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贵安新区湖潮乡平寨村,只见其依山傍水,风景秀丽,道路干净整洁,造型别致特色民居错落有致,一幅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新农村画卷映入眼帘。 平寨村地处红枫湖东畔,大部分村民为苗族、布依族,历史文化底蕴深厚。过去,平寨村开展美丽乡村建设,保护生态环境,完善村规民约,并依托悠久的少数民族文化和良好的生态优势大力发展产业,2011年被评为“全国文明村镇”。 依托这张靓丽的名片,在贵安新区成立后,让平寨村迎来了更多的发展机遇。
湖潮乡平寨村风光 刘先诚 摄
贵安新区成立以来,平寨村被选为第一批美丽乡村示范点,通过“一事一议”财政奖补示范村寨项目和“四在农家·美丽乡村”项目,先后投入1000多万元,完成村民房屋外立面改造、道路亮化和环境卫生整治等,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以前有亲戚朋友到家里来玩,担心村里环境不够好,回答时都犹犹豫豫的,现在村里变美了,我都主动邀请朋友来玩。”村民班燕说。 尝到美丽乡村带来的甜头后,平寨村村民对村里的环境格外爱护,为了保护生态,村里安排了专职的巡河员和护林员。村里的巡河员陈永学告诉记者,他一般每天早上8点出门巡河,下午5点左右才回家。“看着干干净净得河水,心里特别舒服。” 贵安新区大数据产业发展的优势,也被运用到平寨村的环境保护中。“通过手机APP,新区环保部门可以随时掌握我们的巡河轨迹,我们可以随时反馈巡河情况。”陈永学说。 不负青山,方得金山。在文明乡风的润泽下,不仅平寨村村容村貌越来越美,产业发展的动力也越来越足。 2017年,新区农林水务局与贵州红苹果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签约,在平寨村桐木组种植苹果,公司对果苗免费提供3年的技术指导和管理。如今,桐木组的苹果树基地从最初的450亩发展到现在的700亩,一颗颗苹果树长势喜人,从去年开始,村民们就享受到种苹果带来的红利。 除了苹果,平寨村村民还依托良好的生态,种植700亩150亩西瓜和100亩地瓜,并大力发展龙虾养殖,产业规模不断壮大。 最近,平寨村的农产品集市再次热闹了起来,这个小型农贸市场每天都有不少客商慕名而来,订购数量较多的就有苹果、西瓜和野生菌。
“评为‘全国文明村镇’以后,我们感到很光荣,更加重视诚信经营,不断提升农产品质量,每年我们村光是野生菌的产值就达120余万元。”平寨村党支部书记周明勇说。 发展产业脚步平寨村一刻都没停歇。周明勇告诉记者,今年下半年村里还将通过“村集体+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发展160亩樱桃,为村里实施农旅融合发展奠定基础。 钱包越来越鼓的村民,精神生活也日益丰富。平寨村成立了村文艺队,每逢苗族节日四月八,布依族节日六月六,以及一年一度的“跳花节”,村里都会组织文艺表演,村民们载歌载舞欢度节日。 为促进乡风文明,平寨村定期开展向“全国文明家庭”和“全国最美家庭”学习活动。宣传“全国文明家庭”和“全国最美家庭”事迹,每年在村里评选“文明户”和“五好家庭”。 来到村里的“文明户”杨明英家,只见她家门口停着两辆轿车,房前屋后干净整洁。“每天我都会把我家周围打扫干净,以前只是随手而为,评选为‘文明户’后,我更要认真,因为我要为村民作表率。”杨明英笑着说。 杨明英告诉记者,她家被评选为“文明户”后,她还主动当起了街坊领居的“调解员”,如果知道哪家孩子不孝顺父母、争吵等不文明行为,她都会主动劝导。 “村里的风气明显变了,过去村里打牌喝酒的不少,如今在家辅导孩子学习,或者相约到广场上唱歌跳舞多了。”杨明英深有体会地说。 产业发展兴旺,乡风文明和谐……越来越好的日子让平寨村村民信心十足。周明勇表示,下一步平寨村将继续坚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推进农旅融合,壮大集体经济,助力乡村振兴。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谌思宇
编辑 田菊
编审 朱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