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白岩松,大家都知道他是央视名嘴,但他还是一位畅销书作家,其著作曾摘得明星图书畅销榜第一名。
他睿智的主持风格和深刻的思想,都离不开几十年来对阅读的钟爱。最近《鲁豫有约》邀请白岩松了分享自己的阅读经验,快来听听他是怎么说的吧:
下面是白岩松的阅读经验和观点:
在阅读中成为更好的自己
访谈中白岩松谈到自己印象最为深刻的一本书——《朦胧诗选》:
当我打开这本书,扑面而来的是两句话:“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而这与父辈经常说的不太一样。当我读到这本书里那么多诗之后,开始拥有自己的独立思维方式。

此外在另一次访谈中,白岩松坦言:
上世纪90年代中期,我走进了《东方时空》。二十多岁的年龄,要成为《东方之子》的节目主持人,我要去与一个又一个资深的东方之子交谈。我当然是没有底气的,所以要不断去学习,太多的书在帮助我。

关于阅读带给自己的变化,白岩松感慨道:
我觉得我非常感谢阅读,因为阅读在我18岁那一年为我的生命种下了那么多可以生根开花的种子,让我成为了今天的我。更重要的是,让我的今天不是我18岁所厌倦和讨厌的那一个,我觉得这太重要了。
读书产生创造力和自信心
早有调查显示,人们读书及知识获取的水平和其收入是成正比的。
对此白岩松分析说:
我想只有你书读得足够多了,你才会更有创意,才会更自信,你才会更有底气,才能获取更多的物质回报。
这一点在犹太人身上可以得到证明,外媒曾统计过“美国人平均每人每年看21本书,日本人平均每人每年看17本,而我国平均每人每年不到5本。全世界平均每年每人读书最多的民族是犹太人,为64本。”

犹太人的确是一个伟大的种族,他们以世界千分之二的人口,在几乎所有科学领域,拥有了1/5到1/3的顶级学者。在20世纪645位诺贝尔奖获奖者中却有121位,比例高达18.5%,获奖人数高居世界各民族之首。
在全美200名最有影响的名人中,犹太人占一半;全美文学、戏剧、音乐的一流作家,犹太人占60%;《富布斯》美国富豪榜前40名中,犹太人占18名……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究其根源,因为他们超级爱读书。当小孩子稍微懂事时,犹太人就会翻开《圣经》,滴一点蜂蜜在上面,然后让小孩去舔书上的蜂蜜,让孩子从小就知道书本是甜的。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调查表明,以犹太人为主的以色列,每个村镇都有藏书甚丰的图书馆和阅览室,平均500人就有一所图书馆。在以色列,办有借书证的人占全国总人口的五分之一。

数百年来,阅读的习惯造就了犹太人睿智、善思、自信、勇敢的性格和品质、在世界各地创造了卓著的成就。
不应限制孩子读闲书的热情
关于该读什么样的书,白岩松说:
非常幸运的是,我在童年的时候,母亲没有阻拦我阅读各种各样的书。我还用母亲的两个阅览证到处借书看,于是养成了读书的习惯,这个习惯陪伴我至今。
我的孩子最开始看的都是武侠书,很多人对此有质疑,但我们没有干涉他。看完之后他开始对明、清这两个朝代的历史产生了兴趣,于是就去找相关的历史书来阅读。

十多年后,就在他升入高三时,他决定要学历史。我想,这是因为他的兴趣没有被打扰,而且越来越浓,最后变成了他的选择和追求。
因此,在孩子童年时候,兴趣的养成非常重要。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让孩子喜欢上阅读,同样非常重要。
无独有偶,访谈中王刚也表示自己从来不会干预自己孩子读书的热情,他的孩子天天都在读“无用之书”,恰恰因此孩子对读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讲大道理没用,言传不如身教
那么应该怎样培养孩子阅读的习惯呢?访谈中,白岩松也说了自己的观点:
父母是孩子最早最好的老师,你怎么去教孩子阅读,首先得自己看书。
儿子回到家看到我,经常是在喝着茶看着书,他也爱看,现在简直像是睡在书里一样,床上桌上都是书。

家长是一个润物细无声的角色,所谓言传不如身教,你认为这个年龄的孩子,你天天摁在这儿,跟他讲大道理有用吗?
白岩松认为,路是要自己走的,在培养儿子的过程中,不能干涉太多,阅读也一样,需要引导,但绝不当他人生的编剧。
为此他还举了一个例子:
我家住在顶层,每到晚上坐电梯回家。上了顶层后,我都会摁下“1层”,让电梯下去。因为晚上大家都要回家,如此方便其他回家的人。
后来我发现,以后每晚回家,孩子非常自然地也有了这个习惯,而我从未跟孩子说过“你该怎么怎么做”的话。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对青少年阅读做过很多研究,他说:“30年的经验使我深信,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不善阅读,便不善于思考”。
毋庸置疑,阅读对一个人的成长和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所以帮孩子培养阅读的习惯,也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