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丨贾延翔
五月初一个偶然的机会,经朋友介绍,我在微信上结识了一个“大人物”。所谓“大人物”不是说他的官职很高,而是指他的名气很大。
他叫刘传录,是新水浒第一人,水浒研究专家,齐鲁文化学者,山东水浒研究学会副会长,中国文艺家协会山东分会常务副主席,泰安文化通览学术主编,曾与纪连海、李毅主持山东卫视《闲话水浒》,著有《第三只眼睛读水浒》《第三只眼睛看水浒》和《刘传录趣评水浒》等作品,应邀在《齐鲁晚报》开辟"第三只眼看水浒"专栏。其代表作《第三只眼看水浒》荣获2014年第七届山东省刘勰文艺评论奖。2018年在中央电视台第一频道《中国味道》栏目还原了水浒美食文化。
他还是山东省培训的首批四十位研学专家导师之一,他担任顾问的大汉长安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是泰安市唯一有研学资质的文化公司,他们推出了多条研学路线,如:东平水浒之旅、曲阜儒家文化之旅、大汶口父系氏族文化之旅、徂徕山自然历史文化之旅、浙江杭州风光文化之旅······

中考结束了,我征求学生们的意见,大家一致同意去东平感受下水浒文化,放松下心情排解下长期以来学习上的压力,为下一步高中三年的拼搏调整好身心状态。
于是我与刘老师通过微信就景点、路线、安全、午餐等等事项进行了紧密的磋商。在此之前,他们没有泰城以外派车的先例,应我的要求,他们派来了旅游专车,刘老师全程跟车为我们讲解。
6月16日,天空已改前两天万里无云的炙烤模式,习习的凉风推动着漂浮在半空的白云,像是为我们的出行而翩翩起舞。七点整,我们早早在滨河公园泰宁革命纪念馆前广场集合,刘老师和陈老师如约而至,这是我和两位老师第一次现实生活中的见面,大家一见如故,毫无陌生感,稍作寒暄我们就上路了。
车上,刘老师先让大家收看了他在中央一套《中国味道》栏目做的一期关于水浒的节目,做了简单的自我介绍之后开始了他的研学讲座。
他先从楼德的历史说起:楼德在春秋时期是菟裘国的首都,位置非常重要,在中国历史上特别是封建社会时期有着重要意义,什么意义呢?他又从中国的“封禅”文化谈起,“封”是祭天,要在泰山上进行;“禅”是祭地,要登上楼德镇南的云云山,在云云山上进行。他一一列举了历史上成功封禅的历代君王,也讲到了几位想封禅却没能如愿的帝王,听得我和学生们如痴如醉,深深地为自己是楼德人而感到自豪。

我们首先到达的是东平水浒影视城,东平县旅游局时局长早已等候在那里迎接我们了。原来,刘老师是整个东平旅游的“智囊”。当年水浒影视城、六工山水浒山寨等知名景点从构想、策划、施工,到最终建成,他都是立下汗马功劳的,现在他又在策划东平水浒文化周活动,怪不得局长大人对他高接远迎。
整个影视城都是仿古建筑,古色古香,街道、店铺、牌坊、擂台、钟鼓楼一应俱全,还有仿建的东平府、端王府、乾清宫殿、武大郎家、西门药铺、李员外家等等。
大门内,街道两旁陈列着放大了的各种兵器,这是根据梁山好汉们当年使用的兵器放置的,每个兵器都有故事,刘老师一一介绍,有时还设个悬念,问个问题,现场气分异常活跃。在钟鼓楼路口树荫下,有一位“鲁智深”正与游人摆造型合影,学生们一见纷纷拥上去,这位花和尚态度和蔼全部满足孩子们的要求,最后刘老师提议我们与“鲁提辖”照一张大合影,孩子们更高兴了。

进了王婆茶馆,几张八仙桌,几把椅子,简单而古朴,等学生们都坐好了,刘老师请出一位老者,他大约六十多岁,光头大眼浓眉,一看就知道是典型的山东大汉,右手拿快板,左手拿锣。一开口,那熟悉而又震撼的声音响彻全场:“当哩了个当,当哩个当,闲言碎语咱不讲,表一表好汉武二郎,那武松......”学生们纷纷拿出手机拍照、录像。
进了东平府,刘老师先为我们讲了讲历史上的东平,特别是宋朝时期东平的行政管辖。然后走进亲民堂,亲民堂是知府升堂办公、审案的地方,刘老师鼓励学生到知府的座位上坐一坐,体验一下当年知府大人的风采。面对威严的大堂,同学们变得有些拘谨,不过还是有几位男同学和一位女同学体验了一把做知府的感觉。
武大的家也是孩子们感兴趣的地方。他们将整个一楼两间房挤得满满的,看桌上陈列的武都头的腰刀;看墙上张贴的武松打获得老虎皮;看床上摆放的武大的黑碗。有的学生好奇地问“这个碗是不是当年潘金莲毒死武大时用过的呢?”刘老师则见缝插针地为我们讲解宋代木屋的榫卯技术,整座屋子不用一针一钉,全部用榫接和卯接的方法将木头相互连接,牢固耐用,只是不防火。

大家正玩得高兴,时局长告诉我们:附近的好汉酒馆在端午假期推出“立蛋有奖”小游戏,谁能在店内八仙桌上将鹅蛋立起来就奖励吃粽子。孩子闻听纷纷出了武大郎家拥进好汉酒馆,争先恐后地想要一展身手,还别说,真有两个学生把鹅蛋立在了桌子上,得到了店家的奖品。没有成功立起鹅蛋的孩子们也不气馁,正当大家屏气凝神、不甘失败时,刘老师又开始催促大家了:“李员外家开始招亲了,同学们快走啦!”
我们随刘老师赶到“李员外”家门前的绣楼下,只见楼前已有披红戴绿的佣人们护着院落,楼上打扮一新的李员外正向下环顾,“李小姐”却迟迟没有出场,好不容易出来了还戴着红盖头。绣球正好落在梁姓同学跟前,他捡了起来,在旁边等候的佣人们将早已准备好的新郎古装穿戴在他的身上,旁边两位男生也跟随左右一同上了绣楼,这就是传说中的伴郎了。
“老丈人考姑爷”让人捧腹,他出的题目竟然有“一二三四五,上山打老虎”,学生们齐声答出下联,现场气氛热烈,将本次研学活动推向了一个高潮。

随后,我们在刘老师带领下参观了在影视城拍摄完成的代表作品展示,这就到了午饭时间了。午饭后,安排孩子们在吃饭的度假村里划划船,稍事休息了一下。下一站,我们乘车来到了大汉长安文化发展公司刚刚建成的“荷塘月色”拓展训练基地。
基地在一个村子北边的沙塘上,面积大,活动项目多:蹦床、绳梯、射箭、真人CS等等应有尽有。尤其是真人CS,男同学武装整齐显得威武帅气,女同学披挂上阵更展英姿飒爽。不论输赢,参与者都认真投入,参观者也紧张而忙碌,既为好伙伴的命运着急又得拿着手机拍照录像。我也老汉聊做少年狂,在专业师傅的帮助下穿戴齐备,率领了一支“娘子军”对抗由六名男同学组成的“敌军”,过了一把狙击手的瘾。这个环节直到超过预计时间一个小时,大家还意犹未尽。
最后,我们在刘老师带领下参观了位于东平县罗庄的罗贯中纪念馆。这是一个刚刚建成的仿古建筑群,既庄重又典雅。一进大门,影壁石后边牌楼顶上有两个端正大字“大可”,这两个字有何奥妙玄机呢?刘老师再次卖个关子考考我们,我也给大家留个问题吧。
在正殿大厅,我们在刘老师示范带领下恭恭敬敬地向罗贯中老先生塑像作揖行拜师礼,但愿从此我们作为罗贯中门生能够学习他老人家笔上功夫之一二,也能妙笔生花、笔耕不辍。罗先生是中国章回体小说鼻祖,不仅与施耐庵合作完成《水浒传》,还单独完成了小说《三国演义》《隋唐两朝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剧本《赵太祖龙虎风云会》《忠正孝子连环谏》等等传世巨著。所以,他是“一笔两经典,恰逢乱世酣。饱读书卷意,体恤万民难。”
在纪念馆一个偏院的实践活动室里,刘老师手把手教我们怎样做拓片。“拓(ta)片”是我们后人把古时候前人刻在石头和墓碑上的花纹或字迹用纸和墨通过特殊的工艺手段拓印下来,以便加以研究和学习的作品。在刘老师简单讲解示范后,我们都埋头尝试起来,不到半小时简单的拓片作品就见了雏形。
看着孩子们高兴地拿着自己的“作品”和洋溢着青春的笑脸,我由衷地感到,此次水浒研学之旅真是充实而富有意义啊!

作 者 简 介

贾延翔:山东省新泰市楼德中学教师,中华诗词学会会员,黑龙江省诗词协会会员,伊春市作家协会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