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中国有抗日神剧,那美国也有不少抗德神剧,1943年出品的《紧急下潜》(Crash Dive)就颇有些抗德神剧的味道,而且还甜得发腻。
这部电影讲的是:二战期间,一位先后在潜艇、巡洋舰、驱逐舰和鱼雷快艇上服役的海军上尉斯图尔特,因骁勇善战、经验丰富,被再次调到潜艇上担任副艇长,给同样能力超群的资深潜艇艇长杜威当副手。一开始,两人并不融洽,但在第一次出海巡航作战胜利后,他们相互赏识,成为了亲密的战友。然而,两人的关系却因为一个美丽姑娘珍,而出现了波折。可这没有影响他们的斗志,在第二次出海巡航作战时,他们放下心中的芥蒂,紧密配合,带领艇员摧毁了德军在大西洋岛上的补给基地,圆满地完成了任务。
故事很俗套,但剧情流畅,有一定的可看性。
本片共表现了三场战斗:电影开篇是斯图尔特指挥鱼雷快艇击沉德军潜艇的战斗,接着是杜威与斯图尔特一起带领潜艇首次出海巡航作战,最后是两人指挥潜艇对德军补给基地的攻击。其抗德神剧的味道就主要体现在这一前一后两场战斗上。
鱼雷快艇是个什么规模,稍有军事常识的人都会知道,长二十来米,宽不过几米,吨位几十,是小得不能再小的水面作战舰艇,其优势在于快速灵活。咱们国家在建国初期,曾创造出鱼雷快艇围攻大型水面舰艇的群狼战法,并取得了不俗的战绩,国产电影《海鹰》就是对那段史实的艺术写照。然而,用鱼雷快艇攻击水下的潜艇就困难得多了,尤其还是《紧急下潜》中的独艇作战,谁揍谁还说不定呢。然而影片中,斯图尔特指挥鱼雷快艇追上去,只扔了三四个深水炸弹,就把迅速下沉躲避的潜艇报销了,畅快淋漓得有些发指。更有意思的是,在没出现任何潜艇被毁迹象的情况下,斯图尔特就得意地收兵而去,显示出了谜之自信。好吧,战场上瞎猫碰到死耗子也是常有的事儿,确认战果的环节也应允许导演为控制电影时长而删减。
最后一战中,神剧的味道就更明显了。姑且不说美军潜艇突破重重障碍顺利地出入德军补给基地港口,最让我尴尬的是,完成袭击任务竟然只用了短短的三十分钟。听我说说这三十分钟里,美军突击队都做了什么吧:从潜艇停泊处划橡皮筏来到岸边,然后兵分数路前往油库、弹药库、油桶存放区、电力通讯设施等重要所在,寻机躲过卫兵,安放炸弹,引爆,接着在大队德军的追击下向岸边撤离,最后,或乘橡皮筏或游泳返回潜艇。有人说了:时间勉强够使吧。可要是我告诉你,美军突击队事先不掌握德军基地的任何情报信息,换句话说,他们根本不知道油库、弹药库等目标什么样、在何处,哪里有哨位,哪里有暗堡,你还觉得这三十分钟够使吗?而且,这三十分钟的任务完成时间,是杜威在突击队出发时就确定了的,这又体现出了杜威的谜之自信。结果证明,杜威的自信真不是盖的,突击队没走冤枉路、没找错目标、没被哨兵找麻烦,更重要的是,目标都离岸边不远,于是乎,任务顺利圆满得更令人发指,冠都为之裂。当然,一个队员也不死太说不过去了,于是,在德军追击的猛烈弹雨中,老轮机长壮烈牺牲。
战斗是轻松的,生活更是愉快的。实际上,本片有一半内容是在表现军官们的休闲时光中的甜蜜爱情。战斗间隙的休假,斯图尔特偶遇美丽的姑娘珍,于是开始疯狂追求珍,带她去舞会、请她赴家宴,等等等等,珍半推半就。实际上,珍是杜威的女朋友,但她却被斯图尔特深深地吸引住了。这里我就不评论这三角恋的三观问题了。斯图尔特与珍之间的爱情桥段甜蜜得发腻,典型的好莱坞黄金时代爱情故事,删掉那一半的战斗剧情,丝毫不影响爱情故事的独立成篇。
好了,也许会有人觉得这个故事似曾相识。一对儿战友亲如兄弟,可阴差阳错,大哥的女友爱上了小弟,兄弟阋墙,但面对外辱,他们放下芥蒂、并肩奋战,并在战斗中和好如初。没错,这就是五十八年后出品的《珍珠港》的故事大纲。而且,《珍珠港》同样是战争爱情双线并重,同样有着神剧的味道——日军战损的29架飞机(日方统计为11架)有8架是兄弟俩打下的,只不过《珍珠港》更写实更残酷些。
实际上,《紧急下潜》还有一个桥段被后来的电影致敬,就是杜威与斯图尔特的首次巡航作战,应该说,这个桥段是本片的一个精彩所在。桥段是这样的:美军潜艇与一艘伪装的德军战舰相遇,潜艇紧急下潜坐沉海底,德舰追上来投掷深水炸弹,炸弹投个不停,潜艇危在旦夕,杜威想出了装死的妙计,从鱼雷发射管将一堆杂物射出水面,同时排放柴油,德舰看到海面漂浮的残骸,信以为真,停止攻击,斯图尔特趁机指挥潜艇上浮将德舰击沉。对,致敬这一经典桥段的就是五十五年后出品的《U571》。
由此看来,《紧急下潜》对后来的美国电影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其占据了美国电影史的一席之地。当年,它还获得了奥斯卡最佳视觉效果奖,当然,现在看起来,就像看八六版《西游记》的感觉了。
其实,它的甜腻神片特质是有原因的,从它的出品年代就能看出,1943年,正是美国对日太平洋战争和对德作战如火如荼之时,国内需要强有力的宣传鼓动,这部电影就是这个背景下出炉的宣传动员片,甚至可以说,是一部海军征兵广告片。