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不是5年前突如其来的疾病,1997年出生的陈奕君可能早已是一名在校大学生了。这5年来,他一直在与疾病斗争,但是始终没有放弃自己的大学梦。 幸运的是,在刚刚过去的2019年高考中,陈奕君以653分、比浙江一本分数线足足高出58分的成绩被浙江工业大学健行学院实验班录取;这张录取通知书,足足“迟到”了三年。目前,陈奕君正在上海市阳光康复中心希望之家接受生活重建康复训练,本月24日他将踏进大学校园。 青年报记者顾金华 一场不退的高烧把全家击垮 在那一场感冒到来前,陈奕君一直觉得自己是个幸福的孩子,身边有疼爱自己的父母、关系很铁的哥们,自己成绩也很不错。 2014年,当时17岁的陈奕君即将就读高二。但是9月初的那场感冒却带给全家致命的打击。陈奕君一直高烧不退。随后医院的检查结果显示,他的脊柱里发现了恶性肿瘤。 最初家人隐瞒着他的病情,但是连着20多天不退的高烧,陈奕君知道自己的情况肯定不好。“先是热度退不下来,后来感觉背上有些疼,再到后来走路时连腿脚都不灵活了,在我的坚持下,父母把病情告诉了我。”陈奕君说,那一刻特别害怕。 和儿子一样,母亲何女士同样感觉无助,但是在儿子面前她不能倒下。她只能一边偷偷抹去眼泪,一边带上儿子走上了求医之路。 几个月后,肿瘤又复发了 杭州当地的医院对陈奕君的病情没有太大把握,辗转之下,何女士夫妇带着陈奕君来到了上海的长征医院。经过十几个小时的手术,陈奕君脊椎内的肿瘤被切除了,第一次手术很成功。可就在全家以为一切都在好起来,两个多月后,陈奕君的肿瘤再次复发。 这时的陈奕君感到的是满满的绝望。“虽然爸爸妈妈一直鼓励我会好的,但是毕竟才两个多月,可怕的肿瘤又出现了,我不知道这次自己还能活多久。” 何女士从病友处打听到香港有一种特效药可以控制病情,于是将药买了回来。“刚开始是一周打一针,后来是两周打一针,之后就是每个月打一针。”陈奕君告诉记者,加上路费等,一支药平均要6000多元。后来好心的病友告诉我,台湾有同样效果的药,能便宜3000元。对于工薪阶层的家庭而言,这笔费用并不低,但是何女士夫妇咬咬牙坚持了下来。 幸运的是,第二次手术后,陈奕君的病情渐渐稳定了下来,走上了漫长的康复之路。 拿到通知书,全家落泪了 2016年,经过一年多的康复训练,陈奕君感觉好了很多,他想继续回学校,圆自己的大学梦。父母虽然心疼儿子,但是仍然决定支持他。那一年,陈奕君又一次成为了一名高一的新生。 一开始,陈奕君的身体有点吃不消,只能半天上学半天在家里休息,后来慢慢地全天能够坚持上学了。但是,中午的时候,陈奕君的父亲总会来学校,陪儿子吃饭、看看他需要什么。 学习之余,陈奕君坚持在家做康复。“家里买了很多康复的器材,晚上我一边康复一边做题。因为我和别人的经历不一样,我必须珍惜这次再学习的机会,也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刚刚过去的高考季,陈奕君的努力没有白费。他以653分的高分考上了浙江工业大学。 拿到这份迟到了三年的录取通知书的时候,全家都落泪了。 坚强男孩本月将重返校园 为了将来能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这个暑假何女士陪着陈奕君来到上海市阳光康复中心,学一些照顾自己的技能,比如使用轮椅的技巧。 在上海市阳光康复中心希望之家,记者见到陈奕君的时候,这名阳光帅气的大男孩显得有些腼腆。现在的陈奕君基本上能够照顾自己,大多数时候需要坐在轮椅上,也可以拄着拐杖独立行走。因为重心不稳,他走路的时候会比较慢。 希望之家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通过集中训练和自主训练相结合的模式,可以帮助陈奕君更好地掌握康复知识和技能,最大限度地帮助他提高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心理应对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将来才能更好地重新融入社会。 陈奕君说,在这五年来,他最要感谢的就是自己的父母。不知道多少日日夜夜,爸爸妈妈陪伴和精心照顾着他。“其实他们心里和我一样痛苦,但是一直努力笑着鼓励我,是他们给了我勇气,所以我一定要坚持下来。” 除了父母,这五年里,身边有了太多热心人给了他们帮助。陈奕君告诉记者,在他休学的那段时间里,老师、同学经常会来看他,给他补课、陪他聊天;在复读的日子里,学校尽可能提供便利,方便家长照顾;看病花了太多的钱,身边的亲戚总是毫不犹豫地帮助他们;在希望之家,治疗师和社工不厌其烦地给他打气,一遍遍教他怎么用轮椅…… 记者了解到,在希望之家,有类似陈奕君这样遭遇的,还有其他两名患者。他们同样是在与疾病斗争后,今年刚刚拿到了大学的录取通知书。“虽然我们的大学录取通知来得比别人晚了几年,但是能圆了自己的大学梦,我仍然觉得很幸福。”陈奕君说。 谈到本月下旬即将踏进大学校园,陈奕君感觉没那么害怕,毕竟最艰难的日子已经熬过来了。不过陈奕君还是有个小小的愿望:如果学校宿舍不那么紧张,希望能让妈妈住在学校陪伴自己,毕竟在外面租房将不是一笔小数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