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一个饭店看到一幅作品,十分喜欢,请各位行家看看如何?:感谢邀请,说说我自己粗浅的看法吧。仔细看每个字,很多写的还是比较漂亮的。只是整体看这幅字有
感谢邀请,说说我自己粗浅的看法吧。
仔细看每个字,很多写的还是比较漂亮的。只是整体看这幅字有毛病。这个毛病就在于:字体浓淡变化,显得特别突兀,所以从整体上看感观不太好。
章法上有点问题。
还有一个大问题:很多字的品位不一样:
比如“青山郭外斜”
“青”字写的算中规中矩;这个“山”字写的特别出彩!但是下面这个“郭”和它比就特别不匹配 - 从“山”字的一流变成了“郭”字的三流;“外”字不好去说些什么,“斜”字算是写败了(太随意)......
整篇这样的问题不止一处,夸张些讲:有的字感觉像是后来换上去的,或者一个设计师photoshop给p上去的草稿,还没来得及进行后续的处理。
此人写单独的字的能力,远远要强于他写篇的能力。
还是有不少字写得很漂亮的,比如“田”字、“山”字、“酒”字,养眼!
作者还是非常有功力的(我这有点儿鸡蛋里挑骨头的意思)!我这里找出的问题并不代表他的字写的不好,任何人的字都有缺点,这些仅仅是给他改善的建议,不像有的字连“建议”都不用给了。
一点点浅薄的看法,鄙陋之处,万望勿笑!
(补充:昨天晚上写的评论,今天早上又看,刚才还看,发现这幅作品我越看越喜爱!我觉得不是功力深厚之人,写不出此等水平。
疑惑之余,刚刚动手查了一下,是书法家王建波的真作。
但我并不想否定自己提出的建议,美中不足吧!)
请看整幅字的最后一列
2随便说两句
在书法欣赏上自己是门外汉,也曾看过许多书法作品,感觉这幅作品整体很不错,作为书法中的行书,中规中矩,不像狂草大起大落,我相信到此饭店吃饭的人,对这首名诗都能读得懂,看得清,欣赏得透,是一幅接近大众化的作品,谁看了都爱不释手,如果允许给这幅书法作品打分的话,我给它的分数是八十分。一家之言,欢迎其它网友发表高见,不许说粗话骂人!
3标准行楷,有一定功底。
4这张字给人两个感觉,一是俗,二是作。如果从写字的角度看,写得不错;如果从书法的角度看,还未入门。
1、“馆阁体”不只是楷书提到“馆阁体”,我们想到的都是清代那些高官大老爷们写的“乌黑、光亮、方正”的楷书,其实,“馆阁体”不仅仅只是指那些毫无生气的楷书,如乾隆爷那样的行书,同样属于“馆阁体”。
由于乾隆喜欢赵孟頫的字,写来写去写不像,于是就写成了“馆阁体”。
(乾隆御笔)
这张字,每个字都端端正正,没有欹侧变化,没有轻重缓急,就是一个个的字,了无生机,是比较具型的“馆阁体”。
2、扭捏作态,“作”的成份较重。我们说,一件好的书法作品,要有大小、轻重、疾徐、干枯等变化。此作者对此理解肤浅,以为一个字写大一点,下一个字写小一点;一个字写重一点,下一个字写轻一点,这样就可以了。
(《蜀素帖》一)
殊不知,这些变化是要通过书写来体现的,也就是说,要有书写性,要自然,不然就做作。
现在,有些会电脑软件的人,喜欢先在电脑上把字排一下,觉得好了再照这个样子去写。我觉得对此顶多可作个参考,不可过份依赖。
3、章法死板,密不透风。8句诗,8行,一行一句,加上标题和落款各一行,密密麻麻十行。
(《蜀素帖》二)
标题有放在作品前的写法,不过在落款处更好。
正文不要一行一句,错落一下变化不是更丰富吗?甚至不妨大胆留白,拿出一二行只写二三字。
而落款则太满,印章直抵作品底部,让人少了很多回味的余地,只觉得压迫。
建议多看古代经典书法作品,你这种写法,尤其可参考米芾的《蜀素帖》。更多文章,敬请关注千年兰亭。
(《蜀素帖》三)
5这幅行楷书法有一定的功底,很受看可见作者一定是学过赵体的,我觉得挂在饭店里还是有一定品味的,最起码能让人认得,比王冬龄“”乱书”要强百倍。个人最喜欢这种行书。
6这是一幅较普通的书法作品,作为饭店装饰还是不错的。但从艺术上来看,缺乏变化,也无个性,还谈不上书法艺术。
7字写的不错,但章法布局欠火候,个别几个字写得也不怎么好。另外,现代味浓了点,缺少古扑之风。不过,作者的硬笔书法一定很到位的!
8一幅漂亮的行楷,书法作品在大众场合就应该让大众看的懂!草书狂草大小篆是专业领域小众范围洒艺术!老百姓看不懂不会买也又会叫好!毛主席说过“让那些人说我们这也不行,那也不行吧",此幅作品,整体感觉很好。!
9写的不错??!
10看作者规范优美的行书作品,作者临习过欧体及赵体,又深得《兰亭序》的笔法要义,作品字体风格外圆内方,清秀俊逸,自然流露出深厚的楷书功底,笔法严谨,成熟,是一幅非常优秀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