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年过不惑,但徐静蕾依然美丽,并被粉丝称作“人生赢家”

大陆第一个票房过亿的女导演,并是唯一拥有自己字体的女演员;已和男友走过七年之痒的她,却只恋爱不结婚;没有孩子,她就高调冷冻卵子给自己留条后路;当别的大牌女星疯狂工作捞金时,她却给自己放两年假,赴美当起了纯手工“裁缝”,把日子过得妙不可言。

女人四十,不疾不徐,活得通透,才是大美。徐静蕾让观众看到了女明星除了嫁豪门、谈恋爱、秀恩爱之外的另一种选择:让自己成为自己的安全感。而她的“任性”人生,一直是靠实力支撑的!

而这“任性”人生的背后,父亲对她的影响是很大的。
“君子之泽,五世而竭”,即可以纵情任性的子孙通常无法像他们苦难中磨炼出来的先辈一样,仍能充当国家的栋梁之才。所以教育有一个很重要的功能,就是制造砥砺与磨难。
——徐静蕾父亲

做人的态度,为做事之前提
徐静蕾被中国影坛誉为“四大名旦”之一,而且由于她出众的人文素质,又有“玉女”之称。这一切都归功于他的父亲,他知道教孩子做事先得教她做人:用语言教化不如身体力行。做事先做人,如果不懂做人之道,一切事情做起来都会很费力。

一次,徐子健下班回家检查女儿的作业,发现她没完成,便狠心地罚她重写两遍。可是这种惩罚的办法并不起多大作用。小静蕾总是能想出“绝招”来对付爸爸。比如,把前几天写的字拿出来骗爸爸说是刚写的。忙碌了一天的徐子健不可能记住女儿所有写过的字,静蕾的“小滑头”便往往能够得逞。

当徐子健发现了女儿的“小伎俩”以后,他想:仅凭严厉和粗暴是不能解决问题。于是,他想了一个办法,就是当着女儿的面,一张又一张地、非常耐心地画制写大字用的米字格。小静蕾问:“干吗要自己画?多麻烦啊!为什么不去商店买?”徐子健说:“咱们家的经济条件不富裕,没有那么多钱去买米字格纸。再说,你练字爸爸陪你画米字格不是很开心吗?”

从那天起,徐子健无论多忙,每天晚上都要抽出时间陪在女儿身边画米字格,这使徐静蕾那颗幼小的心灵受到很大的震动。她虽然还讲不出什么道理,但觉得自己如果再不认真练习,就太对不起爸爸了。就这样,徐静蕾练习书法一练就是十几年,毛笔字写得有模有样,不但能为爸爸办的厂题写厂牌,而且还获得过“中日青少年书法大赛”的三等奖呢。

在徐静蕾的著名的“老徐”博客里也有关于她当年学书法的记录。“爸爸在我六岁的时候开始让我学书法,背古诗,字认得够多的时候就让我念古文读四大名著,为此他记了很多关于儿童启蒙教育的笔记,是世界上最用功的爸爸……”爸爸的角色在徐静蕾的成长中无疑是重要的。

2002年徐静蕾完成了自编自导自演的第一部影片《我和爸爸》,这是一部关于成长,讲述父女之爱的影片。其实在很多名人身上都出现过这样的“反刍”现象,就是幼年成长过程中那些铭刻在心的强烈意识影响了未来人生的走向,在以后通往成功的道路上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挫折教育”,磨砺处世心态
徐静蕾八岁那年,徐子健下海创办了一家霓虹灯厂。刚开始没有经验,赔了不少钱,有一个月全家只有一百元的生活费。为了生活,徐子健弄来一堆废料,可以从中拣些值钱的东西去卖,那段日子全家人一有空就坐在小院里拣废品。

徐子健给正上小学的徐静蕾布置了任务,每天放学后,必须拣两个小时的废品。北京的冬天,寒风凛冽,小静蕾坐在院子里拣废品,小手冻得又红又肿。奶奶看了直心疼,就对徐子健说:“她还小,让她回屋里暖和暖和吧!”徐子健说:“越是艰苦,越能锻炼一个人的意志。处处宠着她,惯着她,一旦养成怕苦怕累的坏习惯,将来肯定会一事无成。”

其实,徐子健又何尝不心疼女儿呢。第二天,他特意买来一双很厚的棉手套,让小静蕾戴上;见女儿的小脸冻得红红的,他就进屋取一杯热水,端到女儿面前,让她喝下去暖和暖和。然而,他就是不肯说一句让女儿放弃的话。

当徐静蕾以她自编自导自演的第二部作品,《一封陌生女人的来信》而获得2004年第五十二届西班牙圣塞巴斯蒂安电影节最佳导演奖而接受央视“面对面”的访谈时,记者曾问她:“你的成绩或者说你的成就在增长,变得越来越优秀,你为什么还能那么冷静呢?”

徐静蕾笑着回答说:“我有飘飘然的时候啊,但是会过去,我觉得这是教育,我觉得得感谢我爸爸,因为我从小受的教育,其实就是挫折教育,就是你不行,你还差远了,就是这个我觉得在我心里可能已经形成了一个很固定的评判自己的标准,我每天都会有一种,当我特别得意的时候,我自然心里会有一个声音说,别臭美了。”

其实徐静蕾的这个回答很容易让人误会,尽管她本意并非如此。在徐静蕾的成长过程中,父亲的要求很严厉,甚至可以说是苛刻,但所谓的“挫折教育”绝不是一味的打击,而是带有很强烈的徐氏风格的。

比如徐子健很有孝心。静蕾的奶奶一直跟他们生活在一起,每天回家,徐子健总是先到她面前,叫上一声“妈”,然后再脱外衣、放提包。每天晚上,他总要为她端洗脚水、捶背,照顾奶奶睡下后自己才休息。

家里有一点好吃的,徐子健总会对小静蕾说:“快,给奶奶送去。”尽管有时小静蕾馋得要命,但还是把好吃的先送给奶奶。开始奶奶总是把好吃的塞进孙女嘴里,徐子健发现后对老人说:“妈,我知道您疼她,可是您应该把爱藏一半在心里。您可以把好吃的作为奖励,奖励她字写得好,活干得好。这样才是真正为孩子好呢。”奶奶明白了徐子健的用心,就一直配合他。

这样的教育方式除了让小静蕾在潜移默化中就将孝道印在了脑中外,更让她明白,任何事情都是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不能取得一点小小的成绩就骄傲,更不能因此而停滞不前,这也造就了她即使在成名后性格中依然保有那一份宠辱不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