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着良好的剧情和过硬的口碑,《我不是药神》自7月5号正式上映以来,累计票房达13亿,夺得了上周全球票房的冠军。

《我不是药神》
除了电影本身,观众都纷纷把注意力放到了印度亲民廉价的仿制药上,普遍觉得亲民的印度仿制药拯救了很多家庭、很多生命。事实确实如此,廉价的仿制药甚至还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假药的出现,因为一些假药的生产成本并不比批量生产的仿制药便宜。但是,在这救苦救难的仿制药背后,隐藏着更为可怕的事情。
印度政府为仿制药“开绿灯”印度政府为了大力发展本土的制药产业,对仿制药的管制可谓是非常宽松了,往往一款药物在通过美国FAD审批后,不到半年便能在印度市场上看到类似的仿制药,可见印度药厂的力量之大,速度之快。对于世界领先的西方制药企业来说,印度仿制药就像是“恐怖分子”一样,破坏着他们构筑起来的“价格体系”。
比如艾滋病治疗药物在降价以前,每天剂量的价高达在十多美元至几十美元,而印度药厂西普拉提供给无国界医生组织的价格最低价还不到每日一美元。
比如炭疽病,德国拜尔的Cirpo,两月(120g)的剂量价格为693美元,而印度的阮氏制药公司,仅售20美元一盒。

据英国媒体报道,印度2005年放宽药物试验限制后,多家欧美药厂在当地进行了至少1600项活人临床药物试验,涉及的“白老鼠”超过15万人,4年内最少酿成1730人死亡。并且由于参与测试的人大多为长期病患者,外界要调查真正死因非常困难。

制药公司的实验药物
有一些药直接找向了学校里的孩子,卫生官员直接说这些药品试用是政府项目,不用填表、不用征得家长的同意。很多家长甚至在自己的孩子住进了医院之后,才知道他们参与了一项药物实验。

印度24岁小伙索兰吉已经参加了9次新药试验。
印度本地制药商对于临床实验也是非常宽松的,对于仿制药,甚至只需要成份一致便可以直接上市,所以很多的仿制药也并非经过了很严格的临床试验就投放到了市场中,以成效见疗效。
药品价格,牵动人心《我不是药神》里,有一句话让人印象深刻,“谁能保证一辈子不生病呢。”
是啊,人这一辈子,谁能保证不生个病呢。
药品价格一直是牵动人心的话题,国家和制药企业今年也一直在努力。无论是越来越多的药品列入医保,越来越多的药品申请专利,还是国产仿制药冲击国内国际市场,都可预见到不远的未来,人们的治疗成本和治疗环境将会变得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