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公务员的孩子不是公务员,他们是什么想法不考公务员?:我身边五十岁左右的同事,他们的孩子基本都已经大学毕业、进入社会,但大部分都没有进入体制内。为什
我身边五十岁左右的同事,他们的孩子基本都已经大学毕业、进入社会,但大部分都没有进入体制内。为什么呢?往下看。
①很多同事的孩子很优秀,看不上公务员这点工资。因为父辈都是公务员的缘故,所以下一代接受的教育一般都不错(我们这十几年前基本打个招呼就能上重点学校),再加上家里给提供的物质条件也不错,因此很多下一代都很优秀,名牌大学不少,很多还是出国留学的,之后找的工作也很不错,自然瞧不上公务员这点工资了。
②有的价值观不认同,不喜欢一汪死水的工作环境。这种也不在少数,和我一个办公室的两位老同志的孩子都是这种情况。家里鼓励孩子考公务员,可他们的孩子连报名都不报名,就是不喜欢这种一眼望到老的生活,认为是对生命的浪费,这种情况一般是那种思维比较跳脱的人。
③想当公务员,可惜死活考不进来。这就看各自本事了,公考本来就是选拔性考试,水平不够自然考不进来。我们这一位老姐姐的闺女就是这样,年年参加公务员考试,年年考不过,现在在我们这当临时工,一个月拿两千块钱工资。
基本上就这三种情况,其实公务员也就是′普通工作,唯一的特殊可能就是稳定一点。
2我爸是公务员,现在55了,科长一个,没关系不会送礼(主要是也没什么钱送不起),一个月几千块的工资多少年没涨过,最近涨工资了涨了200块,年终奖1万多,这就是公务员,可能不是发达的城市吧,稳定是稳定旱涝保收,省吃俭用平平淡淡的生活。不是不想考公务员,而是大部分人奢望的高收入大城市公务员太难考了,而且没人脉,基本上也就会相当稳定一辈子。我不想考公务员的想法是从研究生毕业开始的,在我奶奶的大院里,我爸是公务员,有个叔叔是某个种子公司的职员老婆是推销保险的,几十年过去了,我爸还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公务员,那个人现在是种子公司的副总(我也很惊讶,这么6的吗,那人过年回家开着个60万朝上的奔驰),我自己当时也是一腔热血要靠技术吃饭,来了南京某还算知名的公司,来了以后发现比我优秀的人太多太多了,想当副总怕只能想想了。工作了几年,觉得还是公务员好,报了南京几个城区公务员(听说南京公务员工资高),平均招1个人200多人报名感受到竞争压力巨大,可能有不少人都是年轻气盛想年轻时候闯一闯,也有可能确实他们有才能不想在官场搞关系搞人脉,也可能过两年,或者996的生活的时候发现其实公务员也挺好。
3父母是什么职业,他们的子女往往有两个极端,要么很爱父母的职业,工作后励志从业,要么很反感父母的职业,打死也不干父母类似的工作,公务员也不例外。
其实,这就是家庭教育对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父母长期在家里说工作好,对工作满意,很少抱怨工作生活上的不足,孩子就会受影响,觉得父母的工作不错,长大了自然会更向这方面靠拢。反过来,父母经常抱怨工作累,工资低,觉得付出和回报不成比例,在这种抱怨影响下,久而久之,孩子也会反感父母从事的职业,认为这种工作不好,以后就不会再选择与此相关但行业。
当然,除了家庭教育影响,父母是公务员为什么孩子不是公务员,有其他很多主客观方面的原因:
第一,公务员因为有资源优势,整体相对素质也比较高,因此对孩子的教育比较重视,很多孩子从小上好的学校,成绩都不差,可以考上好的大学,专业都不错,工作有更多更好的选择,能赚更多的钱,不进公务员队伍是很正常的事。这就是阶层的作用,条件好的家庭,孩子一般都差不到哪里去,是普遍规律。尽管很多不愿意承认这一点,但它是客观存在的事实。
第二,公务员的工资待遇一般般,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也就是刚刚好够过日子而已。这对于从小在温室长大的公务员子弟而言,没有丝毫诱惑力。由于从小物质生活比较好,起点好,人往高处走,他们只会向往更好的生活,因此很多人对于父母每月几千元的工资根本考不上,毕业不考公务员是很正常的事。有这种思想的年轻人,部分可能会成功,但大部分当在社会碰得头破血流后,才会明白父母的苦心,真正知道公务员的好。很多人回头来考公务员,于是喜忧参半,不见得人人斗能考上公务员了。
第三,确实有部分公务员父母尤其是基层公务员不愿意孩子走自己的路,认为公务员工资低,且辛苦,从小给孩子灌输这种思想,直接影响了子女的就业观。这和很多医生、老师不建议自己的孩子从事本职业是一样的道理。
第四,公务员的工作环境比较死板,话不能随便乱说,事不能随便乱做,为人处事各方面都要注意,甚至出国出境都要报批,稍不留神就要被问责被处分,自由度不高,对于比较外向、喜欢自由的孩子而言,太过约束,很多人因此也不愿意考公务员。
第五,公务员不好考,难度不亚于高考考一本和重点大学,很多素质差点的公务员子弟不见得有能力考上。
公务员子女不干公务员在大城市比较普遍,但在经济条件较差、就业机会不多、环境相对较小的地方刚好相反,越是基层、越是小地方的公务员,其子女越可能去当公务员。原因很简单,小地方工作难找,工资也不高,于是相对稳定、待遇还算可以的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就成了很多人的首选,加上有父母铺路,以后发展也会顺利一点,在多重因素的作用下,公务员或事业单位“家族化”就成了普遍现象。这也是小地方阶层固化、更重人情和关系的原因所在。
4首先说明一下我不是公务员,是在编的事业单位人员,在当地待遇上与公务员相差不多,平时上班各方面也都相差无几。因为很多机关里面是既有公务员编,也有事业编的。
公务员相对来说有它的一定优势:工作相对轻松,稳定,旱涝保收,有正常假期和周末,收入不高但能维持生活稳定,还有一定的社会地位。
可为什么很多公务员的孩子不是公务员?
这个当然原因很多。现在不似以前,孩子跟着父母单位走,所有体制内的准入制就是考试,有很多不进公务员只是运气不佳,没有考上而已。但除了这个原因,也有主动不选择公务员的存在。
首先,我个人认为当公务员不能更好的展现一个人真正的能力和价值。公务员们做的事情单调,繁琐,没有多少的专业性和技术性。除了一些技术岗位,许多单位招公务员都没有专业限制。学中文的优势反而多一些,现在除了一些技术岗,更多的需要的就是文字处理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其次,公务员的晋升空间很小。每个单位领导和中层只有那么几个名额,没有一定的资历,没有一定的人脉,很多人一辈子都只是个普通的办事员,虽然出门或到下级机构,别人都是主任呀科长呀叫着,其实那只是别人对你的尊重,实际情况大家都很明白,离了单位这个平台,那你什么都不是。
再次,公务员的安逸环境会让人失去斗志,失去学习的动力。记得我们当初到单位上班时,都会想着以后要怎么样,可后来这么多年就这样混过来了。就像温水煮青蛙,慢慢的现实就磨灭了你所有的理想之花。有很多时候不是你不愿意做,而是你不能做。做的多错的多,还有人说你图谋什么,凡是有能力的人,往往在单位都会受到排挤。有的小气的领导就会故意打压你,轻视你,不会给你出头的机会,因为你的优秀会掩盖了他的锋芒,更有可能威胁到他的位置。
公务员机制让人缺乏创造力,整个人被体制压制的死死的。很多年轻人看不到希望,只能一日一日的人熬下去。
再有公务员的风险特别是现在的舆论压力比较大 当然这是相对于有部分实权的部门而言,现在各方面要求比较严格,一个错误的举动就会引来很大的麻烦。宁愿不作为也不能乱作为,这也是出现许多上面没有指示下面明知是对的也不敢做的原因。
我家孩子我宁愿他学医或当老师都不愿意他当公务员。当然这只是我的想法,主要还是由他自己决定。我侄子就学医,他自己感觉很好,虽然学习几年比较辛苦,可自己有专业技术,去哪儿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不用过多的把心思放在人际关系上去,放在维系和领导的情谊上。自己有实力,有能力,领导自然会倚仗你。他现在在上研究生,偶尔就会帮导师代课,他也对当初让他学医的决定很满意。
年轻人应该有更多的实践机会,更多的想象力,创造力和爆发力,一旦进入体制内,就是一眼看到头的人生,实在没有多少吸引力。
这只是相对而言,并不能代表全部。公务员热还是因为它自身的优势而吸引着很多人追随,在外面闯荡累了,回家去考公务员都成了最后选择。而且经历过疫情,更加发挥了它的稳定的优势。
所以不必担心,公务员的大军仍然是主流。
5我本人就是公务员,我儿子不是公务员,也没想过考公务员,他给我的理由有三点:
第一,他爸是官员,他是官二代,没必要去给别人当兵他所理解的公务员其实就是古代的士兵,而他爸本身是官员,他是长官之子,也就是天生的二号首长,因此不成为公务员也可以从形式上成为公务员们的长官。
一旦成了公务员,要想再当长官,特别慢也特别难。
第二,他的朋友中大多是官二代和富二代,不需要通过当公务员养活自己我儿子的人脉还可以,16岁就懂得“宾缝子”了,也就是开始当中介了。第一单生意是借力打力。
当时有个富二代的爹遇到了工程困难,富二代找到我儿子,我儿子跟他另一个二代的朋友说了,然后问题就解决了。
由于这些二代们离资源特此近,能够掌握很多资源,所以根本不需要当公务员来分享获得公共资源。
第三,绝非二代更优秀,而是二代有熏陶我儿子说,他其实是在复制我的性格特征跟做事方法,因为从小就看我各种拍马屁、各种做人情,以至于他现在遇到问题第一点就会想到我,会想如果这事儿是我爸遇到了,他会怎么做。
我儿子说,他小时候就拥有了公务员的思维方式和处事方法,因此公务员这个职业对他的人生提升毫无助力。
最后作为父亲,我只能叹口气说一句——孩子大了,随他吧。
6我几个公务员朋友不是不希望孩子当公务员,而是没考上。
7公务员的孩子一般有两种选择,一种是考公务员,一种是瞧不上公务员。
十几二十几年前,体制内不够透明,公务员收入较高。同时,一些公务员有时间、有能力辅导孩子的学习,有关系能将孩子送到好学校,有意识注重培养孩子的全方面素质,有远见地提高孩子的世界观。
因此,有些老公务员的孩子见过世面、眼界开阔、综合素质强、学习成绩好,等他们大学毕业以后,看不上体制内的稳定、波澜不惊的生活,充满了闯劲。
我身边就有一些老同事,他们的孩子从985名校毕业,有的在华为、阿里等高科技、互联网企业奋斗,有的在北京、上海独自打拼,功成名就。
你觉得,他们会看上公务员这份职业吗?
另外,有一些公务员的孩子,从小耳濡目染父辈的工作环境,适应了公务员的生活节奏,喜欢稳定,喜欢朝九晚五的作息,喜欢吃大锅饭,喜欢逃避压力。
也有些公务员的孩子,身后资源丰富,父辈有能力帮忙铺路,一进入体制,就跟开了挂一样,平步青云,扶摇直上。
这些人,肯定都愿意考公务员。
公务员只是一份职业,有优点也有缺点,人各有志,因此,有些孩子考公务员,有些孩子瞧不上公务员,不是很正常吗?
欢迎关注@瑛杰小猪 ,一起聊聊体制内的小知识。
8【木子职说观点】其实这是每个人的职业选择,但父母的职业的确会影响孩子的职业选择方向,因为孩子从小在身边耳濡目染父母的工作过程,对孩子的影响更深。
说到这个话题,我又想起前段时间单位同事聊的闲话。单位一同事跟我们说,她上小学五年级的女儿有一天看到了自己的工资条,突然对她说,妈妈,原来你的工资这么低啊,我长大了才不做公务员,我同事听了女儿的话后,只能尴尬的笑了笑。
其实,正像这位同事说的一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职业选择,比如她女儿就不屑于做公务员,因为觉得工资低。
父母对孩子的职业选择是有影响的,而且是从小灌输的。比如父母说医生,就会从小跟孩子灌输,让孩子不要长大的选择医生这个职业,因为太苦太累,而孩子在这种思想灌输下,再目睹了父母早出晚归的辛苦,往往也会放弃做医生这个想法,这就是父母对孩子的影响。
其实,不管孩子选择什么样的职业,家长都应该要支持。孩子不考公务员也挺正常的,现在的孩子多半在大城市上学,见识了大城市的魅力,大学毕业后更愿意留在大城市发展,赚更多的钱,瞧不上小城市的公务员职业。
对此,大家是怎么看的呢?
9这个问题我有亲身感受。我是职校老师,我的大哥是老公务员,他的儿子就不考公务员。
我大哥是首批过渡的公务员,现在退出领导岗位,当巡视员了。儿子是985毕业,川大硕士毕业,很优秀。但大哥却坚决反对儿子去考选调生和公务员。刚毕业,侄儿考着玩去报了一个省级部门的公务员考试,没想考了第二名,顺利进入面试,侄儿人高也帅口才又好,如果坚决面试过关问不大,没想我大哥坚决反对。最后,侄儿没去面试。
在大哥几十年区县领导干部生涯中,他算是成了精的公务员,看遍体制内的一切。听他讲,正因为儿子优秀才不建议走自己走过的路、过自己厌倦的生活,从政是命运安排,没办了,要是还在大学教书肯定比现在好,自己退下来的生活远比不上当年同是教授的同事,他们一个比一个日子过得好。
其实,我侄儿在一天天感受大哥从政经历中长大,本来打心里就不喜欢从政为官,去参加考试也是想去试下身手,是陪女朋友考,闹着玩的。所以,大哥一反对,侄儿也就顺坡不去了,其实心理乐呢!
作为公务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在位肯定令人羡慕,因为工作轻松稳固有权,别人常求你,自然飘飘然。但政治生命(特别是基层)很短,一旦没有了职务,就再也没人理会,真的清淡得很。我大哥在位时,几乎年年春节团圆饭就差他,平时,电话不断,多说几句都没时间,而且还是一个没多大实权的部门。退下来这几年,数我陪他最多(我还在任教,因为学校安课照顾我们老同志,闲时多点),以前的同事和下属,在不在位的都难得联系他。听他关系较好的一个副职说,他不管在哪个单位人缘都不错,还算少数不讨厌的一个领导。他尚如此,何况其他?
如果不走仕途,那些退下来还吃香更受人尊重的职业还不少,也可以选一选,使自己过得尊严一些。
当然,目前或者今后很长时间,在中国,公务员仍然是最佳的职业之一,不然,每年的公考都会被挤破头呢?
侄儿喜欢策划和翻译工作,对专业很痴迷。也有本科同学进公务员队伍的,想必有所闻。
我们是教师之家,在尊重孩子的选择时,适当引领也是必要的!!!
10根据我家和周边的情况来回答这个问题。
一、孩子优秀的,上985院校,出国深造,回来进入国际500强企业或高校从事研究工作。自觉考公务员是对人才的浪费。
二、有些学习不错的孩子们,在家里所熟知父母每天忙碌奔波,却过着不温不火的日子,看不起公务员哪点薪水和平淡如水的工作。
三、有些成绩不咋样的,受公务员逢进必考的影响,要么是不具备起码的报考条件,要么就是想考却考不上。
公务员就是一种职业,围城外的人想进来,围城里的想出去。公务员的子女们因为知道公务员的真情实况,反而没有那么大的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