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抗战电影《血战许昌》,铭记这段可歌可泣的历史,感恩英雄”
大型抗战电影《血战许昌》9月中旬会在许昌市举行开机仪式和新闻发布会。再现70多年前许昌抗战中一个个有血有肉的英雄人物,一幕幕跌宕起伏、惊心动魄、感人肺腑有血有泪的惨烈大战画面,将展现在全国观众面前。

百姓读史
《血战许昌》编剧王鑫文题记:“谨以此影片献给中原父老,我们的先辈为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和中国人民解放事业所付出的巨大牺牲将永远记录在中华大地山山水水之间。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

百姓读史
发生于1944年的许昌抗日保卫战,是豫中会战中中国军队仅有的几处英勇抵抗之一。
1944年春,国民革命军新编29师师长吕公良率领3000多名将士,与8万多名装备精良的侵华日军殊死搏斗,誓死保卫许昌,最终英勇牺牲。这场战役史称许昌保卫战。

百姓读史
1944年春,华北日军制定了打通大陆京汉铁路南线的一号作战计划,集结数万兵力强渡黄河。
郑州沦陷后,日军沿京汉铁路南下进攻汉魏古都许昌,中共地下党组织的抗日自卫团和国军新扩编而成的第二十九师一道死守许昌,他们寸土不让,顽强抵抗日寇。

百姓读史
在城北俎庄,第八十五团一连官兵沉着应战,打退日军数次进攻,由于屡攻不下,日军便使用毒气配合作战。在城南思故台,在此守卫的一连官兵凭借工事居高临下,给来犯日军以迎头痛击。

百姓读史
由于守军的坚决抵抗,日军频繁派飞机进行轰炸,还将一个山炮中队推到距思故台600米的地方瞄准射击,一时间炮声震天,烟尘弥漫,南关阵地守军伤亡惨重,但他们依然寸土不让。

百姓读史
城东罗庄的守军与日军遭遇,即展开激烈的射击和掷手榴弹的战斗。连长吴超一手掂枪,一手提刀,同敌人厮杀得难解难分。班长王全义腹部中弹,肠子流出,他用手捂住伤口仍坚持战斗,直到牺牲。

百姓读史
城外的战斗使日军感到,许昌不是一举可以荡平的,新二十九师也不是一触即溃的。由于守军伤亡惨重,许昌城多处被日军攻破,师长吕公良下令突围。

百姓读史
当许昌失守后,负责指挥这次战斗的新编第二十九师师长吕公良也实现了他“誓与许昌共存亡”的豪言。

百姓读史
突围途中,师长吕公良、副师长黄永淮(二人于1944年10月20日被国民政府追赠为陆军少将军衔)、第八十五团团长杨尚武、第八十七团团长李培芹(二人于1944年11月7日被国民政府追赠为陆军少将军衔)先后英勇牺牲。

百姓读史
5月1日上午10时,除少数官兵突围成功以外,大部分均在许昌县大坑李一李庄一烟墩郭一于庄一小王庄一岗王村一线阵亡。
此次战斗,中国军队阵亡2432人,被俘858人。

百姓读史
这次战斗充分体现了中华儿女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同仇敌忾、共御外侮的爱国主义精神和血荐轩辕、马革裹尸的崇高英雄气概。

百姓读史
虽然中国军队“抵抗意外顽强”,但仍不敌日军。
5月2日下午16时,中国军队全部撤出战斗……

百姓读史
许昌抗战是豫中会战中最惨烈的一次抗日战斗(吕公良、黄永淮、杨尚武三位英雄人物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颁布为革命烈士),英勇的中原儿女为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所付出了极大牺牲。

百姓读史
和平来之不易,背后是无数次的浴血奋战!铭记历史,更感恩那些年,为之牺牲的英勇烈士!
明年是许昌抗战七十五周年,《血战许昌》也是2018年度国家唯一以城市命名批复的一部影视作品,希望这是一部令人期待的史实巨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