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古代通缉令如此抽象都能抓到人?电视剧里的故事都是骗人的
文 古道西风瘦马官方
从以前的《还珠格格》到现在的《如懿传》和《延禧攻略》,中国古代的电视剧都会出现一个类似的场景,就是当官府要抓犯人的时候,捕头们会拿着一张特别简陋的手写画像去抓人,亦或者贴在某个显眼的墙上让大家观察提供线索。我想大家每次看到这个场景都会有个疑惑,图像抽象的不能再抽象了,怎么还能抓到人?就像现在的社会,高清摄像头拍下来了找个人也要好久,你画成这样,谁认识啊。

其实不然,我们是被电视剧给带偏了,不是古代的图画的抽象,而是电视剧里的道具都是花费五毛钱从业余画家那涂鸦而来,古代的画家也是背了锅呀,他们其实画的很像,

想当年伍子胥想过昭关,但是由于官府的画像太过真实,导致楚国内部到处都是缉拿伍子胥的人,导致伍子胥一夜之间生白发。

大家都知道古人很聪明的,他们当然不会只靠一张画像去抓人,最为关键的一个手段是保甲制度,这个手段立下了很大功劳。

这个制度其实就是分割了每个地盘,就像我们每个市都有区,每个区都有很多大大小小的小区,每个小区的人就相当于一保甲,小区里面大家生活在一起都认识,如果有犯人人逃到了这里,突然来了个陌生人,大家又不揭露的情况下被发现了,那么一个小区的人都会受到牵连。这就是有名的“保甲连坐制度”,所以大家看到陌生人都会关注,于是罪犯就会无所遁形,很容易就被认出来揭发。

在古代可是没有摄像头,也没有电话监控,但是每个城市都有捕快和线人,他们都是经过专门的线索训练,说所有人都过目不忘可能夸张了点,但是见过第一次肯定会记住大部分特征有所印象,第二次就会辨认出。而且在古代这个群体人数很多,线人也会四处打探小道消息,什么茶楼酒馆,只要是犯人可能出现的地方都有他们的身影,一有线索第一时间上报。

还有就是路引,不过这可不是什么交通标识,而是类似于我们现在的身份证,商鞅发明的在秦朝就出现的一种身份认证,想要住店或者过关卡就必须要有这个,上面写明了你的籍贯住址,如果犯罪了,大家很容易就会从你的路引上认出你来,因为路引上也有你自己的大体相貌,还有是哪个甲的人,路引上也有官府的专用印章,在当时,还是很难被复制的一种印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