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辈子只能重复看一部剧,我一定会选择他——
《我的团长我的团》

快十年了,再没有这样一部剧能让我如此魂牵梦绕。
每次重温,不看个两三遍是绝不会停得下来的。
因为结尾几集太让人难过,每次我都不敢看完。
于是再从头看起,好像他们又活了过来一样,以此才能平复些许难以克制的悲伤。

毫无疑问,《我的团长我的团》是中国最好的抗战剧,对我而言,他也是最好的剧,是全世界最好的剧。
比他万人空巷,比他华丽光彩,比他有噱头的,有很多。
但哪个能像它这样把演员、把观众变成这样,再也找不出第二个。
观众看过就着了迷,从此无法自拔。

有团迷甚至还为剧写了书——《团长之后的追寻》与《梦里禅达》。
演员们更是被打上了烙印,他不是一个作品,而是成了心里最沉的东西,永远有一块地方被他压着。
老段说,这是他生命中最重的一部作品——
因为我很看重,我不想时常把它拿出来,它就在那儿了,我不太愿意去消磨它。它已经在我的身体里,我不想把它当成一个调侃。

在泰国拍摄《非凡行动》时,老段一个人去了北碧府,去祭奠了那里的远征军碑与孤军墓。
张译至今在知乎的居住地写的还是剧里的「禅达」。

在剧中他演的瘸子,到了别的剧组,他又习惯地瘸了起来,导演就盯着他说——
我看你是瘸到心里去了。
每个人都为他着了魔,说不定在哪处生活就被他俘虏。
张译在采访时说,剧播出很久后,自己和编剧和兰晓龙晚上喝完酒,走在大街上,两人会莫名其妙地抱头痛哭。

你也不知道为什么流眼泪,就是在你心里堵得慌。
我们曾被[管他娘的,就是一个干]的抗日神剧打了鸡血。
被各家英雄、人物所感染着壮志豪情。
但如果不是《我的团长我的团》,我不知道,原来抗日还可以这么拍。

不知道,原来真实的战争是这样的。
也不知道,原来曾经的硝烟血战里,每一个无名氏士兵都有如此惨烈动人的故事。
不同于其他同类作品,《我的团长》将视角对向了一伙被打散、扔在西南边陲小镇的炮灰溃兵。

这些人来自五湖四海,不同的地方军队。
他们不再拥有主角光环,也没有抛头颅、洒热血的高昂斗志。
长久的战败早已挫光了他们的热血,他们蜷缩在这个小镇上,是后娘养的,是遭唾弃的,他们只想抱团活下去。
同时,兰编塑造了和他们对比鲜明的另一伙人——虞家军。
师长虞啸卿是家庭背景雄厚的傲娇军官。

他不差钱,不差根基,有一帮子精锐子弟兵誓死为他效命。

整部剧围绕着一个大战展开,在云南怒江的对岸,日寇占据南天门的优势,用汽油桶挖通了整座山,与我军隔岸对峙。
这是中缅边境的重要防线,注定是一场恶战,也是虞啸卿等了一辈子的英雄梦。
可惜,他没有打赢的本事。
而一个补袜子的冒牌团长龙文章,却有着过人的军事才能。
他疯疯癫癫,在偶遇了炮灰团后,就冒充了他们的团长。

谁也没想到,这个疯子会叫醒他们的魂,炮灰们有了主心骨,他们被龙文章的疯狂与天才所折服。
兰编和康导将群戏演绎得太完美,每个人都活色生香,深刻难忘。
这帮炮灰团真是让人爱死了。
一帮男人天天混在一起,插科打诨,笑料百出。

他们经历着蹲战壕过日子和大大小小的战役,随时看着身边的战友死去,也随时准备自己战死。
整部剧通篇都是这样乐中有哀,哀中有乐,从没有嚎啕大哭,很克制,你说不准这一刻让你哭成傻逼,下一刻就让你笑开了花。

这才应该是那个年代特有的生死离别、喜怒哀乐。
人们已经习惯生死,逼得自己不得不及时行乐。
中戏毕业的兰编还赋予了《团长》深刻的哲学意味,写的台词很有话剧感,值得寻味。

哲学最集中体现在了龙文章身上,老段的戏妖之称就来自这个角色——
诸葛亮智似半妖,龙文章也是个妖孽,妖是智,孽是逆流激进。
老段的妖和龙文章的妖结合得浑然天成。

他疯狂,他敢一个人跑到对岸日本鬼子的刺刀下探敌情;
他妖孽,对炮灰们大喊大叫,对虞师座就像个受了气的小媳妇。

他像是个回到70多年前的现代穿越者,将抗日信奉为“我想让事情是它本来该有的样子。”

他轻易看穿民族的劣根性——
中国人死都不怕,就怕不安逸,命都不要,就要安逸。
多少人就毁于安逸,被日寇偷袭。
龙文章有过人的军事天才,放佛是现代人知晓了结局穿越回去的。
剧中的南天门战役在真实的历史中,我军伤亡惨重。

龙文章预测了这个结果,他想出了另外绝妙的反攻计。
可惜这也是个断子绝孙的狠招,需要200人悄悄钻进日军幽闭的汽油桶隧道。
黑暗中,你不知道日本鬼子就在那一节等着你。
龙文章说,如果有兄弟伤亡,后面的人就要炸药把尸体炸开,让后面的人继续通过,并且为避免炸药威力,后面的人要用身体挡出炸药。
这既让人恐惧又让人绝望。

讽刺的是,精锐兵们天天喊着爱国热血,吃着精细粮食,拿着最好的美国武器。
真正去打仗的却是这伙饭都吃不上、赤膊黑皮的兵痞炮灰。
虞啸卿答应,先让炮灰团去偷袭,2个小时后虞师打过去。
更讽刺的是,虞啸卿却让他们足足等了38天。
这伙人弹尽粮绝,和日军死磕到了最后。

明知道会死,他们还是来了。
就算是穿越到过去,龙文章能打赢仗,可他还是败给腐朽。
上峰为了能继续骗美英援助的物资,不想让战役结束得这么快,于是下令让虞啸卿停止进攻。
炮灰团孤立无援。
虞啸卿喊了一辈子的爱国热血最终向政治、权利妥协。
他身上的悲剧是对国民党非常有深度的讽刺。

国民党就是这样腐朽,这样败的。
下面的兵都有崇高的爱国热血,不畏牺牲,可高层的权利游戏却生生让无数人的热血都付诸东流。
剧组因为事故原因赔了很多钱,导致结局没有拍完,在小说中,兰编写完了故事。
小说中的结局更是让人难过压抑到极致。
炮灰团经历了38天的抛弃与濒临饿死,结果回到小镇,却是回到了更深的地狱。
东北兵迷龙因为杀了临阵脱逃的员外侄子,被处死。

龙文章因为不想和解放军作战而自杀。
上海兵阿译因为失去信仰,最终开枪自杀。

没有信仰就等于死了,龙文章说,他甚至怀念南天门上的日子,那里黑就是黑,白就是白,跟敌人就是你死我活,而南天门后的日子,不是事情本来的样子。
原来这才是真实的战争,残酷、政治游戏、人人都是一缕炮灰。
那些万千无名的底层士兵们,他们也害怕死亡,随时被生离死别煎熬、活剐着,但他们又是勇敢万分的。

中华民族的胜利就是靠这一具具尸体搭起来的,靠无数对死的恐惧和民族大义堆起来的,靠一个个回不了家的孤魂野鬼祭奠回来的。
而我们能做的只有铭记。
剧中结尾处,张译饰演的小太爷是生还的几个之一,他选择留在了那里,守着他那帮永远回不了家的弟兄。

一守就是一辈子,84岁的他看见100岁的虞啸卿回到这里。
他还是前呼后拥,还是那么有官派。
小太爷只是站在远处的一个不起眼的老人。

没人记得他,更没人记得他那帮兄弟。

那些战争里,该有多少被掩埋的无名英雄。
剧中他们说,再过几十年,我们这些人在这里做过什么,都不会有人记得了。

这就是遗忘的悲哀,但《我的团长我的团》这部剧,让我们得以认识并记住了他们。
唯有希望,后代的年轻人们都有幸能知道这部好剧,将它继续传承。

(电影烂番茄编辑部:妃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