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罗晓汀
继《侏罗纪公园2》之后,又一部怪兽电影冲进了中国电影市场——《巨齿鲨》。这部电影在排片低于同档期两大竞品影片的情况下,周末三天单日票房过亿,截止发稿,三日票房已超过3.4亿。 在普通观众观感占主导的猫眼平台上评分8.8分,还小胜8.2分的《一出好戏》,明显受到了观众的喜爱和欢迎。
作为一部全球发行的影片,该片周四晚7点提前在北美点映,当晚进账400万美元,比《长城》高出三倍多,对比近两年的怪兽题材影片,也小胜去年3月上映的《金刚:骷髅岛》。北美首日票房达到1650万美金,全球周五单日票房超过5100万美金,为同期开画影片全球第一,远超市场预期。
一般来说,鲨鱼片作为怪兽片的一种亚类型,过去总是在挨骂。要么是影片投资不够,鲨鱼基本全靠观众想象;要么就是故事潦草敷衍,后期制作缺斤少两。
《巨齿鲨》凭什么?居然可能成为兼收中美市场的票房金蛋?而且口碑还一点也不弱?
在笔者看来,这部影片从制作模式上来说,并没有很新鲜,标准的好莱坞模式和A级怪兽片制作水准;剧情呢,也是《大白鲨》《侏罗纪公园》这样的经典模式。但值得一提的是,怪兽片的套路让观众看得挺爽。就连过去在合拍片中经常打酱油的中国演员和中国元素,也没那么生硬了。
这种投入1.5亿美金制作的怪兽动作片,纯国产影片还处于市场空白期,因为很少有人愿意去冒这么大的风险。此次,作为一部由中国主投主控的好莱坞大片,到底能带来哪些值得借鉴的经验?
《巨齿鲨》成功法则之一:会花钱
相比很多大制作的怪兽大片,《巨齿鲨》成功的第一法则可能是,会花钱。因为怪兽片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观众凭什么来看你的怪兽。
百度豆瓣随手搜了一下,带“鲨鱼”的电影就几百部,鲨鱼的类型也从斯皮尔伯格的大白鲨一路发展到了狂鲨、两头鲨、五头鲨,甚至还有科幻频道的鬼鲨……
《巨齿鲨》要成功,首先就要在银幕上让260万年前就灭绝了的史前巨鲨“起死回生”。
巨齿鲨有多猛?体重40吨,长18.2米,咬合力20吨,是霸王龙的5倍。古生物学家称它为地球史上最强悍的生物。简单来说,这是占据着海洋食物链顶端的王霸级的存在。
这个大家伙,现在只留存有化石吧。于是在制作巨齿鲨之前,影片幕后团队参考了许多有关这一生物的历史资料,了解了它的具体形态。
然后同时利用采用捕捉和建模两种方式,建立起巨齿鲨各个角度的静态模型,对它每一个细致微小的动作,也进行了精确设计。但光有静态造型还不够。
用导演乔·德特杜巴所说:“如果你的电影里出现了一只巨大的动物,那么它很容易被塑造的又蠢又奇怪,电影也会显得很假。”为此,制作团队邀请了以设计复杂的流体特效而闻名的Scanline VFX团队,设计巨齿鲨的动态动作。
静态造型+动态捕捉,电影里诡异、凶狠、如深海游魂一样的巨齿鲨的恐惧感,就有了依托。
下一个问题就是,在深海里的这只水怪,怎样才能让观众更加信服?
电影里巨齿鲨最初所在的马里亚纳海沟,被电影呈现出了丰富的神秘海底生态,那些神奇生物全都采用CG设计,甚至是细微的波纹都精密呈现,在全景镜头的展示下,带给人一种沉入海底的浸没式体验。
有了巨型怪兽、深海奇观就够了?没有俊男美女、沙滩比基尼算什么鲨鱼电影?所以,本片把人类和鲨鱼最后的决战地点,选在了中国三亚。
但这才是最考验制作的时候,因为当一切大白于日光下,一个制作瑕疵就足以破坏整部电影的氛围。
从影片来看,从巨齿鲨在海滩游泳者们的脚下潜伏,到直接张嘴咬向游船,再到影片最后段落的捕鲨、屠鲨,每个环节既被设计地惊心动魄,也被制作地少有瑕疵,就连鲨鱼最后被炸裂后的“血肉”,都真实得令人发指。
看《巨齿鲨》一个最大的感受,就是清清楚楚知道钱烧在哪里。制作精良能决定一切吗?不能,但能把粗糙猎奇的B级片、挂羊头卖狗肉打着大制作的幌子的滥拍B级片和真正的A级制作清楚地区分开来。
怪兽片的技术和成本并非一般制作能够完成。此前的许多鲨鱼片,其实不过是套用《大白鲨》的外壳,卖的是猎奇的里子,而《巨齿鲨》做到的是四个字:货真价实。
从猎奇到奇观,一字之差,绝非一步之遥。
《巨齿鲨》成功法则之二:优化套路。
怪兽片这样的类型电影,几乎是一出道,就巅峰。这件事,最早起源于斯皮尔伯格,他将怪兽片的叙事法门,一部《大白鲨》全都玩到了高手境界,后面的电影还怎么拍?
答案是:套路与套路之间,是有不同的。
《巨齿鲨》叙事上最大的优点是:规整,成熟,但又带着和经典斗智的聪明。
说到这儿,要交代下电影的来处:改编自美国作家史蒂夫·艾尔顿的同名系列畅销科幻小说。
导演乔·德特杜巴认识一下,执导过两部《国家宝藏》,绝对是好莱坞类型片的巧匠。乔·德特杜巴的善用套路办法是,既要破,又要守。
过去几年好莱坞鲨鱼电影的创新长什么样?
《鲨卷风》里,群鲨违背物理常识在天空中漫天飞舞,天降鲨鱼,厉害不?这么厉害你怎么不上天呢?结果鲨鱼真的飞上太空吃宇航员去了。
《鬼鲨》里,鲨鱼违背生物常识变了鬼还出来咬人,惊悚不?
还有什么常识也不顾的《八爪狂鲨大战梭鱼翼龙》,雷人不?
而《巨齿鲨》呢?遵循的是最传统的好莱坞叙事法则,就自始至终抓住巨齿鲨这根线。所有情节都是经得住生物学物理学考证的。
作为一部怪兽动作电影,它汲取了好莱坞经典的鲨鱼电影和怪兽电影的营养,融合了动作、冒险、悬疑等多重中国观众喜爱的元素,又通过类型片的微创新一定程度打破了观众的审美疲劳。
就连让鲨鱼转移到三亚的理由,也不是随心所欲,而是之前在营救逃离时,科考队的潜水艇爆炸,导致隔离这只远古巨兽的温跃层异变,它才趁着温度变化间隙,游到了浅海……守住了底线,再说破。
首先破掉的,是传统鲨鱼电影的单一空间。过去的鲨鱼乃至怪兽电影,不是在深海作孽,就是在浅海吃人,很少突破海域,而影片从深海进入浅海,这不就是两个氛围完全不同的叙事空间的调换?对应的,不就是动次打次的不同叙事节奏?
一开场,就是巨鲨在深海捣毁潜艇、吞噬十数人生命的惊魂大戏。紧接着的深海救援,气氛一步步被撩到高潮;最后是从海底追到海面,从深海打到三亚,从静谧如谜的浩渺海底世界,到震天动地正面刚的三亚对决。
这样的突破看似不大,但不也赋予了电影更丰富的视觉层次和张力?
第二破,是和传统鲨鱼电影比速度强度。
当电影将这个史前怪兽和渺小的人类置于同一个镜头中,画面的张力自然就涌现出来了。尤其是当杰森斯坦森驾驶着潜水器与鲨鱼周旋、搏斗、厮杀的时候,充沛的成本其实是反哺了电影叙事,让故事在大情节难有突破的情况下,能够把许多小细节盘出更多的趣味。
除此之外,还可以和经典愉快地玩耍。
电影到处都能看出《大白鲨》的痕迹,尤其是开场巨齿鲨的从隐到显,不就是当年大白鲨先抑后扬的出场策略?
所以当影片中有一幕,科研队员在鲨鱼尸体的战利品旁拍照纪念时,一个队员被怂恿着把头伸进了鲨鱼的血盆大口里,你是不是以为下一个镜头肯定是鲨鱼一口咬掉队员的脑袋?但是,这一幕却并没发生。
你看,在这一刻,导演仿佛对着观众狡黠地一笑。
他在拍摄的过程,保留了好莱坞怪兽片的核心价值,所有奇观与想象——花式打怪、新奇屠鲨等等,都取经自过往,但又能变化出一些新的招式,甚至在不少地方安排了幽默、情感的片段,最后呈现结果是影片节奏张弛有度,高潮迭起,娱乐性十足。
最后打造的这部完成度颇高的商业大片,不仅把故事讲圆,保持全程高能,几大主演也立得住,偶尔能在某个细节处带给观众惊喜,这样的怪兽片,热爱大场面的中国观众凭什么不买单?
《巨齿鲨》成功法则之三:融入中国元素
上周五在北京万达CBD店看完电影一起出来的观众中,大家都有同感,中国元素在这部电影中没有那么尴尬了。
演员阵容方面,《巨齿鲨》用上了杰森·斯坦森、李冰冰、鲁比·罗丝等知名演员,会不会,中国演员又水土不服?看起来,电影终于找到了治尴尬症的办法。
首先是人设上,李冰冰饰演一位海洋专家,和杰森·斯坦森的角色构成了不打不相识的角色关系,并且将任务关系变化保持到终场,这样既突出了“郭达”的身手、动作和幽默感,又让李冰冰的角色在与男性演员的对手戏中表现出了一定的主动性和强势,不会让女主像个花瓶。
但在我看来更关键的是,已经在《生化危机5》等多部好莱坞大片中参演的李冰冰,已经可以很好地融入主演以西方演员为主的表演体系中,她整部电影的表演都很松弛、流畅感很强,自如自然。
每次当人类试图打破自然规律,创造科学界未知的全新物种。同时也打开了潘多拉魔盒,去面对一个我们完全无法完全理解掌控的世界。
这些怪兽片背后,不也带着人类对自我和科学界限的反思?这样的反思,用在电影上,就是对类型片规律的遵循。
在笔者看来,我们依然需要保留对类型片的敬畏。只有站在类型片常识基础上培育出的创新之花,才能经得起观众和时间的考验。
像《巨齿鲨》这样的微创新怪兽电影,也许还无法把经典比下去,但至少它做到了类型片上的扎实,合拍片上的融洽,对经典模式心存敬意又努力拓展边界。看得出中美双方都从创作上抱持了最大的诚意,而怪兽片的酣畅淋漓就是对观众最大的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