获胜,只平了4场。他们从上海出发,转战越南、新加坡、印尼、缅甸、泰国,一直踢倒印度。
期间,李惠堂进球28、谭江柏进球18、孙锦顺进球17。
中国人好面子。明明是为了筹钱,却说是为了热身。
为了筹钱,李惠堂他们费劲了心思。
他们有时候怕自己过强,别的球队不愿意参赛;有时候怕比赛当天下雨,影响上座率和收入;有时候担心当地主办单位作弊,球队分不到钱。除上场比赛的11人外,所有的人都到各入口处去“监票”;每一场,他们都要拼尽全力,就算有伤病或者体力不支,也要拼命。如果这场踢得不好,下一场就没人看了,赚不到路费。
为了省钱,他们没有队医,生病了只能去当地小诊所看病,或者干脆自己忍着。
还是为了省钱,所有的训练器材都必须自己扛着。自然,他们还要扛着自己的行李。
这些数量惊人的所谓热身赛,几乎达到二三天一场。球员们长途旅行,还要参加比赛,人人疲惫不堪,严重影响了状态。
唯一值得兴奋的就是:他们每到一处,每一场比赛,都有大量华侨观战。中华民族以往被洋人讥为“东亚病夫”,如今看到中国足球队所向披靡.大振国威,华侨欣喜若狂。
在华侨眼中:这些中国小伙子都是英雄。
搞笑的是,千辛万苦赚到的钱,还不能全部自己用。
还有其他的奥运项目团队极度缺钱,又无法筹款。
不能不管同胞,李惠堂将一半筹款送给了他们。
这样一来,球员们只能住最差的船舱,更吃不起餐厅的饭。他们自己煮饭,吃一些蔬菜或者咸菜凑合。
熬了2个月,一行人灰头土脸,饥寒交迫,好不容易到了德国。
因为没钱,他们只能住最便宜的旅馆,甚至一群小伙子挤在一间。
床铺不够,就打地铺。
德国的物价高,吃饭很贵。小伙子们就只能吃点打折的面包,很少吃肉。
当地的华侨看不下去,慷慨解囊,请他们吃了几顿猪排,慰劳了一下饿扁的肚子。
比赛呢?也很不走运。
中国队第一场。就遇到了强悍的英国队。
众所周知,英国是足球的故乡,实力相当惊人,是欧洲最顶尖的。
那么,中国队实力如何呢?
李惠堂曾经客观评价过:我们中国队称霸东亚,但东亚水平并不高。我这样的球员,在欧洲强队只能拿第二等的薪资。队里其他球员,水平跟我差不多。但我们不能因夺不到冠军,而闭门自守。
其实,李惠堂他们参加的原因只有1个,日本队参赛了。
面对这么强的对手,球员们都没底。
和中国队水平差不多的日本队,同意大利的比赛中被踢了个0:8,惨败。
明知道不是对手,中国队也英勇迎战。
还是那句话,什么都可以输,就是不能输气势!
8月6日,柏林汤姆逊球场被成千上万的观众挤得满满。
中国驻德大使程天放,率领五六百人华侨和留学生,为中国队助阵。
英国队,当然没有将中国队放在眼里。
甚至英国人都不知道,中国还有支国家足球队。
一开场,英国人毫不客气的全线猛攻,试图一口吃掉对手。
万万没想到,中国队毫不示弱,上来就打攻势足球。
英国队一时有些晕,竟然招架不住,双方你来我往,激烈对攻。
期间,孙锦顺一脚抽射,足球擦着门柱飞过,非常可惜。其他人也有几次机会,却都没有进球。
见李惠堂厉害,2名英国后卫死死盯住,让他难以发挥威力。
这边,英国人的攻势也非常猛烈,被陈镇和、谭江柏还有门将包家平一一化解。
激战几十分钟,上半场以0:0结束。
客观来说,中国队的实力确实不如英国人,完全靠一口气硬拼。
更惨的是,长期的劳累和饮食不规律,让中国球员体力大减。
于是,体力透支的中国球员开始不敌了。
下半场,中国队动作开始变形,跑不动了。英国人乘机猛攻,连续攻入2球。
最终,中国队以0:2被淘汰。
输了球,并没有输人。
全场比赛,中国队员表现的相当出色,作风也非常顽强,让欧洲观众刮目相看。
比赛结束后,欧洲媒体对中国队相当尊敬:中国足球的水平不亚于欧洲的强队,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体力不支。
欧洲足球专家也认为为:中国足球队的技术流踢法相当出色,没能取得进球实属运气不佳。
法国职业俱乐部红星队看中了李惠堂,出高新让他留在法国踢球。
陈镇和
31岁的李惠堂已经决定回国做教练,谢绝了这个邀请。
搞笑的是,回国的费用,还有一部分没找落。
中国队又被迫在欧洲进行所谓的交流赛,踢了10场才凑够了路费,得以回到国内。
这次欧洲之行,球员们吃尽了苦头又输了球,却没有1人抱怨过一句。
谭江柏,比谭咏麟还帅
为什么呢?
他们代表的是中国。
他们所做的一切,都是在维护祖国的荣誉。
这就是1936年的中国足球队!
第2年,卢沟桥事件爆发。这些球员们,立即以不同形式参加了抗战。
陈镇和成为战机的机枪射手,在1941年牺牲,年仅35岁;谭江柏参军后,也是九死一生;李惠堂和孙锦顺不愿成为亡国奴,前往大后方进行义赛为抗日筹款。
他们是伟大的球员,也是祖国的英雄!
而今天。。。
3孙继海很厉害,属于大男孩类型的!脾气挺耿直的 对足球态度也很认真,我对孙继海挺认可的 不管能力还是影响力!现在岁数有点大了,希望孙继海能把对足球的这份感情 放到日后中国青训上 肯定也会有很多优秀的学子产生,加油吧 中国????
4李惠堂(1905年9月18日-1979年7月4日),字光梁,号鲁卫,祖籍广东五华县的粤籍客家人,梅州八贤之一,身高1.80米,司职前锋。李惠堂出生于香港,从17岁开始,即活跃于1920年代-1930年代之亚洲足球球坛,不但是战前少见的中国职业足球球员,也是公认之中国足球球王。并带领港沪两地足球菁英,称霸于第七、第八、第九及第十届的远东运动会。1976年在德意志联邦共和国足球杂志组织的评选活动中,他被评为世界五名球王之一。据统计他在足球比赛中,共射进近2000个球,他和巴西名将里登雷克、德国球星宾德、 球王贝利以及独狼罗马里奥是迄今世界上进球逾千个的五大巨星。
一般来说,1930年代之前,中国足球水平为全亚洲之冠,他居功厥伟。而至今中国兴盛之足球风气实起始他于1929年所提起的“足球即中国国球”的概念。
1950年代,李惠堂退休转任教练,继续于香港和台湾两地从事推广足球活动。战后定居于香港的李惠堂,不但让足球成为香港最风行主流运动外,也经常客居台湾并带动当地足球风气。1954年与1960年两届亚洲运动会中,他亦以教练身分率领港台两地联队击败日本,韩国等强敌获得冠军。除此,他晚年协助创建的台湾木兰女子足球队亦于1970年代末期与1980年代初期称霸于亚洲。
1994年9月,广东省五华县县政府将李惠堂祖居定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并在房舍内举办《球王李惠堂》小型展览。而该地点,在1990年代中期之后,也成为该县的最主要旅游景点。 崭露头角李惠堂为1905年出生于香港大坑村的粤籍客家人,是香港20世纪初的建筑巨商李浩如之第三子。1912年,6岁的李惠堂被父母送往中国梅县接受基础教育,并在该地自学足球球技。1917年,返回香港,于皇仁书院接受西式中学教育,不过仍继续参与校内足球活动。
1922年香港学校之“夏令营杯”足球赛中,17岁的李惠堂展现了高超足球技巧,带领学校球队获得佳绩。担任前锋的他因入球数惊人,赛后即被吸收为香港南华体育会甲级足球队队员,并参加该地的甲级足球联赛。 亚洲球王1923年间,自学校毕业的他开始展开职业足球生涯并以称职的前锋角色帮助所属足球队获得沪港埠际赛、上海甲级联赛等赛事冠军。1925年年初,他加入上海乐华足球队,为早期的上海职业足球球员。同年5月,第七届远东运动会于菲律宾马尼拉举行。在足球项目赛事方面,阵内包含李惠堂诸多足球名将的中华民国足球队一路挺进决赛。而在稍后的与菲律宾对决中,李惠堂演出帽子戏法的独进三球;让中国球队以五比一悬殊比数获得该届冠军。事实上,以他为队长的中国球队亦于稍后的第八,九,十届获得该赛事冠军。这里面,1934年的远东运动会的中日足球决赛中,29岁的李惠堂更踢进关键一球,使中国球队以四比三的分数获得胜利。也因为他优异表现,让1930年代上海有句流行语说“听戏要听梅兰芳,看球要看李惠堂”,自此中国足球球王李惠堂的别号不胫而走。
除了代表中国球队参与重要比赛外,他对于推广足球风气也极为热心。1929年,他以兼任复旦大学体育教练与中国足球协会主要成员身分提出“足球即国球”的概念。根源于此概念,他在许多场公开演讲中,不但指出足球可以促进中国体育风气,也认为中国人的体型绝对适合于发展足球的这项世界主流运动。
1936年柏林奥运会,李惠堂为队长身分带领中国足球队以亚洲第一的身分进入会内赛,不过在单淘汰预赛中以零比二败于英格兰。
5曾经的辉煌,代表不了现在,更代表不了将来,但有一些人就是命好,一首歌,一场戏,一次成功,就可以功名利禄,享受一生,即使不思进取,光辉足以掩盖以后的一切,这就是某些人一生的成绩
6许皮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