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江一燕,大家对她的印象应该是很有柔美风范,她过去的角色也大多都是这样的。
《四大名捕》里的姬遥花虽然很霸道,但不乏柔美的女人味:

在《暴雪将至》里的江一燕饰演了风尘气十足的燕子,女性的柔弱更是被她渲染得淋漓尽致:

在《三少爷的剑》里,江一燕的慕容秋荻,白衣的时候仙气飘飘,黑衣的时候惹人怜惜,也是温柔的化身:

然而金秋九月到来,我看到《CHIC》杂志给江一燕拍的封面却发现,江一燕怎么变了?
明明是同一张脸,却不会再给人一种娇柔的感觉:

即使脱掉硬气的外套,这张娇艳的脸也透出一种坚毅的气质:

原本的江一燕女人味十足,现在的她是兼具娇柔韵味和坚毅两种气质的江小爬。
她看着你的时候,目光坚定,这一双眼里仿佛有很多的故事等着你。

这个故事可能跟她一年没拍戏有关系!
在2017年,江小爬只有《七十七天》和《暴雪将至》两部戏,可在2018年已经过去大半后,我竟然发现她一部戏都没接。
这样任性的接戏频率,真是让我想怀疑她是不是要改行了?
江小爬当然没改行,她只是从镜头的一边走到了镜头的另外一边。

江一燕一直酷爱摄影,但摄影者的生活和我们是不一样的。
摄影者做饭,做的是让人吃不饱,但是很好看的饭:

摄影者旅行,旅的是让人看不腻,美成画的行:

你不得不佩服,有的人就是有本事把生活过成一首诗意盎然的动画,而我认识的这个人就是会摄影的江小爬。
昨天看到江小爬参加了华为P20影像成诗艺术展,她在现场采访里提到了“艰苦”的高原。

我们以为她不接戏的时候是闲着的,其实她一直到9月之前的档期全满,只不过她把档期留给了可可西里保护区。
虽然背着摄影器材、经历了高原反应这样的生活听上去艰苦,但经过她的描述,竟然像诗一样。

江小爬说,可可西里她我来说就是创作的天堂,是一首诗,她一定要去。
这首诗在别人的眼里,是海拔5700米的高原,也是一言不合就需要吸氧的头疼,还是一脚一个坑的巡山。
但在江一燕的镜头里,这一片可可西里对她有着莫大的吸引力。
工作时,她为中央台拍片,闲暇时,她用华为p20 pro记录自己看到的事物。
江一燕告诉我们,索南达杰保护站的小动物们很难拍,因为孤儿小藏羚羊的妈妈被天敌吃掉了。

那么,如何为这些警惕心很强的小动物们拍照呢?
江一燕的小窍门是放低姿态。
在拍摄小藏羚羊的时候,我们不去俯身看它们,而是趴在地上仰拍,这样它们就会慢慢走到你的身边去亲吻你。

所以我们也在华为P20影像成诗艺术展看到了趴在地上的江小爬。
自然是神秘又壮大的,作为自然界中的渺小生物,当我们把姿态放低的时候, 就可以看到自然更瑰丽的一面。
在江小爬的摄影作品里,我们看到她的风景照很纯粹。
拍摄这张黑白照的时候,江小爬冒着高反的危险跑去了盐湖,因为身体状况,她没法再深入无人区,只能站在察尔汗盐湖思索如何能让一张简单的照片变得诗意。
照片当中的不规则物体是结晶的盐体,背景是盐湖的湖面,以及远处的天空。
这种黑白画风更像是一张人生的半成品试卷,引得我们去思考它本来的色调。
看着这张照片的时候,莫名其妙就会被空旷的盐湖吸引,陷入到自然的怪圈里,去思索人生是什么样子的。

除了黑白的蓝天白云和盐晶,摄影者们最喜欢拍的还有夜景。
江小爬的镜头里,夜晚是大片的蓝色。
夜景是非常难拍的,因为光线的原因,噪点会显得特别大,会降低照片给欣赏者的好感度。
不过这张夜景照片却显得非常细腻,盐湖的颗粒增强了画面质感,同时又为大片蓝色画面分层,结构感十足。

在条件艰苦的高原上,能拍出这么有诗意的作品,真是非常难得。
除了海拔高背装备要求身体素质好之外,摄影者还要改变自己的“拍摄习惯”。
江小爬告诉我们,很多摄影师都有一个共同的习惯,为了一瞬间的美景,大家会屏住呼吸。
但是高原缺氧呀,屏住呼吸是完全不行的,这可不单纯考验摄影师的技术啦,更是要选一款瞬间拍照的设备。
江小爬特别喜欢华为P20 pro,她还说,用了华为P20 pro,以后就不想换手机了,真是一位忠实粉丝!
最近P20影像成诗艺术展刚刚开展,现场除了江小爬的摄影分享,还有很多不可错过的精彩。
在P20影像成诗艺术展的六大创意沉浸式体验空间里,我们可以看到近150幅华为新影像大赛全球摄影作品。

这是一次科技与艺术的跨界展览,集艺术、时尚和科技于一体,享受视觉美的同时,还可以体验多媒体互动装置。

这一次P20影像成诗艺术展上的跨界告诉我们,科技和艺术从来都不是对立的,科技可以成就艺术,也可以创造诗意。
华为也是想通过这一次的展览告诉我们,对艺术和美的追求,不会因为科技发达而停歇,反而会因为科技变得更美好。
生活本是千篇一律的,是不同的人才让生活写成不同味道的诗。
没有机会去高原、海底探险的我们,还是快去P20影像成诗艺术展体验一把不同的诗意生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