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长城,金山独秀”,在中国古老的长城路段里,金山岭长城可以说是最美,最秀丽的一处。
金山岭长城位于海拔七百米高处,西起古北口,东至望京楼,全场十余公里,沿途设有众多关隘、敌楼、烽燧。而如此浩大的工程绝非一朝一代可以完成的。实际上上溯北齐,王朝就在此修建土城以御外敌,而明朝根据实际需要,又派遣徐达、戚继光、谭纶依次在此修缮,始成当今金山岭长城的规制面貌。
在当时生产力有限情况下发展出的完备的防御工事,在今天看来是十分震撼的。其建筑密集,既有瞭望台、烽火台,也有器械营、军营等设施。
每个建筑内部设计也大不相同,就楼顶来说,有扁、有方、有圆;就层数来说,有平面建筑也有双层、三层建筑;就内部结构来说,有四角钻天顶、八角藻井顶之分,可谓是千差万别、一楼一式,兼具实用功能和审美意趣。
此外,作为关内塞外的屏障,金山岭的美景也不得不提。它曾在2010年被《中国国家地理》评为十大秋景之排名第七。如果有幸秋游金山岭,你能在制高点看到漫山遍野的金黄,而这种秋色不是江南秋色的委婉含蓄,而是充满着塞外天高气爽的豪迈与豁达,定会让人有种“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气魄胸怀。
“不到长城非好汉”,要是来了金山岭长城不看“长城四绝”——文字砖、障墙、挡马墙、麒麟影壁,就不算真正意义上到过长城,不能自称“好汉”了。
相较于八达岭长城,金山岭长城最大限度上保证了长城的原貌,算是一段“野长城”。但也因为这个,近年来金山岭长城不断遭到自然的、人为的破坏,如2012年乌龙沟段建筑坍塌、2015年宁武关段成为废墟。因此长城的保护和开发绝不能相互割裂,在保护中开发、开发中保护才是可持续发展之道。
但令人更为痛心的莫过于游客在金山岭长城乱刻乱画,有些砖头被游客刻上了到此一游,秀恩爱等不文明文字,而这些砖头都是不可再复制的遗产。依靠工作人员维护,专家复原绝非长久之事,关键还在于游客本身素养。说到底长城都是本民族的瑰宝,如果连主人都不爱护,谁又来珍惜它?请善待自己的国宝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