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东方卫视大型家装改造节目《梦想改造家》第五季首播,不知不觉,这档节目已经走到第五个年头。
从第一季开始,冷眼君就表达过对这档节目的喜爱。即便后续有《暖暖的新家》、《生活改造家》、《WOW新家》等同类型节目相继播出,也无法撼动《梦想改造家》的地位。

可以说,《梦想改造家》把家装类节目做到了极致,服务性、观赏性、故事性各方面都做得很不错。王平仲、青山周平、本间贵史等设计师也受到了诸多观众的喜爱。
新一季依然保留“12+1”的模式,在地理路线上将实现从东北到深圳、从沿海到高原的延续性。主题也会继续结合社会热点,关注装修安全、二胎家庭、养老保障等问题,带给大家更具温度和普适性的改造。


用回访完成两季节目的交接
对于季播节目来说,两季之间的交接逐渐成为体现创意的设计点。最典型的当然是《火星情报局》,前两季节目现场被恐怖组织袭击、局长和特工被暗杀的悬念,都在新一季的开头得到破解。
第三季最后收官派对上,所有人以火星机器人的身份被装车带走,不知道第四季又会如何解答这一悬念。

不久前收官的《同一堂课》,把柳岩、郭京飞两位第二季的老师请到了第一季的毕业典礼,也是很有新意了。
而《梦想改造家5》也在第一期开头,用符合节目逻辑和观众期待的回访来完成两季的交接。节目选择了“害怕未来的家”,设计师本间贵史为患有遗传性共济失调症的李海榛进行了房屋改造。

2017年10月,在改造完成后的一个月后,本间贵史进行了第一次回访。2018年7月,本间贵史进行了第二次回访。
回访一方面解答了观众对于改造后房屋维持状态的疑问,也体现了节目组和设计师对李海榛身体健康和生活状态的持续关注。

本间贵史购买了李海榛制作的贴画,还带来新的复健仪器。改造结束一年了,房屋状况基本保持不变,屋内的各种设计对小李维护健康起了实质性作用,社会各界人士对李海榛的爱心接力也在继续。
除了回访作为衔接,骆新、施琰在外景也对上一季的项目进行了简要回顾,同时介绍了这一季的大致规划。

第三个衔接就是设计师章明的回归。第四季收官之作“明日梦想之城”,章明与同为建筑师的妻子张姿共同完成了旧城改造。这次他作为第五季的开篇设计师,挑战新的改造任务。

限定时间让故事更具悬念性和感染力
首期节目要改造的,是93岁的老兵张卷位于河南平顶山农村的房子。张卷和体弱多病的儿子生活在一起,居住条件十分简陋。一直以来帮助老兵的志愿者向节目组提出了改造申请。

整个故事的叙述依然围绕房屋改造逐步推进。厕所简陋、下雨天屋内进水、老式土灶不便使用等问题是考察之后最先确定的改造点。
与此同时,志愿者也在为老人准备重返当年抗战地区的出行计划。志愿者向设计师提出要求,希望在老人外出贵州的半个月时间内,将房子改造完成。在十五天的限定时间确定之后,矛盾点开始转移。

时间成为整个事件的最大阻碍,原先的计划被推翻,设计师决定采用事先组成完成的PC模块进行改造。但由于制造和施工时间太短,国内制造厂商频频拒绝,最后才找到愿意承接项目的工厂。
由于工厂制作模块和现场施工是分开进行,两边工期对不上是下一阶段的难点。模块制作不受外界条件影响,现场施工却因为户外高温、墙体松软拖慢了进度。

加上农村道路狭小,大吊车无法进行远距离吊装作业,施工队推平了房前的一块宅基地,使模块顺利进入。克服了大雨多次打乱施工节奏、模块安装位置难对准等问题,施工终于进入尾声。
老人完成了重返战场的心愿,回到家时也迎来了房屋改造的惊喜。改造后的院落保留了农家的传统风貌,公共区域和现代设施也方便了老人的生活。


从建筑改造、环境整理、到室内装修,一共只花了十五天。在限定的时间内讲故事,用一个个矛盾转折带动观众的情绪。倒计时的画面多次出现,营造出悬念感,让观众对最终的结果更为期待。

节目后期依然用心,清楚交代了改造过程的时间线,房屋改造和老人出行双线并行。房屋的立体图更具观赏性,在不带建筑色彩的基础结构上加入了房屋特色,农家小院的屋瓦都有所体现。

作为第五季的开篇,设计师没有用万能钢结构,也没有邻居上门投诉。没有奇特户型带来的难题,选择老人居住的农村院落,让现代技术跟传统的乡村建筑自然结合,更具有普适性和借鉴意义。
在限时改造的条件下,故事推进的节奏更加紧凑,观众随着矛盾的产生和解决情绪不断波动,对最终结果充满好奇。即便穿插了小部分老兵外出的画面,故事也始终没有偏离房屋改造的主题。

老人的诉求只是希望改造后的屋子不漏水就好,收房时获得了意料之外的惊喜。这也是一次公益行动,三十万改造费用由节目组全部承担。
走到第五季,节目组、设计团队、施工团队对于房屋改造的用心,相信每个观众都能感受得到。
通过房屋改造反映出个体故事,表达出普通人对于家的情感诉求,《梦想改造家》还是那个极具诚意和水准,温暖而纯粹的家装节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