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时尚芭莎艺术
央视爸爸又一纪录片神作《如果国宝会说话》第二季这几天刚刚收官。
一件件文物穿过历史的长河,不远千年,开口为我们讲述了关于他们自己的故事。
纪录片热度还没过,而近几天又有一套以南京博物院的文物为原型的表情包火了。
▼

江苏卫视的新闻眼栏目专门报道
▼

人民网,央视新闻等微博大V接连转载
▼

广大网友纷纷点赞,留言
▼

上图一直说谢谢的当然就是作者啦
▼

百里暮烟,本名王骢颖
本职工作是一名美术老师
平时喜欢在微博上分享自己的画作
说起她的这个网名,她解释道
“百里”是春秋时秦国的复姓
“暮烟”是指傍晚时直上百里的烟
她希望自己的画能让更多人看见
就像是悠悠飘扬百里的烟一样
▼

这次的表情包的灵感来自于南京博物院馆藏的陶俑。
陶俑是中国古代墓葬中的经典陪葬品,从东周到宋代之间一共有1500年的历史了。早在西周的时候就有将陶土捏成人或者动物的形状,烧制成陶来作为陪葬品。
到了战国时期彻底代替之前的殉人制度,将陶俑按照墓主生前的习惯摆好,好让墓主在冥土继续享受生前的生活。
对于一般人来说,作为陪葬品的陶俑多多少少有点不是那么讨喜,但对于王骢颖来说,第一眼看见这些陶俑就觉得这些陶俑非常可爱,自带萌点,好像几千年前的老祖宗就已经懂得了漫画的幽默感一样。
唐代陶舞俑
长袖翩飞
一派大唐盛景的气象
▼

在王骢颖的笔下却多了几分幽默
飘飞的袖子就像是在跳海草舞
像一颗海草,海草,随风飘摇~
(这句词有毒,我已经情不自禁唱出来了)
▼

东汉胡人吹笛俑
身着胡服
圆领直衿
腰不束带
▼

画这幅画的时候
王骢颖正在失眠中
想不出文字该配点什么
最后就写个宝宝不困吧
▼

人骑兽形铜灯
制于南朝
坐骑“辟邪”
▼

看上去有几分架势
▼


皮皮虾不走
看我皮皮怪
▼

东晋人物陶俑
特征长袍而无手
原本应该是有手的
东晋时是以陶做主体
再配上木头雕刻的手臂
因年代久远木制手臂
经不起2000年时间考验
就慢慢腐蚀殆尽了
▼

光秃秃的手腕
如同“双十一”后的我们
不能再买了,再买就剁手
▼

底下这位你说你跟上面这位是什么关系
剁完手就吃土简直不要太扎心
▼

穷到吃土可以说是很扎心了
简直说出了广大群众的心声
每年各大购物节洗劫过后
唯有吃土才能继续得了生活
我爱吃土,吃土使我快乐
▼

堂堂大好青年怎么会被吃土击败
加油吧年轻人,上班赚钱去吧
干巴爹
▼


陶俑本是模仿墓主生活的年代所制
如今却仿佛跨越了千年时光
像是身边的某一位朋友一样
也会为祖国建设呐喊助威
▼


也会沉醉于抖音神曲
▼

老爷们儿也有少女心
跟我一起学猫叫~
▼

也会为体重增加生闷气
▼

嘿!我怎么就管不住我这张嘴呢
▼

舞姬也可以跳跳广场舞
▼


看看我的小眼神儿
▼

谁还不是个宝宝了
▼

如何形容一个有趣的人
有句话可能都被用烂了
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
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
▼

博物馆里的陶俑谁都见过
一般看看热闹也不会有别的感想
只是看到朝代时才不明觉厉
哦~这是汉代的,这是唐代的
但是看完可能也就忘了
▼

但是王骢颖不一样
去博物馆的时候,她总是带着个速写本
把不能拍照的用笔勾勒下来
▼

博物馆里人来人往
王骢颖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里
▼

在纸上画完草稿
回去再参照资料重新创作
▼

最后配上一个文案
可爱的文物表情包就诞生了
▼

表情包经过一波大V的转发
甚至在微博上已经有了话题
▼

网友们竞相分享着各种文物表情包
大家沉浸在一片欢乐的海洋
▼

一片热闹之中
也有不和谐的声音
▼

这种担心也不无道理
这两天的文物“修复”事件
闹得沸沸扬扬
四川安岳的宋代佛像
本来相貌堂堂,宝相庄严
重漆完之后土得没眼看
▼

再比如辽宁云接寺的清代壁画
好好的人物工笔成了廉价年画
▼

无不令人痛心疾首
如此修复不如不修

说回到拿文物做表情包这件事,文物表情包是一种对文物形象的再创作,文物本身并没有被破坏。
表情包化解了文物与今人之间的距离感,历史仿佛不再板着脸,像是历史书里那样严肃又遥远。
历史从不是高高在上的,历史不光有国恨家仇,也有人情烟火,皇帝也要吃喝拉撒,诗人也爱喝酒吹牛,和今天的我们没什么不一样。
文物表情包令人捧腹之余,也使更多人的目光被吸引,对文物背后的文化产生了更大的兴趣。
宣扬传统文化也要与时俱进
前有《我在故宫修文物》爆红网络
老匠人为修复文物安然岁月流逝
▼

后有《国家宝藏》引发收视热潮
众星演绎文物背后五千年的风霜
▼

再加上刚刚结束第二季的
《如果国宝会说话》
国宝自述亲身见证的遥远故事
▼

这些节目的形式和内容都有不同
但是其中的用意是相通的
无非是换一种形式讲述历史
宣扬我们为之自豪的传统文化
千百年前的故事依旧能引起今人的共鸣
我们不会忘记中华五千年历史
我们只是换了种方式爱她而已
END






*商品入驻和分销,请发送具体信息到:
ponyco@126.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