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1日,“同饮一江水、共话澜湄情”2020澜湄万里行中外媒体采访团队来到西藏自治区芒康县纳西民族乡,参观分布在澜沧江畔的数千块盐田,了解当地1300多年的食盐生产历史,和保持至今的原始手工晒盐方式。据介绍,当地大部分盐田由多根木柱搭架,架上用泥土铺成平面夯实,四周筑以泥梗围栏,以便晒盐之用。盐民从江边的盐卤水井中背上卤水,倒在卤池、盐田中依次风干浓缩,最终结晶成盐。图为澜沧江两岸依山而建的盐田。中新社记者 苏丹 摄
2020-10-21 18:01:25 浏览次数:1005
10月21日,“同饮一江水、共话澜湄情”2020澜湄万里行中外媒体采访团队来到西藏自治区芒康县纳西民族乡,参观分布在澜沧江畔的数千块盐田,了解当地1300多年的食盐生产历史,和保持至今的原始手工晒盐方式。据介绍,当地大部分盐田由多根木柱搭架,架上用泥土铺成平面夯实,四周筑以泥梗围栏,以便晒盐之用。盐民从江边的盐卤水井中背上卤水,倒在卤池、盐田中依次风干浓缩,最终结晶成盐。图为澜沧江两岸依山而建的盐田。中新社记者 苏丹 摄
标签: 社会热点
本网所发布资讯来源网络,仅属作者个人主观观点,与本网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