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国内接近亿元片酬的明星有29位,都是家喻户晓的一线知名艺人及流量小生和高人气偶像。
2017年名人收入榜单则显示,榜单前10位明星的收入总和近17亿元。他们数百万上千万的片酬,可轻松傲视众多创业者以及企业高管的年薪收入。而入榜名人动辄数千万上亿元的年收入,甚至堪比一家上市公司整整一年的利润。
一部剧赚1个亿?一天收入200-300万?除了近景露脸拍,大段戏份用替身?不好好背台词,靠后期配音?……演艺圈里的这些不正之风或将成为历史!
限制演员天价片酬这不是第一次,却是目前最严厉的一次。
摘除天价片酬这颗“毒瘤”,势在必行。行业代表公司、主流视频平台在经过一番探讨商议后,终于联手挥出重拳!
8月11日,爱奇艺、优酷、腾讯视频、正午阳光、华策影视、柠萌影业、慈文传媒、耀客传媒、新丽传媒联手发布《关于抑制不合理片酬,抵制行业不正之风的联合声明》。

声明表示单个演员的单集片酬(含税)不得超过100万元人民币,其总片酬(含税)最高不得超过5000万元人民币。

《联合声明》首次明确了演员的最高片酬限额,即三家视频网站和六大影视制作公司采购或制作的所有影视剧,单个演员的单集片酬(含税)不得超过100万元人民币,其总片酬(含税)最高不得超过5000万元人民币!
《联合声明》分为两点:
一是共同抵制艺人“天价”片酬现象:倡导成本用于制作,投入服务品质,演员戏比天大的行业风气。三家视频网站和六大影视制作公司采购或制作的所有影视剧,单个演员的单集片酬(含税)不得超过100万元人民币,其总片酬(含税)最高不得超过5000万元人民币。
二是共同抵制偷逃税、“阴阳合同”等违法行为:共同倡导廉洁之风、弘扬浩然正气。我们承诺在影视剧制作、购销等环节中,加强行业自律,杜绝各种名目变相涨价、偷逃税、贪污、行贿受贿等违法、腐败现象的滋生。
上面的声明指出,这三家视频网站和六家影视制作公司即日起将严格执行有关部门每部电影、电视剧、网络视听节目全部演员、嘉宾的总片酬不得超过制作总成本的40%,主要演员片酬不得超过总片酬的70%的最高片酬限额制度。
另外,这九家公司所采购或制作的所有影视剧,单个演员的单集片酬(含税)不得超过100万元人民币,其总片酬(含税)最高不得超过5000万元人民币。
此外,九家公司将共同抵制偷逃税、“阴阳合同”等违法行为,承诺在影视剧制作、购销等环节中,加强行业自律,杜绝各种名目变相涨价、偷逃税、贪污、行贿受贿等违法、腐败现象的滋生。
同时,还将协同建立黑名单机制,对有述不正之风的个人与机构,一经核实将停止一切合作,并依法向相关部门反映情况。
官方多次“亮剑”
事实上,早在今年4月,腾讯视频、爱奇艺和优酷三大视频网站就曾联合就明星片酬发表意见,对当今娱乐圈演员乱开片酬、随意修改剧本等行为作出倡议书。
四个月后,三大视频网站联合六大制作公司再次发声,表明行业重视程度。而官方也曾多次亮剑。
6月,中共中央宣传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税务总局、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国家电影局等联合印发《通知》,要求加强对当下影视行业存在的如天价片酬、“阴阳合同”、偷逃税、不遵守合约等诸多乱象问题的治理,推进依法纳税,促进影视行业健康发展。

税务总局网页截图
《通知》强调,现阶段,严格落实已有规定,每部电影、电视剧、网络视听节目全部演员、嘉宾的总片酬不得超过制作总成本的40%,主要演员片酬不得超过总片酬的70%。
同时,严格执行网络视听节目审批制度,严格规范影视剧、网络视听节目片酬合同管理,加大对偷逃税行为的惩戒力度。
2017年9月,中国广播电影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电视制片委员会、中国广播电影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演员委员会、中国电视剧制作产业协会、中国网络视听节目服务协会曾联合发布《关于电视剧网络剧制作成本配置比例的意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