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长最近看了一部堪称中国版《黑镜》的台剧——《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剧本看似离奇夸张,但每一集中都能找到我们的影子。
借着这个剧,我们来聊一聊家长管教的“尺度”究竟在哪?
遥控之下的人生
故事开始,被迫与丈夫离婚的妈妈,把唯一的儿子纪培伟当做了人生唯一的希望。
叛逆期的小伟非但没有按照妈妈的方式成长,还为了去毕业旅行伪造了成绩单,让妈妈签字,结果谎言被发现,母子两人大吵一架!
晚上妈妈散心时,意外获得了一个可以重调时间的遥控器,从此就一遍一遍地修改小伟的人生“错误”,控制他的人生。
重调时间,修改伪造成绩单的“错误”。

控制业余时间:补习班上20次,一定比只听过一次的同学厉害!

控制感情:喜欢的女孩不是乖乖女?回到没认识之前!恨我也没关系。

控制生命:想自杀?那就回到自杀之前,“死”到你选择“生”为止!

故事的结尾小伟偷走了遥控器大喊:“他是我的!”却被一辆汽车... ...
虽然影片过于极端,但生活中不少宝爸妈在用“我是为你好”的遥控器遥控着孩子的人生。
过度溺爱杨锁的父母,使他仅仅23岁就饿死家中!
因为学剪辑还是学编剧,伊能静与儿子哈利第一次吵架。哈利说:“你怎么知道你知道的就是全部呢?我的未来你又没去过!”
《少年说》中,一位女孩因为成绩下滑被母亲停掉了舞蹈班。她希望母亲支持她的梦想,却得到:“考到年级前100再说!”的回复。
... ...

科长有话说:大多父母的过度管教源于自己的育儿焦虑。
我们希望孩子能够从自己总结出来的“捷径”踏上人生巅峰,从而使我们陷入这样的闭环焦虑:
按照“捷径”会培养出完美的孩子→如果孩子不按我的要求,一定会走“弯路”→孩子走了“弯路”就会一落千丈→最后孩子没有完美人生,是我管教不严!
我们都知道眼前的宝宝是我的孩子,但总忘了他是一个独立个体。
我们可以尝试:享受自己的生活,不让孩子成为宇宙中心;
承认孩子成长道路会出现问题,不把所有责任归于自己。
放过自己也放过孩子,才能缓解焦虑。
在他们的人生道路上,我们可以提供帮助,但不能掌控,他们终究要为自己的人生负责。
被放养的人生
当然除了有过分育儿焦虑的父母,也有完全放养孩子的父母,除了给吃给喝,其他一概不管,这就早就了无数“熊孩子”。



曾有网友总结了中国的“四大宽容”,其中有一条就是:还是孩子啊。
每当孩子犯了错,放养的家长总会用“他还是个孩子,懂什么”来帮助孩子逃避责任!

科长有话说:每个熊孩子的身后,都有一个不会管教的熊家长!
孩子为什么“熊”?正是因为家长没有尽到管教的责任。
该管的时候不管,该教育时帮忙逃避,只会让孩子越来越“熊”,当社会替家长教育的时候,父母再后悔也来不及了!
我们都说生而不养不配父母,但养而不育更是毁了孩子一生!
管与不管的度在哪?
科长之前看过一个段子,大意是:
每个家庭必备的三本书——《千万别管孩子》、《孩子不能不管》和《管还是不管孩子》。
每本书都讲得头头是道,但父母看完却迷糊了,孩子到底能不能管?什么时候管?怎么管?
其实“管”孩子也是有尺度的,过度管教会使宝宝无所适从,放任不管又可能使宝宝踏上歧途。
天性使然——不必管
有些宝宝天生好动,总是到处蹦蹦跳跳、爬上爬下、甚至和小伙伴产生争吵,他们精力充足,又处于自我意识的萌发期。
天性使他们乐于消耗精力去探索世界,自我意识会掌控他们产生叛逆。
在确保安全,又不触碰道德底线的情况下,我们不必管。用自己的方式去探索世界,会是他们一生的财富。

无心过错——多引导
宝宝探索世界时不能分清什么是好,什么是坏,需要一个“试错”的过程:
宝宝打人可能在感知力的大小;拆坏玩具可能是在探索内在结构;
在确定他们是无心之失时我们要进行引导,与宝宝一起寻找正确解决方法。

道德、安全问题——坚定管教
如果宝宝单纯因为想打人而打人,或触碰到绝对危险的事情时,需要温柔而坚定的制止并管教。
我们常说要“静待花开”但静待花开的同时,不能放弃“默默耕耘”。
道德和安全教育应当是每个爸爸妈妈的底线,了解宝宝的真实想法后,需要对过激想法(如:因为好玩而浪费粮食、喜欢欺负弱小)加以正确管教。

管教原则
1.语气坚定而柔和。
2.不在心情波动时管教宝宝。
3.明确底线,统一原则,全家标准一致。
4.不因怕宝宝疏远而不管。
5.不因自身想法妨碍宝宝正常发育,始终明确ta是一个独立个体!
像书中所说:孩子们不是画册,你不能随意用自己喜欢的颜色去填涂他们,他们不会像你。但等着瞧吧,他会出色的。
你的孩子,其实不是你的孩子
你的儿女,其实不是你的儿女。
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
他们借助你来到这世界,却非因你而来,
他们在你身旁,却并不属于你。
你可以给她们的是你的爱,却不是你的想法,
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
你可以庇护他们的身体,却不是他们的灵魂,
因为他们的灵魂属于明天,属于你做梦也无法达到的明天。
... ...
——纪伯伦
【科学家庭育儿】国家级出版传媒机构专业团队,联合百名育儿专家与万千家庭一起,专注宝宝的早教、智力开发、性格培养、情商教育、家庭亲子关系处理
更多育儿难题,关注【微信公众号:科学家庭育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